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姊妹會,跨越國境的合作學習

2014-02-01・合作聯合國

文/張雅雲

我們從不諱言主婦聯盟「共同購買」的團結運動是參考自日本消費合作社的組織運作,也因為生活俱樂部生協的介紹,主婦聯盟合作社進而認識韓國的幸福中心生協(註),三個國家的組織自一九九九年締結姊妹會之後,便逐年展開未曾斷的跨國學習。

▲ 1999年,三個組織在東京締結為亞細亞姊妹會。

亞細亞姊妹會的小小說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自一九八九年正式成立以來,不僅關心國內環保議題,與國外團體也有交流之機會。一九九一年剛成立「消費品質委員會」代表翁秀綾、陳秀惠、羅月秀等參加「國際消費者聯盟IOCU」在香港舉行的第十屆大會,那次大會的討論議題幾乎集中在全球自由貿易的議題上,許多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消費者代表痛陳,「自由競爭」和「市場機能」沒有帶來改變,反倒是讓在地的消費者、小農、勞工和原住民等陷入更貧窮的境遇。當時一位來自日本神奈川的女士發言:「我們『生活俱樂部』 是一個合作社組織,二十年來堅持實踐共同購買,開發生活所需的消費材,與生產者訂定生產契約。……我們新的課題是如何建構一個符合人性,可以永續發展,並面對高齡化的社會。我想強調的是源自於我們的實踐,證明了『合作社』的確能夠發揮草根的力量。」(備註:摘錄自《我是生活者》第一四四頁的譯後記)。

就是這番自信而堅定的聲音,深深打動來自台灣的這群女性。促成行動派的翁秀綾立刻翻譯日本的《我是生活者》,進而集結日文讀書會共同翻譯了《從三二九瓶牛奶開始》,這兩本書也成為主婦聯盟理解生活俱樂部生協理念的重要讀本。接著於一九九三年邀請《我是生活者》作者橫田克巳帶領神奈川生活俱樂部生協的夥伴來台灣,舉辦一場「共築社區桃花源」研討會。從摸索著以班來運作的共同購買運動的過程,生協的會長(理事主席)折戶進彥,數次來訪關心我們的組織發展。爾後,透過主婦聯盟基金會的具名擔保安排了共同購買中心的年輕職員賴青松、蕭涵憶先後到生活俱樂部生協擔任研修生。生活俱樂部生協連合會繼任會長,河野榮次、加藤好一也都曾應合作社邀請來台灣分享勞動自主事業、制定中長期計畫、社員參與生活材開發及合作社教育議題,深入分享生活俱樂部生協的實務經驗。

與韓國女性民友會生協的相識也是生活俱樂部生協的推薦,對於一個以學運背景出身的女性團體, 多年來推動確保婦女權利、推展合作事業、關心勞工和環保議題,二個組織的相遇格外有惺惺相惜之感。

一九九八年,當國際合作聯盟ICA在韓國舉行亞洲分會時,主婦聯盟基金會和綠主張共同購買中心的五位代表受邀到首爾參加ICA大會的一個環境論壇,但因中共阻撓而未能參與,最後出席了由生活俱樂部生協主辦的「GloCal」小型會議,這是主婦聯盟與女性民友會生協的初相識。那次會議中,主婦聯盟的代表對於女性民友會生協發起一萬四千戶市民參廚餘做堆肥的收集工作印象深刻,返台後主婦聯盟也與台北市、台中市政府展開廚餘做堆肥的合作案。而這樣的行動也促成二○○三年十二月台北市全面回收廚餘的資源清運工作。

這三個誕生在不同國家的女性組織,為了實現「我是生活者」的理想,於是決定締結姊妹會,以便深入交流。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個組織在東京締結為「亞細亞姊妹會」,並每年輪流舉行年會。

相互的提攜與期許

在三國姊妹備忘書有這麼一段文字:「我們三者在運動過程中,除了自我批判、指責的同時,也要做到自身的反省,包括生活方式、消費方式,透過自我的改革,進一步推動社會改革。這是我們三者的共同點。此外,我們三者也反省長久以來社會上以男性為中心的論點,期能朝向男女共同參與家庭、社區、社會,建立平等的人類關係而努力。」在台灣合作運動不蓬勃的處境下,與日韓姊妹的交流反而拉高我們看待合作運動的視野,也看見善用合作社這個生活工具所帶來的更多可能。

▲2004年,於台灣舉辦姊妹會。

邁向FEC自給圈,三國姊妹共同來努力

今年台日韓亞細亞姊妹會將由主婦聯盟合作社主辦,在去年姊妹會上三國組織也就二○一四年的論壇主題進行討論,因食物、能源和照護(FEC自給圈)是三國共同關注的議題,也是第八原則「創造替代性的永續社會」之實踐。延續一主題及二子題的論壇進行模式,持續更新三國對非基改議題的推動,今年的主題和子題安排如下:主題:第八原則─創造替代性的永續社會之邁向FEC自給圈的努力。子題一:推動地區(地域) 營運的困境與解決方式。子題二:面對食品安全的因應對策。書面報告:非基改運動。

重新認識我們的日韓姊妹組織,也感謝這十五年姊妹情誼的支持、啟發和鼓舞。後續我們也將在各分社展開上述主題和子題的討論和行動,歡迎我們各區社員、理監事、職員和生產者一同展開姊妹會的籌備工作。(作者:企畫部推廣課課長)

註:原女性民友會生協,於二○一三變更組織名。

原刊登於2014年2月125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