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來潮往 黃芬香的養殖人生路

2013-11-12・產品故事

文/吳蕙芬 圖/潘嘉慧

清晨五點半,天還未亮,十月的海風陣陣吹拂,空氣中透著一股淡淡的鹽味。我們在七股的沿海魚塭區與生產者黃芬香(柯太太) 會合,準備前往魚塭,看看今年即將供應的年貨水產品,以及黑金文蛤的養殖過程。在大家好夢正酣的時間,魚塭忙碌的一天已經開始。

投入石斑魚養殖已經二十多年,回首當年,因為石斑魚苗的利潤還不錯,考量到能兼顧家庭, 黃芬香( 柯太太) 毅然放棄原本高薪的工作而踏入養殖業。後來因為家中有閒置的魚塭,開始了石斑養殖之路,但夫婦兩人都沒有相關背景,又採高密度養殖,石斑魚疾病層出不窮。柯太太回想當年說:「一開始我們是看書養魚, 還有詢問疾病防治所,因為養殖密度高,石斑魚常反覆不斷的施藥、染病,後來慢慢地減少放養量與投餌量、減少用藥,才逐漸摸索出一條路。」

投注心力,養出達人等級的石斑魚

跟著柯太太的腳步前往魚池,邊走邊拉起網籃查看石斑魚攝餌的狀況,她說,觀察攝餌的狀況就能觀察問題, 一般通常在投餌後兩小時就會吃光,如果沒吃完有可能是水況不好,魚生病了或是進料太多,通常會停餵一段時間,或減少餌料來調節水質,減緩並改善得病的狀況。

▲另一池養燕鯧的池裡,柯太太仍堅持親自投餌,投料餵魚的時候,也觀察魚活動的狀況。

連餌料的選擇, 柯太太也有她的見解。由於有外銷歐洲的經驗,知道歐盟規定石斑魚的飼料中不能添加動物的骨粉,也不能添加東南亞進口的魚粉,所以除了仔細挑選石斑魚的飼料外,「我們還會餵魚吃生餌」她說。為了讓從養殖場來到魚池的石斑魚苗適應,魚苗時期以飼料與小魚混合餵食,待魚苗漸漸適應後改餵食生餌(生餌是漁船補撈回來,挑檢市場販售的規格後剩下的下雜魚)柯太太說:「石斑魚很挑魚吃,生餌夠新鮮石斑魚才會吃,如果不新鮮讓石斑魚吃了容易得腸胃炎!」

▲餵魚的生餌從魚港新鮮直送,分切成適量大小後放入網籃裡準備餵食石斑魚。

為什麼要耗時、耗工餵食生餌?柯太太以她多年來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她說:只吃飼料的魚比較肥,魚體呈現油脂多肉質少的形態,肉質較黃口感也不夠Q,再養大一點的魚甚至會有脂肪肝的情況發生。反之,餵食生餌的魚內臟顏色就很健康,肉質也白皙結實有彈性,為了維持石斑魚的口感與品質,而採用較麻煩的做法,由此小細節就可看出生產者的用心,二○一一年柯太太榮獲「石斑魚達人」的獎項,所以,社員享用的水產品可都是達人用心養殖。

節能、低密度、注重水質,維持平衡是關鍵

柯太太說:「 供應給合作社的魚我們都會另外飼養,五分地的池子只飼養二千三百尾,養殖密度低到一噸水只養一條魚,水質好,石斑魚活得健康,而且進、排水利用潮汐差,節能不用電,水質穩定也就不太需要使用水車。」

平常供應合作社的石斑魚輪切都使用飼養三年,四∼六斤左右的石斑魚,另外將魚頭及魚尾另外包裝以做到全魚利用。只有在過年期間,柯太太會特地幫合作社養一批年節使用的小石斑魚,考慮到社員家中鍋具的大小及小家庭居多,盡量將規格控制在一斤二到一斤五之間,但要控制在二兩左右的範圍篩選實在很困難,因此只有過年才有供應,這批年節供應的石斑魚已養了一年,通過檢驗後就會上架成為社員年節桌上的佳餚。

▲進行大小分類,挑選今天出貨規格的大小。

黑金文蛤好吃的秘密

除了專心養殖石斑魚之外,文蛤的養殖其實是無心插柳,當初養文蛤是純粹養來自己送禮用,與合作社合作之後,才進行比較大量的飼養。

一般的文蛤養殖業者因採用高密度放養,為了不讓餌料流失會減少換水的頻率,促使水中鈣質不足,導致文蛤外殼較薄,運送過程中的碰撞也容易損傷外殼影響賣相。柯太太有別於傳統文蛤高密度的放養模式,盡量讓池水循環,當水中鈣質充足,就有助於文蛤的成長,每顆文蛤外殼厚實,烏黑金亮,飼養在鹽度三度的海水裡,風味最佳!

