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珠寶盒 看見工藝與土地相連的烘焙哲學
2025-09-26・產品故事
文字/曾怡陵 攝影/王永村 圖片來源/企畫部
合作社架上麥香濃郁的歐式麵包如農夫麵包,以及口感細緻的中秋預購甜點「天使布雪」,都來自「珠寶盒法式點心坊」。曾因進駐微風、被藝人選為結婚喜餅而一炮而紅,但讓珠寶盒在競爭激烈的台北市美食、精品商圈屹立不搖的,是一份對原料和製程的堅持。


獨特風味的祕密關鍵
要廿年如一日,必須有理念作為指引,風味的差異性是核心。為了達到這一點,珠寶盒養了魯邦種等多種菌種,還設有魯邦種的專屬「搖籃」,機器會定時攪拌鋼槽裡的魯邦種,也能升降溫度、發酵,但後續的麵包製作則依賴手工。林淑真解釋,使用天然酵母或魯邦種的麵團黏度高,會沾附在機器上,無法順利生產。降低水量雖然可以機械化,卻會犧牲風味。
此外,珠寶盒挑奶油時會將市面上所有的奶油一字排開,從中挑出風味最清淡、化口性最好的。目前只使用奶油香氣濃郁、味道層次豐富的發酵奶油,以及風味絕佳的產地限定奶油。
林淑真經常帶主廚前往日本、法國進修或看展,持續拓展視野。然而產品要好,主廚本身的個性很重要,要「夠機車」。例如麵包主廚鄧桔誠對於製程細節完全沒有妥協的空間;開發潘尼朵妮麵包(Panettone)時,還堅持要把市面上所有潘尼朵妮的課都上完,每一種麵粉試完,才確定要用哪一種。「妳說煩不煩?」林淑真大笑。

(圖右)高聖億為珠寶盒研發出許多視覺與內涵兼的甜點。
親臨產地揉合歐風與臺灣風土
雖然做的是歐式麵包、法式甜點,但林淑真仍盡可能使用本土食材。例如使用本土米粉,成本比進口麵粉還高,林淑真笑說「台灣意識」的成本很高。她曾學習秀明自然農法,也是合作社的資深社員,長年培養出食物里程等意識,以及對地方風土食物的重視。

對土地的體驗轉化為創作靈感,也面臨不少挑戰!第一次做馬告餅乾時,廠內瀰漫吐奶味,後來才發現馬告必須低溫慢烤,才不會跟奶油產生不好的變化。隨著不斷試驗、調整,每一年都推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風味禮盒。例如2020年與「台灣原味」合作推出的「山裡的味道」禮盒,運用刺蔥、樹豆、馬告等原料製作歐式點心,榮獲2020年Shopping Design BEST 100「年度設計」的肯定。
添購設備 為上架三日的挑戰
2020年,合作社開啟與珠寶盒的合作。對林淑真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要讓麵包在架上賣三天。林淑真表示,麵包在常溫下放三天,會因為水蒸氣消散而變得比較乾硬。她為此添購急速冷凍跟冷卻設備,將麵包降溫的時間從兩小時縮短到半小時,保留更多水分。




1.講究原料:
除了親訪產地,採用小農友善耕作的優質原料,也選用國際頂標原料,例如義大利皮蒙特榛果粉、西西里島杏仁粉等。
2.獨特設備:
工廠內有不少獨特的設備,例如比擬手工,能製作出如雲朵般輕柔麵包的麵團攪拌器、穿透力強的中度紅外線烤爐等。林淑真笑說這些都是她的BMW!
3.專業主廚:
赴日、法升級技藝和視野,並具備嚴謹的個性和熱情。例如「酸麵包乾爹」鄧桔誠為酸麵包蓄種,每天餵牛奶、監測pH值,持續好幾年未曾間斷。
(首圖圖說:珠寶盒甜點師傅們用專業手藝呈現道地法式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