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福氣棗團圓:年節水果─雪蜜棗

2018-01-01・產品故事

文‧攝影/李婉婷

近年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健康又實在的水果禮盒作為年節伴手禮,合作社推廣禮盒的目的,除了提供社員安心、高品質的水果與親朋好友分享外,更重要的是,協助農友大量利用水果,以避免浪費。生鮮蔬果不耐儲存, 自離開果樹與土壤後,容易受到諸多外在環境影響,如溫度、碰撞等導致耗損增加。比起散裝供應,禮盒可以讓盛產的水果在最新鮮的時候提高利用效率。繼廣受歡迎的本土蜜蘋果之後,一年一收、喜氣的雪蜜棗,也極適合作為年節招待賓客的當令鮮果。

雪蜜棗產期約為每年一至三月間,剛好在農曆新年前後。此次走訪的裕泰農場位於高雄市阿蓮區,家族栽種棗子歷史超過三十年的農友陳明輝說:「雪蜜棗是棗樹嫁接時產生的變異種,十多年前有農民發現, 它的果實大、水分多、又甜,可是不好照顧,產量差不多是其他品種的一半。」雪蜜棗生長勢較慢,著果率低,在開花著果時需要特定的日夜溫差,高溫約二十五至二十八度之間,低溫則不低於二十度, 太冷或太熱都會造成著果障礙,這也是它嬌貴之處。

▲二○一七年陳明輝嫁接雪蜜棗新品種「青龍」,棗子裝入禮盒前都得經過陳明輝的法眼,確保每顆都香甜好吃。

還給大地乾淨的土壤

今年四十五歲的陳明輝,從農已有二十多年。父執輩以務農起家,他從小在農田裡長大。一九九三年,因為與合作社彰化縣鹽埔鄉農友陳慶輝是舊識,進而認識合作社;而接觸更多有理念的農友,讓他有了改變生產管理的念頭。但頭幾年遇到許多挫折,「一開始我想跟陳慶輝一樣做有機,結果頭幾年整園都沒收(成),一年就損失將近百萬,等於白做工。」陳明輝說。

跌了一跤後,陳明輝並未退縮,相反地,他與錯誤為友,學到更多經驗,直到請教了農業試驗所的張庚鵬老師,聽其建議慢慢調整施肥方式,從減農藥、草生栽培開始嘗試。陳明輝仍渴望有一天能實現不用藥的想望,雖然這在一年四季如春、病蟲害頻繁的台灣南部其實很困難, 但他認為起碼要做到無殘留,讓大家吃得安心!為做到對消費者的承諾,棗園內實行全濕式管理,透過維持土壤濕度,使棗樹在十至十五天內將肥料或藥劑全部消化、代謝,做到無農藥殘留(註1),還大地一片乾淨的土壤。

▲棗園採全濕式管理,定時定量自動灑水,讓土壤全年都維持在一定的溼度。

雪蜜棗的最佳代言人

雪蜜棗主要病害為炭疽病、果疫病及白粉病,病害的發生取決於氣候變化,下雨時濕度較高,菌絲附著在果實的機會增加,慢慢潛伏直至果實成熟時才能察覺。那要如何克服?「棗子小果期皮薄、細嫩,在果蠟形成前容易受到光線、病蟲害的傷害,就像女人的皮膚一樣,需要細心呵護,幼果期就用藥防治,再來就噴二氧化氯保護,類似醫院的消毒水,能迅速殺菌、蒸散,不用擔心殘留問題;除了保護還要保養, 我們用二氧化矽幫棗子做防曬......」望著這片結實纍纍的棗園,陳明輝仔細又專業地解說,農人真是農作物的最佳代言人!

為使品質更好,二○一七年棗園嫁接雪蜜棗新品種「青龍」,其果肉口感細緻、肉質清透,果核小、水分多、無澀味,採收時為求美觀,須以剪刀剪取,剪下後還得將果蒂修齊,否則有可能在運送過程中戳傷其他棗子,工序變多、採收時間相對也拉長了, 陳明輝卻告訴我們:「這樣是最好的,不然棗子從栽培到開花著果需要一百二十天,如果某個小細節沒做到位,那前面的心血也都白費了。」

▲農友陳明輝家族栽種棗子歷史超過三十年,今年四十五歲的陳明輝相對於合作社其他農友年紀雖輕,卻已有二十多年務農經驗。

「你的心態如何,果樹都感受的到。」陳明輝秉持著快樂的心照顧這些果樹,不期待大量生產,只希望它們健康,唯有如此,才能讓大家吃到雪蜜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自然風味。也期待社員實踐共同購買精神,共同分享這禮盒內上天賜予的美味!

註1:陳明輝表示,園區定時定量自動灑水,讓全園整年土壤都維持在一定的溼度,透過此管理,可管控噴灑藥劑的時間點、計算代謝天數,希望能做到無農藥殘留。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