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返鄉 種出金山唯一台農66號有機地瓜
2025-09-17・產品故事
文字/蘇怡和 攝影/汪忠信 圖片來源/產品部
講到金山特產,大概沒有人不知道是地瓜,因為金山半砂質的土質先天排水條件好、有陽明山的灌溉水源,加上海風吹拂與日夜溫差大,是種植台農66號地瓜得天獨厚的風土環境。因此金山地區種植地瓜的面積廣泛,年產量約160萬公斤,許多遊客去金山,都會吃一碗地瓜圓冰、買一袋地瓜回家。但你知道嗎?全金山目前只有一位有機地瓜的農友,那就是建立陳家農舍品牌的陳忠慶,年產量僅約兩萬公斤。
由陳忠慶經營的陳家農舍已是網路購物和農夫市集小有名氣的農產品牌,每年限量的紫心地瓜甚至還沒開賣就被死忠粉絲訂光,但其實十多年前剛從慣行轉型有機栽種時,也經歷過首年收成銳減,且僅有的三千斤地瓜晾在倉庫無人青睞的窘境。
就讀航空電子系,過去擔任電子工程師的陳忠慶,當時光是分紅的獎金就達兩三倍年薪,因此從農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會想要回鄉務農?是否猶豫或評估很久呢?」陳忠慶回答得很篤定:「不需要考慮很久,當時家中長輩年事已高,我別無選擇。」


將工程師訓練 融會運用於農業
工程師最擅長的就是解決問題和技術能力,這點陳忠慶完美地運用在種植地瓜上。首先,他要解決「金山處處是地瓜」的同質性問題,所以決定轉作有機栽種,「我要做出市場差異化,金山地瓜這麼多,但只有我家是有機的。」再來,他把農田當成不斷試驗的研究室,遇到問題就發揮工程師精神,實際測試、分析數據、修改參數、控制變因、再次試驗,靠科學化的數據,找出最適地適性的金山有機地瓜種植方式。「讀書只是培養基礎能力,要把通用作業概念運用在農業中,才可以找到解方。」
透過試驗與觀察,他發現有機肥的效果不如傳統化肥,以前爺爺使用一包化學肥料就有效果,但現在要用七十包有機肥料才能達到相同的肥量;此外有機肥釋放肥分的速度比化肥緩慢,要達到肥分的高峰期,約是施肥後二至三週,因此不能在地瓜結果和碩大期才施肥,必須提早兩三週。而種在土裡的地瓜看不到蟲害,不靠農藥難以防治,甘藷蟻象的蟲害也導致了收成量降低。
有機地瓜口感鬆軟 自然香甜
這些有機地瓜的種植Know-How書本上沒寫、前輩也問不到,得靠實際栽種試驗得來的經驗。雖然有機栽種除草的人力和有機肥的成本都高,但辛苦是值得的,因為慣行農法若用藥過度,會使金山的土壤結塊,地瓜的口感就會比較扎實,陳忠慶經有機驗證無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的地瓜,鬆軟程度較慣行高,簡單烹煮就有綿密細緻的口感。
陳家農舍種植三種品種的地瓜,分別是含水量高同時也是金山特色的台農66 號紅肉地瓜、大眾最熟悉的台農57號黃肉地瓜,還有台農73號紫心地瓜。地瓜苗於四至五月插植,約90天開始熟成碩大、100天後開始產生甜味、110天甜度和熟度達到高峰時採收,由於金山冬季多雨無法種植,所以一年僅在八到九月收成一次。

「陳家農舍」地瓜的最佳吃法
台農57號&台農66號:屬於百搭地瓜,烤、蒸、煮、炸,都好吃。
台農73號:只適合用蒸的,因含水量低,烤過會太乾難以下嚥。此外紫心地瓜煮地瓜稀飯時不要用鹼性水,以免花青素在酸鹼值作用下,會變成恐怖的綠色稀飯。
投身食農教育 傳遞惜食價值
陳忠慶的農場還有種植玉米筍、葉菜類,他發現很多都市小孩都不知道地瓜和玉米筍從哪長出來?所以陳家農舍舉辦農場體驗活動,邀請孩子們親手挖地瓜、拔玉米筍,還有自己搓地瓜圓煮甜湯、烤肉烤地瓜,如果日頭不烈,再穿插些坐上搬運車搬動地瓜的勞動體驗。陳忠慶不但讓小孩了解農產品的生長環境,還說明地瓜是本來就會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樣子。「其實教育下一代同時,也是順道告訴家長,不要挑!這都是天然的產物。」聽到這句話,可想見有機農友一定接觸過會以貌取瓜、注重農產品賣相的客人。




半農半X 挺過務農的多重關卡
2022年陳忠慶獲選百大青農後,農業部等單位發布的新聞稿,讓他獲得許多媒體曝光的機會,但能見度不能抵消農民從業風險,在極端氣候頻仍的時代,有時採收期只要遇到一個風災,可能就被老天帶走大半收成。「我是會去想辦法的人,不是要人家告訴我怎麼活!」他抵抗風險的方式是選擇過著「半農半X」的生活,平日除了務農,也開始回鍋當上班族、接案寫企劃案、還曾當過婚禮攝影師。好奇這樣時間夠用嗎?「的確是沒有自己的時間,所以務農要三思而後行啊!」陳忠慶表示自己是農家子弟,別無選擇,在這個行業生存並不容易。
農為國本,感謝有一群願意用善待土地的方式耕種的農民,合作社始終本著支持本土農糧的精神,努力做農友的後盾。

金山地瓜需放冷藏保存嗎?
金山特產台農66號地瓜,買回家請存放於常溫陰涼通風處,因66號地瓜水分含量高,不適合冷藏,冷藏過的地瓜會變乾硬,且烹煮後會有過度濕軟、中心出現類似煮不透的口感。
(首圖圖說:陳忠慶栽種的碩大有機台農66號地瓜,吃起來口感鬆軟、沒有粗纖維,是它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