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家有機農園:不服輸的前進

2016-08-02・產品故事

文·攝影/黃淥·北南分社社員

▲李家興身邊的百香果樹種植三年,莖部已木質化,結出的果實風味較新欉來得濃郁。

臺中外埔臨溪近海, 由大安溪、大甲溪環繞,形成向北傾斜的河階地形,海風帶來旺盛潮濕的對流空氣,夏季高溫多雨,全年日夜溫差大,植物容易累積糖分,適合栽種水果。1980年代,出生於后里的謝火吉與妻子王寶珠在此種植黑后、金香葡萄,交由鄰近松鶴酒莊釀製葡萄酒,2008年嘗試在葡萄園旁種植茂谷柑。長年繁重的勞動,使謝火吉逐漸不堪負荷, 2012年開刀治療脊椎,術後須避免背負重物、彎腰勞動,於是詢問兒女是否願意返鄉務農。隔年臺灣產業漸漸外移,本土製造業景氣低靡,三女兒謝文綾的丈夫李家興原有意轉換跑道,認真考慮兩個月之後,終於辭去工作接下果園。

以付出為溝通

1981年生的李家興出生於臺中大甲,從小協助家中種植稻米,中學時父親過世,搬運稻穀等繁重勞動更是落在他身上。退伍後踏入自行車產業,從第一線的零件組裝作業員開始,踏實的個性,加上建築、繪圖背景,逐步成為自行車設計師。另外每逢農忙時期,一到假日就與太太幫忙農務。

接手果園後,李家興首先思考的是:「要成為怎麼樣的農人,以及怎麼達成目標。」過去,謝火吉以慣行農法栽種,對身體造成相當大的傷害,而收穫多半交予盤商,收購價由市場決定,若時年豐收,更是任由盤商砍價。李家興想走出一條不同的路,決定將茂谷柑轉為有機栽培,並另闢百香果園,葡萄園則改為無毒栽培,田區共1.3公頃。2015年透過外埔農友賴阿金引介,開始供應主婦聯盟合作社。

初期,許多植株受到星天牛與黃龍病危害,且改為草生栽培後雜草茂密, 皆讓謝火吉難以認同。工作量也因此多出了好幾倍,例如化學肥料施用一次所提供的養分,有機肥料得五次才能達到相同功效,另外也須時時關心田區狀況,仔細檢查葉片是否泛黃、蛀蝕。產品專員何嘉浩補充,河階地形中砂礫與土壤的比例佳,不但排水良好,土壤養分也相當充足,適合栽培水果。茂谷柑須定期修剪樹枝,捨棄不斷向上生長、耗費果實養分的徒長枝,並注意葉果比,觀察每條樹枝的粗細、葉片的多寡,判斷可以提供多少養分,保留適當數量的果實。此外依照植物生長的態勢,剪除過密的交叉枝,減少果實之間碰撞摩擦、確保通風,並剪除距離地面較近的果實,避免因接觸土壤而染病。

M-201608-155-p0501-600x400

▲茂谷柑表面的白色碳酸鈣粉,是為了防治蟲害及避免生長過程中因日曬造成果實「日燒傷」,而噴灑的天然資材。

目前果園處於有機轉型期第3年,由謝火吉夫婦、李家興三人共同管理。李家興一天工作多超過10個小時,以夏季為例,早上5點半起床,6點到田裡,若天氣炎熱,大約11點半午休,下午1點半繼續工作,忙到太陽下山為止。中南部冬季氣候較乾燥、水源不足,須與鄰田輪流灌溉、儘量錯開用水時間,為此有時須在晚上8點後進行灌溉。目前與丈人仍處在磨合期,他說:「我就是有那種人家越看不起,越想做給人家看的個性。但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什麼時候才可以做得很好。」

熱鬧的果園

為了提升技術,李家興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辦的農民學院、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的課程。從認識土壤學起,逐步了解如何合理化施肥、防治病蟲害。他自製天然防治資材,使用柑橘皮自製酵素,增添土壤活性,達到抗菌的效果,也栽種辣椒,煮成辣椒水噴灑在植株上,遏止害蟲啃食。在不同季節,讓園中的草維持在最佳高度,夏季水分蒸發快速,維持至少5公分,使土壤保持水分;到了冬季產期結束,開始施肥幫果樹坐月子時,則除草避免瓜分肥分。

友善土地的經營方式,讓果園逐漸熱鬧了起來,出現青蛙、土撥鼠與蛇類,也有斑鳩媽媽來築巢。每逢除草時,草間的騷動使昆蟲紛紛跳動,此時更吸引其他的鳥類來覓食,如夜鷺、白鷺鷥。除了這些野生的房客,也飼養了幾隻雞,平時在果園間漫步、啄食昆蟲。還特別在田間保留雜草生長的空間,讓蛾類等蟲類可棲息於此,不致損害果園,而大花咸豐草的花朵吸引蜜蜂覓食,增加花朵授粉的機率。

M-201608-155-p0502-600x400

▲百香果園與葡萄園之間以雜草為隔離帶,保留昆蟲的生長空間。右側為黑后葡萄,此品種酸度較高,多用於釀酒,較少直接食用。

趨近自然的種植方式,讓水果的滋味細緻而豐富。李家興認為,使用化肥的果實,甜度通常都可以提高,有機栽培的可能不是這麼甜,但口感較自然,滋味更有層次。

2015年百香果收成之際,正好遇到颱風,導致落果嚴重,產量銳減。2016年年初嚴重寒害導致約半數百香果植株凍死,收成狀況更是堪憂。何嘉浩表示,氣候變遷對農友的影響普遍而深遠,有機農業不倚賴農藥防治,而是將果園視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透過自然的力量達到生態平衡,其中需要相當多的農業知識與技術。

雖然無農藥栽培的水果價格較高,但是產量僅為慣行農法的一半,至今收支仍未平衡。李家興有時必須打零工貼補家用,甚至學習搭設棚架。2015年受冬季氣候影響,茂谷柑的表皮多有損傷,加上蜘蛛叮咬留下的黑斑,賣相並不亮麗,李家興坦言若沒有合作社的支持,找不到通路,或許他就放棄有機栽培了。他半開玩笑地說,自己的勞動是「盲目的付出」,農忙時相當勞累,仔細想想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繼續堅持務農,只知道現在還不想認輸,還想再試試看!

M-201608-155-p0601-600x400

▲將新長的藤蔓固定於棚架,讓果實充分享受陽光,也較不易因強風吹拂而搖晃,導致落果。

天然的紫紅色

百香果原產於南美洲,日治時期引進臺灣栽培,產期在6月上旬至12月下旬,耐熱耐旱,炎熱夏季花開旺盛、香氣較為濃郁,容易吸引蜜蜂授粉,產量、果實甜度因此較高。由於想嘗試新的作物,李家興選定埔里地區廣泛種植的百香果,起初以為容易上手,實則相當厚工─屬多年生藤本果樹,生長期間須不時整理藤蔓,將新生的莖固定在棚架上,讓花朵舒展、散發芬芳,才能提高授粉機率,並摘除側芽,讓果實集中生長。

李家興說明,夏季過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產季過後就必須修剪枝葉,期間若開花則摘除,讓植物休養生息,避免耗費養分。市面上多半會在即將熟成的果實上使用轉色劑,讓整顆表皮轉成均勻的紫紅色,然而有機栽培只能透過修剪枝葉,讓果實充分接受日照,才有辦法達到一樣的效果。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