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選擇回收蔬果膜袋時,我們正以積極選擇、支持永續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僅是關心台灣環境,更是實際可行的行動方案,讓我們一起努力,將循環經濟變為習慣。主婦聯盟合作社與外部單位協力,共同克服市場上膜袋回收流程的困難點,並且試圖創造出可再生使用的再製產品,將原本只能焚毀的膜袋,重新賦予再利用的可能!

 

將蔬果袋製成再生料 擴大減塑力道

 2019年在合作社內發起小規模的「2+5塑膠回收再利用」循環經濟實驗計畫,向社員募集飲用完的牛奶與豆漿空瓶,讓廢棄物變成可循環再利用的資源,邁向永續發展目標,計畫成功達標。
 2023年我們吸取前面的經驗,開啟Recycle-蔬果膜袋(OPP薄膜)回收再製計畫,嘗試將循環經濟再擴大,完成3R最後一步。
    [資料來源:桃園環保局 護守桃花源]

    [點我看更多:2+5塑膠回收行動生活必需品循環經濟首部曲-牛奶變成洗衣瓶]

延續網袋回收包材再使用  2023推動蔬果膜袋(OPP薄膜)回收再製
 根據統計,2014年台灣的塑膠袋使用量,一年有180億個,換算下來,每人每天使用2.14個,如果塑膠袋是30公分的小紅白袋,可繞地球將近135圈;如果厚度以0.03mm計算,疊起來的厚度相當於68座聖母峰的高度。

 在2016年台灣海洋廢棄物中,塑膠製品約佔90%,其中寶特瓶、塑膠瓶蓋、吸管、塑膠提袋、外帶飲料杯是海洋廢棄物的前5名;2017年台灣回收的廢塑膠製品總重約16.6萬噸,相當於17,000頭大象。
 依據合作社物流部統計下來,2021年度蔬果組包裝袋的使用,數量約有2,642,350個,以一個3.7公克來計算,換算成重量為9,798公斤。如果這些蔬果包裝袋能夠回收再製、再利用,對於我們生活的環境將會更好,於是今年啟動了──蔬果膜袋(OPP薄膜)回收再製計畫。
 主婦聯盟很早就朝向「減塑」的目標前進,各店蔬果販售的方式,一部分採完全裸賣,包括香蕉、結頭菜(大頭菜)、南瓜、青木瓜、哈密瓜等;另外一些則因產品特性,無法直接貼上標籤,所以會用網袋包裝,並盡可能回收網袋重複使用,此類商品有薑、蒜、洋蔥、苦瓜、絲瓜、馬鈴薯與紅、白蘿蔔等。葉菜類則因保鮮與品質管理、隔絕汙染問題,目前還是採用塑膠袋包裝。

 合作社的「網袋回收包材再使用」推動行之有年,至2021年已近八成的回收率,做為責任消費的一環,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延長所有用品的生命週期,希望物品都能盡可能地重複使用。

 
 [點我看更多:責任消費,源頭減塑食品包裝材料共學:從認識塑膠到減塑行動]


攜手塑膠中心、臺灣淨零方案推動小組   推動循環經濟再利用  
 整個計畫中,我們與外部單位合作,討論合作社可優先以可循環膜袋做嘗試,梳理整個回收流程,從社員端將蔬果膜袋整理收集、清潔清理帶回給站所;站所端進行回收保存並再次對來站所的社員宣導;累積至一定數量後再透過物流端來協助運送至回收工廠,製作成塑料粒子;最後,再透過再製工廠來製造加工成為再製品,重新回到重複利用的循環。

 在蔬果膜袋的回收過程中,最重要的為清潔與整理階段,並不是任何塑膠袋都可以回收,有6點需要請社員多多注意:

 (1).僅回收社內蔬果膜袋-OPP材質
 (2).將蔬果膜袋擦乾淨 (避免異物殘留於袋上)
 (3).剪除標籤 (避免避免膠料殘留於袋上,不可以只撕標)
    (4).
清除包裝膠帶 (用來封口的透明膠帶)
    (5).整理整齊 (整齊折放即可,勿揉成一團,避免回收堆疊時,佔據空間)
    (6).保持乾燥 (勿有水氣,避免回收過程中,潮濕異味的產生)
  
 若清潔不夠徹底,將會使得蔬果膜袋回收後無法使用,請社員多多留意。


蔬果膜袋(OPP薄膜)回收再製計畫 Q&A

Q1:為何現在只回收OPP蔬果膜袋,社內其他的塑膠包裝呢?
說明:
 由於塑膠膜袋的類別繁多且無法混合回收使用,將造成回收再製的困難。因此,現況以社內使用最大宗的蔬果袋做為優先嚐試,將回收的膜袋材質單一化,以突破現況外界因為無法區分膜袋材質而多將其焚燒的困境。
Q2:將蔬果膜袋交給合作社,真的可以成為再利用的資源?不會被當成一般垃圾燒掉或掩埋?
說明:
 本計畫即是嚐試突破外界的回收困境,試圖透過社員的協力,將回收膜袋品質純化,讓後端資源回收廠及再製工廠能夠有較好的回收料,而得以再生利用。
 這是社內第一次嚐試進行並進入一般市場的回收再製流程,此實驗階段之膜袋回收,將會有初步的實驗性再製樣品產出。
Q3:會接受其他類型的塑膠膜袋嗎?
說明:
 不會,此計畫僅回收社內的蔬果袋包裝,其他的塑膠膜袋均不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