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飼養 讓雞自然生活的解答

2019-10-05・雞不簡單

文/曾怡陵 攝影/Kris Kang

白鹿颱風登陸前的早上,彰化縣竹塘鄉的天空沉著臉,欲雨未雨。永興畜牧場的負責人蔡榮鴻掀開雞舍的圍網,大批的雞喔喔叫著,提起翅膀奔向寬廣的土地,跳上桑葚樹、躍過大如籃球的坑洞,啄食地上嫩綠的芽;坑洞上方不時有蕈菇狀的沙塵揚起,窩著一隻隻洗沙浴的雞。「讓雞恢復到自然的生活方式,都會變得很活潑……有時想一想,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

雞隻透過沙浴,可以去除羽毛的寄生蟲。
人道飼養的雞舍設有隱蔽性充足的巢箱,讓母雞安心產蛋。

邁向人道飼養第一步:拆雞籠

蔡榮鴻高中的時候,父親開始養蛋雞。說起雞舍的環境,不由地皺起眉頭。「那個環境是很髒很臭的,蒼蠅很多,兩隻雞關在一個小籠子裡面,我看了也很不舒服。有一天突然反思,這是對的嗎?雞怎麼會都關在籠子裡?牠們應該要這樣子過生活嗎?」

2004年,場內爆發禽流感疫情。2017年,蔡榮鴻在臉書寫下的回顧依然沉痛:「早上好好的,中午就死掉了,而且在死前居然也能夠下蛋,很顯然牠連自己要死都不知道。」十五年了,恍如隔世,他還記得那時他大約每隔半小時、一小時去看,就會發現一百多隻雞死亡。「你能想像心血付諸流水的感覺嗎?就像心在放血的感覺,一點一點無力地消失。」

擔心禽流感會人畜共通,蔡榮鴻在場內洗完手,回到家會再次清潔,每天都處於高度警戒的狀態。籠飼的飼養密度高,導致病毒快速蔓延,那次風暴讓他損失約4、5成的雞,他自此決定減少飼養量,不再進新雞。

彼時電視和業界雜誌吹起有機風,他也開始在媒體接觸到人道飼養的觀念,正值青春的他認為,應該要朝著產業領頭羊的方向努力。他參考一些國外的產業資料,又走訪台灣幾家進行放牧飼養的養雞場,但都與期待有落差,他決定依著心中的藍圖前進。第一步,先拆雞籠。

那是分家後承接畜牧場的第4年,蔡榮鴻對養殖的前衛想法從朋友口中輾轉傳到了父母耳裡。「長輩原本認為我只是說說而已,但從那時候開始,他們就很擔心。」雞越養越少,雞籠越拆越多。原有近2萬隻雞慢慢淨空,淨空了半年之久。他解釋:「雞舍全部洗過,然後讓環境乾燥。我不用化學消毒的方式,否則會讓細菌有抗體。一般來說,環境乾燥的話,細菌大概兩個禮拜就會死掉。讓細菌餓死,就是最自然的方法。」

辛苦建立的家業就這麼被淨空,蔡榮鴻的家人個性含蓄,不敢直說,把擔心都放心裡。「他們擔心這個兒子是不是有問題,把好好的畜牧場交到我手上,我就這樣子做,現在回想覺得很可怕。」

永興畜牧場室內、室外共約2,000坪,平均2隻雞可以享用一坪多的空間。

一路摸索 跌撞中學習放牧

之後,蔡榮鴻從1,200隻蛋雞開始養起,飼養方式改為平飼,讓雞隻可以在室內空間裡自由活動,他天真地想:「我做這件事,實在是養雞界的創舉!」當時雞蛋的市售價約2、3元,他想著自己的蛋這麼好,大膽地將價格訂在10顆75元。原以為在附近鄰里宣傳一下,很快就可以賣完,但後來發現,根本沒有人要買。大家最普遍的反應是:「你的蛋敢有較好?毋是平平仝款攏是蛋?(你的蛋有比較好嗎?不是一樣都是蛋?)」

蔡榮鴻熟悉雞隻的習性,因此馬上可以辨認有健康異常的雞隻,「剛剛在沙坑裡面生蛋的那隻雞有問題,照道理說在剛換場新的地方牠會忍住蛋回巢箱生蛋,但牠沒有,可能昨天晚上睡不好。」
室內區定期清理雞糞,加上飼養密度低,沒有傳統雞舍濃郁的惡臭味。

蔡榮鴻到農會、鄉公所推銷,但出一、兩次貨之後,就不再有訂單了。他檢討自己,一定是做得不夠好,於是從飼養第2批雞開始向哥哥租地,開闢戶外放牧區,讓自己的養殖方式更具「說服力」。此外,因為銷路不佳,生活成了問題,將飼養量增加到3千6 百隻,期望可以帶來更多收益。

雖然飼養密度比一般籠飼低得多,病菌感染的機會理應大幅下降,但蔡榮鴻不敢大意,每天至少巡視5次,快速隔離有狀況的雞隻,讓損害降到最低。剛開始學著放牧,連雞要在哪裡下蛋,他都不太了解,於是在很多地方放置訂做的巢箱,讓雞可以在隱蔽處下蛋,等熟知固定下蛋的地點後,就可以有效率地集蛋。

有些雞喜歡在戶外的草叢下蛋,通常這時候他會趕快把蛋撿走,避免其他雞也跟著下蛋,以減少戶外產蛋導致雞蛋受土壤汙染和雨淋的狀況。

蔡榮鴻在雞舍裡面發現漏撿的雞蛋,他搖晃雞蛋表示,若能感覺裡面的蛋在晃動,就代表不新鮮,得淘汰。
架高的集水槽可以引流雨水,讓雞舍內保持乾燥以避免病菌產生。集水槽旁的藍色帆布可以阻擋被風吹進的斜雨,晴天時必須將帆布捲起,以保持雞舍空氣流動,避免悶熱。 

