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自然的釋迦 祝福新年萬事皆佳

2022-01-05・產品故事

文/劉光容 攝影/林靜怡

台東的氣候和風土條件最適宜栽培釋迦,繼堅持自然農法的資深水果農友吳金銘之後,在地青農李俊儀回鄉種植台灣少有的有機釋迦,從與爸爸因為種植方式不同而爭執,到獲得全國百大青農肯定,客人也誇獎:「你種的釋迦有釋迦味,酸甜又好吃。」他笑說,努力總算是有了回饋,目前與主婦聯盟合作社已合作三年多。

 

有機釋迦,李俊儀
農友用全身力氣拔起生長迅速的大黍草。

友善栽培的開始,讓草長回來

李俊儀家中果園位於台東太麻里溪沿岸,目前有機種植的農園有二甲三分,作物有大目釋迦與鳳梨釋迦。大目釋迦一年二穫,分冬季果與夏季果;而鳳梨釋迦則是將產期調節於12月到隔年四月採收,以避開夏天結果期遭遇高溫,容易落果。

「2009年莫拉克颱風,太麻里溪暴漲沖掉二甲農地,家人求償無門,身心俱疲。」當時在台北生活的李俊儀毅然決定辭職。回鄉第一年,李俊儀跟爸爸學習種植釋迦。慣行方式會用除草劑將果園雜草除去,除方便農人工作之外,也避免雜草與果樹競肥。李俊儀思考,除草的成本不少,但對釋迦生長有多少幫助呢?他嘗試降低除草劑使用量,慢慢的,草長回來了,他發現雜草提供了昆蟲居住的空間,也形成自然的食物鏈,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會吃掉釋迦的主要害蟲葉蟎、薊馬,幫助控制蟲害,不噴農藥也能夠有基本收成。觀察到田間生態變得豐富,加上免去除草劑、農藥讓成本降低,更讓他下定決心要做有機農業,田區以無農藥、化肥的友善農法管理,目前多數田區已獲得有機轉型期或有機驗證。

 

有機釋迦,李俊儀
在李俊儀的果園中隨處可見多樣豐富的昆蟲。

動物昆蟲都愛吃的有機釋迦

用有機方式種植釋迦的果園位於原始林旁,不時跑進野兔啃食釋迦樹苗、鳥啄開釋迦套袋、白鼻心爬上樹大快朵頤、田鼠在田間打洞讓農人絆倒……「沒辦法,這就是自然啊!」李俊儀說。而會使釋迦外皮變黑的介殼蟲,在套袋時需先用空氣噴槍去除,每一顆都要處理,雖然耗時費工,但可以不用農藥解決蟲害也總算值得。他最自豪細心呵護的果園生機蓬勃,2015年獲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評鑑亞軍,並時常於果園舉辦觀摩會,與農友分享友善環境的管理方式。

 

有機釋迦,李俊儀
農園夥伴用空氣槍將釋迦上的介殼蟲噴除。

 

有機釋迦,李俊儀
李俊儀撥開層層枯草,可以看見土壤肥沃的腐植質。

根留台灣、發揮友善耕作影響力

2021年九月,中國禁止台灣釋迦輸入,是否因禁令而受影響?李俊儀笑說,為了符合中國市場需求,果農控制果實大小與成熟度,提高留果率,並在約六至七分熟時就得採收,這樣的釋迦香氣與甜度往往並非最佳,而不符外銷規格的鳳梨釋迦留給台灣人吃的就又次一級。當時李俊儀決定不依靠中國市場,以既有的內銷通路為主,堅持足夠成熟才採收的釋迦,吃起來風味濃郁,果肉細緻有彈性。

「以前常跟爸爸吵架,他嫌我在田裡時間太長,產量又不好。現在他偶爾會問我用藥的問題,除草劑使用範圍也縮小了,我覺得自己對爸爸還是有一些正面影響。」李俊儀爽朗笑著說。有些社員發現釋迦表皮會有些黑斑,或是偶爾會留有小小的介殼蟲,這都是友善耕作釋迦與自然共存留下的勛章,但果肉依舊白嫩可口,希望大家一起珍惜,多多利用,擴大友善環境的影響力。
 

有機釋迦,李俊儀
目開溝黃」即是釋迦成熟,可以採收的最佳狀態。

 

釋迦入菜新吃法

有機釋迦,李俊儀

當釋迦蒂頭可以輕易拔出,輕壓果肉中段凹陷,表皮光澤褪去出現黑斑,即可食用,這時滋味甜中帶點微酸,果肉綿密;若不喜歡太甜,施力蒂頭搖晃後可取出,按壓果肉呈微軟,此時風味酸甜不膩口,果肉富有口感。另外也可以將鳳梨釋迦切小塊,放入佐油醋醬的生菜沙拉,爽脆口感結合香甜滋味,讓人非常驚喜;大目釋迦可去籽後,和優酪乳打成果昔,不用吐籽又營養滿分!

請留意:釋迦易遭寒害,未軟熟的釋迦千萬不要冷藏喔!軟熟的釋迦置入袋中冷藏,可再存放約三至五天,或切塊冷凍保存也可以。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