春一枝:完全農村製造的水果冰棒

2014-08-06・產品故事

文/黃淥 圖/春一枝商行提供

▲採收鳳梨是相當辛苦的工作,鳳梨葉子與表皮粗糙多刺,稍不小心就會被刺傷。

主婦聯盟合作社自二○一○年開始供應春一枝的產品,當時春一枝的銷售通路多為各地小農市集、李銘煌必須親自南征北討、四處擺攤賣冰,合作社一口氣下了四萬枝冰棒的訂單,讓營收尚不穩定的春一枝商行士氣大振。前產品部經理施宏昇認為,春一枝支持果農,利用過熟、格外品水果創造新的產值,這種支持在地小農、避免食材浪費的生產方式與合作社理念相近,雖然春一枝的產品單價不低,然而原汁原味、以新鮮果汁與果泥製成的冰棒,這樣的品質是相當珍貴的。

一九九六年,春一枝商行(本文簡稱春一枝)創辦人李銘煌來到台東鹿野旅遊時,看到是一幅茶業蕭條的景象:曾因推廣﹁福鹿茶﹂產值位居台東縣之冠的鹿野,自一九九○年代起,一個個自由貿易協定紛紛簽訂後,來自中國、越南等地的低價茶葉傾銷台灣,茶農無以生存,鹿野有將近上千公頃的茶園幾近荒廢,剩餘不到三百公頃,茶農紛紛轉作水果等作物,甚至離開台東,到其他縣市討生活。當時正值壯年的李銘煌,從事塑膠產業二十餘年,休假時喜歡遊山玩水,特別鍾愛寧靜寬闊的鹿野,久而久之,乾脆買下一棟廢棄的茶工廠,做為度假的居所。

聞香,第一枝冰棒的開始

隨著與厝邊逐漸熟稔,李銘煌門口常常出現鄰居餽贈的水果,有時是黃熟的鳳梨,有時是香甜的釋迦,李銘煌覺得不好意思,跟鄰居說:「別再送了,我跟你用買的吧!」沒想到,鄰居說贈予的都是些「在欉紅」的果實,熟透的水果不耐運輸,盤商不予收購,對農民而言是難以處理的負擔,只能放在家裡任其腐爛,送水果給李銘煌,其實也是希望他幫忙「處理」掉這些水果。在此同時,李銘煌的厝邊好友,鹿野做茶師傅徐敏貴因遭遇車禍受傷,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出外工作,拜託李銘煌介紹工作,於是轉念一想:不如讓徐敏貴用鹿野熟甜的水果來做冰棒吧!

M-201408-131-p0802-600x450

▲熟透的水果因不耐運輸,只能在產地販售。隨著熟甜的程度增加,價格也越便宜,若最後仍然乏人問津,就只能全數丟棄。

門口成堆熟甜的果實,與隔壁失業的鄰居,這是春一枝創業的起點。簡單的初衷,執行起來卻遭遇到無數的困難,也讓李銘煌深刻認識土地與農人的處境。以近期春一枝推出的芒果冰棒為例,尋訪芒果農友時,有的農友了解李銘煌要使用芒果做冰棒,便拿出一瓶很大罐的「芒果泥」(即食品添加物),表示製作時要隨果肉添加才會好吃。李銘煌當下拒絕,他想像只要芒果夠多,一定會好吃,只要不加太多水,一定會有味道,沒想到冰棒怎麼做就是沒有味道:因為催熟的芒果本身既沒有香氣也沒有甜味。

水果的「聞香」是春一枝的製作關鍵,食物冷凍後會折損二成香氣,所以水果香氣一定要足夠。芒果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催熟」,農民只要噴催熟劑,兩天之後叫二十個工人來,二天內就可以把所有的芒果收完,每一顆都是紅的、漂亮的,但是等了半天就是沒有香氣,這就是現實的狀況。李銘煌只好找到願意合作的農友,每天採收熟成的果實,送至春一枝的工廠加工處理。另外,小小一甲地的採收期超過一個月,工期漫長,也伴隨著較高風險,一不小心遇到颱風來臨,老天爺就幫忙收成了。

尊重人,即尊重自然

除了注重自然的生產方式,同時要考慮水果的運送方式。某次宜蘭旅途中,看見果園內棄置的紅心芭樂,李銘煌看了十分不捨,向農友表示願意收購過熟的芭樂,且由春一枝負擔運費,農友也為了幫李銘煌省錢,在常溫的貨車上一口氣裝了三十公斤的芭樂。運送到台東的工廠時,三分之一都壞掉了。為了解決問題,除了改用較貴的冷藏配送,再添購四百多個物流籃,在運送過程中不再相互擠壓。這是一開始沒有料想到的支出,然而他沒有怨言:春一枝的成立初衷就是不希望農友辛勤種植的水果被浪費,若為了省運費,讓許多水果終究耗損,這樣就沒有解決問題。

李銘煌認為,春一枝最出眾的地方,在於他們處理的是有生命的東西。每年、每月、每位農友種植的水果風味都不同,須調製的糖水比例也不同,因此風味都有些微差異。他認為現在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太相信工業化的流程,認為食物的生產有一個標準作業程序,產品應該一模一樣,水果就是應該要賣相好、價格便宜。當末端消費者抱持著這樣的想像去消費,產地的農民勢必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栽培作物、必須拋棄格外品,這樣對土地與農民而言,都是傷害。

SONY DSC

▲李銘煌與農友翁員外於正待收成的鳳梨田中合影。

「我們的SOP就是人,是活著的東西。」李銘煌認為,合理地對待農民,不欺壓農民,是春一枝生產的首要考量。把工廠設在台東,一方面考量熟透水果不耐運輸,另一方面則希望將就業機會留在台東。李銘煌坦言,若沒有這些考量,從商人的角度出發,設廠於台東實在苦不堪言。台東人口僅二十萬人,沒有機械維修廠也沒有包材廠,必須從其他城市運送過去。春一枝的每枝冰棒棍都是人工插置的,不使用機器作業是因為需要這麼多人工,對台東才是有幫助的。每天早上工廠內的女工會把小孩帶來上班,小孩就在工廠裡玩,時間一到,幼稚園娃娃車就來接小孩去上學,每位女工可以很安心地過她的日子、做她的工作,不用離鄉背井、與孩子分離。

春一枝不採取與單一農友契作的方式取得原料,選擇收購眾多農友過熟或賣相不好而無法進入市場的水果,原因無他,只因為他認為這是農村真實的需求。李銘煌對農業、土地的知識,完全是為了春一枝,才慢慢去摸索、去面對的,也不是說向農友反應意見之後就可以解決,甚至「你要跟著他、陪著他、跟他討論很多遍,才有可能慢慢接近你的期待。」

問及台灣農村最欠缺的是什麼?李銘煌認為是對農民的尊重。李銘煌相當喜歡與農民相處,農民都很可愛,他們了解了很多自然的奧妙以及其中好玩的事情,因為對他們的尊重,李銘煌收獲良多。他覺得消費者應該尊重他們,讓農民覺得榮耀,自信認真地對下一代說:「回來種田吧!」(作者:企畫部專員)

原刊登於2014年8月131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