「從有錢做到沒錢,沒錢再借錢……第2批的時候,這邊全部都種植牧草。」摸索放牧養殖的過程中,他曾想過讓雞吃牧草,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和鈣質。沒想到嘗試後發現雞的腸胃道難以消化牧草,加上牧草在汰換雞的期間不斷抽高,瞬間長到一層樓高。雞跑進密密麻麻的牧草叢裡,人又進不去,單要毀掉大片牧草,就花費不少功夫。

洗過沙浴的雞隻,毛色漂亮有光澤。
升高三的兒子在雞舍幫忙撿蛋。

住別墅與公寓的雞

在營造出雞隻於桑葚樹下活潑跑跳的悠然景象之前,蔡榮鴻經歷過牧草事件、暴雨淹死果樹等危機。如今,他讓雞有場地作沙浴、梳理羽毛;可以選擇雞舍的木桿、架高的廢棄雞籠及戶外的樹枝作為棲架,滿足其躲避掠食者攻擊、居高休息的天性。他勤跑市集,優良的品質漸漸為他帶來回頭客,但直到2016年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為尋找地區性供應放牧飼養的雞蛋,開始跟他合作契養後,才降低他對銷路的憂慮。

2017 年,合作社向蔡榮鴻探詢使用非基改飼料的意願,以支撐非基改飼料產線的永續運作。他說自己年紀越來越大,行事也比較小心了,反覆考慮了諸如:非基改飼料成本較基改飼料貴上一倍、雞隻能否適應新飼料配方、是否會產生水便、影響產蛋率……等可能的問題,然而掙扎了許久,骨子裡的冒險性格,以及希望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想法,促使他接受了這個提議。

蔡榮鴻和合作社洽談推出採用非基改飼料的「善糧放牧雞蛋」之初,雙方都擔心社員的接受度,因此售價上只作微幅調整。「還好社員都很喜歡買。」

社員穩定地購買,讓蔡榮鴻不再需要事必躬親以節省成本。他雇用人力撿蛋、包裝、除雞糞……讓自己能專心、仔細地巡視雞隻的狀況。在雞舍旁的包裝間裡,兩位女工分工出貨,一人用鐵刷除去蛋殼上的汙漬,一人將蛋放入蛋盒中。

負責擦拭雞蛋的陳華僑剛來兩個月,一邊工作一邊解釋:「我問過老闆:『頭家,你哪會無愛用水拭一下較快?(老闆,你怎麼不用水擦一擦比較快?)』他說不行,這樣會把保護膜去掉,蛋會比較快壞掉。」說完,她取了一個籃子去撿蛋,神情愉快。「我下午還有去其它傳統養雞場,環境差很多,人也會變得跟雞一樣喔!所以我每天來這邊撿雞蛋都很快樂。」她以住別墅和公寓比喻兩者環境的差別,然後說:「我覺得我們老闆的堅持是對的,真是用心良苦。」

2017 年8月23日,全場改餵食非基改玉米和黃豆做成的飼料。
雞隻具有居高的天性,在放牧區的樹枝上或雞舍內的欄杆或架高的雞籠上常可以見到站立其上的雞隻。

珍惜人道飼養成果 堅持讓雞過好生活

寬闊的飼養環境給予雞快樂的生活,也讓蔡榮鴻有更多心理上的餘裕堅持理念。這些堅持,也反映在雞蛋的品質上。他還記得在台北希望廣場擺攤時曾遇過一位「很摳的那種歐巴桑」,嫌蛋貴,看到旁邊有些賣相不佳的瑕疵品,砍了價格買回。隔天又來,這次選了漂亮的雞蛋買,問她為什麼,她回答:「阮孫講這个卵好食!」(我孫子說這個蛋好吃!)

「叫我自己說是不好意思!」蔡榮鴻自信地說,他的雞蛋結實、沒有腥味而且完全沒有用藥。問及是否會想透過認證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他認為,驗證單位不會天天到畜牧場查核,「雞隻的飼料、用藥、死亡紀錄……等,生產者有沒有詳實記錄,還是要靠生產者的良知。他每天按部就班、用人道的方式照顧雞隻,這才是最真實的。他歡迎消費者到訪,親自用雙眼認證。

從低潮磕磕絆絆地走來,如今小有成果,讓他特別珍惜。不從經濟利益的角度看待所飼養的雞,而是思考雞隻該怎麼過活,從而建置人道的飼養環境。與雞隻共享空間的飼養者,現在正享受著環境帶來的舒闊和心安,同時也滋養著他柔軟的心性,更堅定人道飼養就是他應該要走的路。「我的故事不是重點,希望消費者能知道我確實讓雞過很好的生活,這樣就夠了。」

善糧放牧雞蛋

自然放牧,增加雞隻傷病、雞蛋破損、產能降低風險,卻換來牠們自由、快樂的生活空間。母雞產蛋六週前便開始食用非基改玉米、黃豆,搭配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等原料製成之飼料。飼養全程不用藥、不換羽、不餵食額外添加色素之飼料。

INFORMATION
產地|彰化縣竹塘鄉• 永興畜牧場
經營時間| 1986年迄今
飼養雞種|海蘭
飼養數量| 3,600 隻蛋雞
平均每天產蛋| 2,300 顆

紙本索取地點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