▲陽光下閃閃發光,烏黑金亮的黑金文蛤。

柯太太說明:「我們會在文蛤池裡放入工作魚,像肉食性的石斑魚會吃吳郭魚、豆仔魚與花蟳;防止吳郭魚生產過多,把地表平整破壞;吃掉脫殼的花蟳,防止花蟳將文蛤幼苗吃掉。草食性的虱目魚吃池中的藻類,燕鯧也吃池底藻類,清道夫吳郭魚會吃小蝦小蟹,蝦子吃更小的螺貝與公代( 一種薄殼貝類),底層的文蛤吃微生物菌類跟小型藻,魚蝦的排泄物剛好做肥料滋養菌類跟藻類,池中自然形成食物鏈,因為藻類少,水相已經到達平衡點,所以文蛤池很少需要清池。」柯太太也語重心長的表示,不應隨便用藥破壞環境,一時用藥很快,但要重新回到自然狀態卻要付出很長的時間來調節,生態養殖如果照顧得當,在第二~三年之後池子裡的生態才會慢慢達到平衡的狀態。

面對氣候異常,豁達態度面對天地的考驗

面對近年來的氣候異常,柯太太表示在養殖工作上的確也有感受到變化,比較明顯的是藻類大量繁殖、水質較難控制,藻類大量汎池,水母、海兔跟著變多,池中的作業要更加小心,以免被水母螫傷。

養殖業看天吃飯的宿命、柯氏夫婦又選擇看似經濟效益不高的低密度生態養殖,讓周遭親友不禁要問:這樣做到底會不會賺錢啊?柯太太笑說:「低密度養殖育成率達九十%,優於一般高密度養殖的四十%育成率,但石斑魚現在飼養的人多,在買方市場強勢的狀況下,對生產者是不利的,更何況是如此用心的養殖。所以高興就好!自己養的魚自己吃,不但比外面市場賣的還要便宜,吃來也比較安心。」

時常聽聞因從事農漁業十分辛苦,第二代多半不接手家中事業的情形,目前柯太太的大兒子也投入工作行列,負責文蛤的管理與出貨,看著這位和魚塭同年的年輕人帶著一家三口,穿梭魚塭間忙碌的工作。柯太太感性的說:「希望社員可以了解生產者的用心,我們養出的魚都投注心力,而且用名聲掛保證的,是有放感情的產品,如果文蛤在季節轉換時期發生的問題,生產者其實會比社員更難過,也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合作社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夕照下的家族寫真。

細心包裝小心呵護 保存文蛤鮮滋味

每年四∼五月季節變換的時期,氣候變化、水溫環境的突然改變,水產品代謝速度快,容易影響文蛤品質的穩定;而大量的降雨影響池中海水濃度,也會影響文蛤的口感。

為了減少文蛤出貨品質不穩定的情形,產品專員特地南下與柯太太討論,改善了文蛤出貨的包裝流程,文蛤品質不穩定的情況已降低許多。

運輸的碰撞與重摔都會讓包裝失真空,影響文蛤的保存與風味,也請社員在挑選產品時不要一直翻撿喔~

第一道: 先篩選顆粒過小的文蛤,篩出25∼35粒一斤、大小平均的文蛤。

第二道:檢查文蛤外觀。

第三道: 真空包裝品檢。抽真空放置冷藏庫,以9℃儲存,等到宅配取貨前一小時,再入箱包裝;進箱前,每包逐一檢查是否有包裝失真空的狀況,一排四包平放進箱,每層中間再放入一片保護墊,減緩運輸過程中,上下擠壓的力道,再封箱等待出貨。

▲天剛亮,漁工圍起網子準備捕收石斑魚。

▲一大清早漁工摸文蛤。

▲使用兩種篩網篩出達到出貨標準的文蛤。

▲讓文蛤吐沙2小時。

▲裝袋前,先敲敲看、聞聞看,味道是否有異味,外表是否有裂痕。

▲逐包檢視文蛤包裝。

▲每層中間放入保護墊緩衝,保護產品。

原刊登於2013年11月122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