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疼惜的心 媽媽釀出果醬一片天

2013-10-21・珍食 從全食物料理開始

文‧圖/張怡潔

走進生產合作社手工果醬的「生活者工作坊」,看見翁美川和一群媽媽正在製作鳳梨果醬,空氣裡飄散著水果的香氣!

在不斷嘗試中 愈來愈好吃的純手工果醬

二十幾年前,台灣市面上還充斥著各種添加物的進口果醬,林碧霞博士感嘆台灣出產這麼多好水果, 卻沒有自己的在地果醬,於是開始教導媽媽生產班手工製果醬。從初期的桑葚、梅子,到今天的洛神花、鳳梨果醬。沒有甜點名師指導,美川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思考著果醬這件事,看見新的食譜就試試看,到了國外就學習他們怎麼做怎麼吃,不斷學習、不斷實作,給朋友和媽媽們試吃,再不斷修正,逐漸掌握了果醬的製作原理。

二○ 一三年生活者工作坊的果醬進行配方調整,因為合作社的檸檬並不多,要到產季才有新鮮檸檬,而檸檬又是製程中保色與提酸的重要成分,媽媽們只好使用檸檬酸來代替檸檬,但畢竟不夠天然。「剛好那時提供合作社味噌的穀盛老闆也很喜歡手作,他建議何不用糯米醋和醇米霖來取代檸檬酸?能增加果醬的色澤,又有酸味。」美川姐說。這樣的因緣契機下,催生了現在無化學添加、獨特米香與果香交融的全新配方。

萬事起頭難, 面對更改配方的不熟悉感,上個月正要出貨的洛神果醬因無法凝結,二百多瓶全部重做,讓工作夥伴們看到洛神就怕。「早期大家吃慣進口廠牌的果醬,都是硬硬的,反而遇到手工果醬稍微軟軟、水水的口感,就無法接受了。」除了必須符合社員期待的凝固感外,每次的製程也都是全新的挑戰,因為每季水果蘊含著不同風土與氣候,有自己的個性與氣味,等於每次糖份配方都要重新調整。有時好不容易製作完畢,覺得應該沒問題了,卻遲遲無法凝結,心血付之一炬,一切重新再來。

在這段調整口味的測試期間,社內幾乎每幾個禮拜就會收到美川姐送過來的試作品, 太甜、層次不夠、太硬……,如此一來一往調整過好幾次。打開美川姐保存NG果醬的盒子,裡頭躺著十幾罐封存著日以繼夜的心血結晶。工作夥伴素瑤說,這些還只是一部分而已。「新配方用的水果是特別與農友契作,帶著酸甜香氣、最適合製作果醬。」從源頭到過程縝密的思考與製作,就是希望能讓社員重新認識台灣這片豐碩的土地,也能孕育出令人驕傲的在地果醬。

M-201310-121-p1001-450x600

▲你注意到了嗎?呼應新配方的調整,果醬也跟著穿了色彩繽紛的新衣!(圖/曾怡陵)

M-201310-121-p1002-450x600

▲手工果醬皆採合作社的水果,分別為苗栗銅鑼山上春香姐的紅肉李;鹿野李萬枝香氣濃郁的台農二號鳳梨;台東部落粗放的新鮮洛神;卓蘭茂谷柑、大湖橘子與柳丁,交融三種柑橘滋味。(圖/阿春)

乘載夢想的青鳥 蘊孕生命的感動

小小的生活者工作坊,乘載著如此多人的夢想,詢問著美川姐這一路走來的心境,竟如同探究更好的果醬一般,在不斷發想的過程中,「雖然很忙、很辛苦,但只要每次碰到問題,能好好去解決,就可以帶來很多快樂!」秉持著媽媽的溫柔疼惜,美川身上閃躍著女性力量的無限可能,在嘗試中不斷前進那凜然的韌性與堅強,不止照亮著家庭,也讓更多人的生命孕育出新的希望與感動。( 作者:企畫部專員)

果醬製作過程

M-201310-121-p1101-600x450

1:水果先處理好,磨泥後加入砂糖、糯米醋、果膠粉等、靜置出水。(圖/李建緯攝)

M-201310-121-p1102-600x450

2:瓶蓋、瓶器煮沸消毒。

M-201310-121-p1103-600x450

3:大火熬煮至沸騰,不停攪拌,避免焦黑。

M-201310-121-p1104-600x450

4:採熱填充讓果醬成真空填裝,火候掌握是關鍵,一但冷掉,味道就變了。

M-201310-121-p1105-600x450

5:手工套上封模。

M-201310-121-p1106-600x450

6:熱風密封果醬封口。

M-201310-121-p1107-600x450

7:一張張手工貼標。

M-201310-121-p1108-450x600

8:回收果皮製作水果酵素。

M-201310-121-p1109-600x450

9:水果酵素作自家苦瓜的肥料,孕育新生命。

M-201310-121-p1110-600x450

10:社員回收的瓶身洗淨再利用,循環不息。[/one_third]

原刊登於2013年10月121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