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生協的社會設計

2015-07-22・書業的友善革命

文/王俊秀 輔仁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

透過PFI制度,大學生協為大學蓋食堂、書店,經營權25年。

日本大學生協聯合會於一九五八年創立,加盟會員含括大專院校、共用機構(如國立天文台)、獨立行政法人(如宇宙科學研究所)。在這之前曾有東京各大學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九年間成立東京學生消費組合,社員共一百五十八萬,出資金超過九億日元,二○一三年營業額為一千八百八十四億日元。其業務主要為教學研究商品採購、食堂事業、書店事業、旅行事業、校園電腦事業、校園紀念品事業、汽車考照、保險等。

全日本約有七百八十所國、公私立大學,生協算是一個師生自立救濟的組織,以集體合作來保障校園生活,因此校園自治風氣強的大學都有成立生協,例如一九四六年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生協開始先後成立。一般國立大學教授、職員的發言權較強,會引導生協理事會的發展,私立大學未設立生協理事會,成立相對容易,特別在連合會可能先期投資硬體的情況下。宗教型大學對自治活動較為消極,也會影響生協的設立,在此背景下,不少大學開始以引進便利商店來取代生協,被視為生協「不合作運動」的開始。

“仍有一些大學未加盟生協連合會,採用不同模式以提供服務,例如成立學食及購買部、引入三省堂書店、紀伊國屋書店、以厚生會來招商經營、加入當地的生協連合會、跨校生協、自校的關係企業經營等。未加盟全國生協連合會的大學中,有十七所私立大學另組成「私立學校厚生事業連絡會」。另外,大學生協連合會也為上述學校的教職員工成立跨校生協。”

學校裡的綠食堂

以食堂事業為例,食材的共同購買力,讓食安、健康營養的價值與學食價格共存,使得食育得以在大學餐廳展開。除了主張地產地消與國內農場契作外,有時也與外國農業地區契作,例如東四區(北海道、東北、東京及東海)自十年前開始,各大學生協食堂所使用的菠菜委由泰國清邁標高一千二百公尺的農業區契作,以生產者、大學生協及SWIFT公司(冷凍加工)三者的合作,創造雙贏並實踐了企業的永續度。在此合作下,在地農業有機會與整頓農地、創造就業、經濟作物三者連結,大學生協並在收益當中提供獎學金給農業生產者的孩子們。

M-201507-142-p1902-600x400

▲作者在東大生協食堂的中餐,收據上明列該餐的營養成分。

食育的作用則出現在點完餐的收據上,依所點的食物,顯示卡路里、鹽分及紅綠黃三色營養食物群。各大學生協發售電子「學食pass」,飲食資訊全都記錄在卡片中,以一學期為期,鼓勵營養均衡的飲食。各大學生協也提供學術研討會餐會、畢業餐會等服務。中東留學生較多的十九所大學生協食堂,更提供回教Halal(被應許者)學食,例如:不吃豬肉、不用酒精、依伊斯蘭法律所屠宰的其他肉品等。尊重文化差異的學食,讓不同國家的學生一起同桌吃飯,不但令人高興,更是文化交流的好機會。

學校自主開創合作社事業

各大學生協的業務大同小異,特別介紹被評價為「值得依賴的存在」的東京大學消費生活協同組合,東京帝國大學於一八七七年創設,一九四六年六月成立帝大協同組合,一九四八年《消費生活協同組合法》通過,隔年二月東大生協創立,三個校園的生協會館(東大稱為厚生會館)也陸續完成,其中本鄉總部的一處店舖與食堂就在赫赫有名的安田講堂,即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七年反《美日安保條約》學生運動所占領的地方。

M-201507-142-p1903-600x400

▲大學生協自行研發生產的醬油、沾醬品牌。

東大生協由理事會決策,理事會三十人,包括老師、職員、研究生、大學生、生協職員。常務理事、監事的學生代表最多。依照業務契約,生協執行其五大業務及一些個別事業包括停車管理、校園巴士、畢業袍等,因此需要實體店,而在二○○四年大學全面法人化之後,生協出資興建會館,獲得經營權,到一定時間,產權歸校方,稱為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事業1,也是一種合作事業。

“東大的生協會費為一萬六千日元,以二〇一二年度為例,會員五萬六千人,其中二十五%加入相關保險(生命、災害及賠償責任險),共同出資金額為七•八億日元,當年度營業額為七十九•五億日元,其中食堂事業佔二〇•七億。生協是一種合作事業,當然也創造了就業機會,共聘請全職六十人,半職五百五十一人。”

M-201507-142-p1904-600x400

▲生協指定店提供大學生安心安全認證的租屋服務。

二○○六年,東大生協曾虧損二•五億日元,二○一一年由於三一一震災及自動販賣機的政策改變,營業額減少五•七億日元,其中因震災取消的各種餐會、旅遊高達二•五億。因此如何提升服務,吸引更多來客數,就成為生協重要的經營策略。各種鼓勵參與的創意活動被設計來吸引教職員工、社區居民,例如:食堂新品及賣店便當的試食會、Halal食譜、TFT(Table for Two)共食、改善回饋卡等。TFT 共食每一份由生協捐出二十日元,協助發展中國家弱勢兒童的用餐。

“改善回饋卡原來是在二〇〇四年由東京農工大學生協的職員白石昌則所發展的一言卡,由於白石昌的網路回應非常有趣,二○○五年由講談社出版《生協的白石先生》,熱銷超過一百萬本,成為大學生協最佳廣告,連帶農工大學也有名起來。”

合作社運動與國民信託運動皆主張人民(消費者)是最大的社團,也是最大的財團,精神類似「萬人一元之力大於一人萬元的萬倍」,社會設計以社會資本協力累積經濟資本,支持自然資本及文化資本,適用範圍有電力合作社、住宅合作社等,落實公益是最好的私益。合作力量大,當可開創幸福結構與永續循環。

備註

1 一九九二年由英國發展,是財政改革的一種手法,日本於一九九九年通過《PFI法》,公共服務引入民間資本,範圍包括監獄與公立學校。二〇一一年修訂,加入公共設施營運權。

原刊登於 2015年7月142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