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食育媽媽教我們的3堂課

2015-07-09・書業的友善革命

文.攝影/謝文綺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主任、現任第五屆台中分社社員代表

《真食育》介紹了臺中三民站的親子聚會。社員們一家一菜,共煮共食共學。(攝影/王竹君、康健雜誌提供。)

繼《菜籃子革命》之後,主婦聯盟合作社首度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共同策劃,推出《真食育─主婦聯盟媽媽們的十四堂食物教養課》一書,本文邀請三位參與本書製作的社員,談談採訪心情,以及她們從食育媽媽身上學到的功課。

M-201507-142-p2801-400

封面/康健雜誌提供。

共同策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出版/天下生活。

內容/收錄14 位社員及基金會資深志工在生活中、學校裡,為下一代推動飲食教育的故事。書中還有前任天母站站長林玉霞與基金會資深志工莫凱君示範的20 道自製、安全美味的料理食譜。

帶著環境生態敏感的飲食態度

文/林芳如 台中分社社員、曾擔任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議題專員、目前為全職媽媽

二○一三年十月,黑心食用油事件爆發。當時,在基金會台中分會內部會議中,見識到主婦聯盟的前輩們,從憤憤不平的媽媽,迅速變身為關注環境永續的主婦。她們收起食不安心的忐忑,將議題焦點放在食用油進入下水道會造成排水阻塞及水污染,並決議以組織名義要求環保單位提高回收便利性,以及宣導廢食用油做皂的再利用方式。剛入會共事的我,瞬間領悟,原來帶著環境生態敏感度的生活修行,正是如此啊!

撰寫《真食育》一書中的「食育A to Z」單元時, 我刻意從單字帶入食物的歷史故事, 也重現近年來成為新聞主角的食物。例如:從NG蛋糕談格外品(Imperfect Product)、小學蔬食日談環保素(Vegetarian)、珍珠奶茶談Q彈口感與毒澱粉。此外,文章也提及成功的綠食育實踐案例,包括:貢寮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Terrace),彰化溪洲托兒所在地食材供應計畫(Local Food System),盼能藉此讓讀者知道更多食安議題下的環境故事。

我期許能讓讀者在字裡行間讀到對環境永續的堅持,也希望大家相信,即便我們這兩年經歷了重大的食安風暴,只要重新意識今日食物的來歷,我們一定能覺察臺灣的土地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也一定能產生讓土地美麗、地球永續的行動能量。當我們帶著對環境生態的敏感度重新看待自己的食物以及臺灣的農業,這就是重生的開始了!

帶著自己樣子的母職身影

文/陳怡如 新竹分社社員,曾在主婦聯盟合作社北北分社與新竹分社工作,目前在宜蘭務農、過節氣生活

女性在擔起母職之後,這個社會常常就看不見她的專業。原本是社運、環境運動現場的活躍份子,說的話很有份量;帶著孩子上街頭後,會被認為是一群理盲的家庭主婦。原本是職場上極有工作能力的新女性, 有了小孩後,她被識別的頭銜是媽媽,這個身分的工作成效似乎就被打了折扣。身為母親的女性,她面對兩種辛苦。一是自然界的辛苦,就像作家馬尼尼為在《我不是生來當母親的》一書中所發出的怒吼,成為母職的過程,生命正一點一滴被孩子瓜分,體內長出的母愛讓母親苦痛, 亦讓母親喜悅;另一種是社會界的辛苦,便是外界賦予母職刻板印象的期待「  」/你填入什麼形容詞,都會成立。

我在主婦聯盟合作社工作的那段日子,最驚喜、感動的收穫便是看見不一樣、充滿力量的母親,在長出母愛的同時也奮力長出「自己的樣子」,這次的五位受訪者,都是我相當敬佩擁有母職角色的社員。在親子食育的書寫脈絡下,我更力圖呈現她們如何並非演出千篇一律的家庭劇本,而是譜出單親家庭、重組家庭中昂然自信的親情;維繫健康的婆媳關係;兼顧職場、社運與家庭金三角關係絕不是假話;以及在家庭中編織個人的興趣、經營自己的溫柔革命。這本書記錄的僅是萬分之一擁有母職身分的社員,有更多的妳/你也值得被看見、被感謝。

學著把吃飯當頭條大事

文/王常怡 北南分社社員,曾擔任《綠主張》月刊主編

我實在沒什麼資格談食育。別的不說,活到了這個年紀(坐四望五),好多事都還是第一次。因為《真食育》這本書採訪了莫凱君,才第一次自己動手煮粉圓(珍珠奶茶是我的最愛),還讓我想起以前去道場做義工,第一次知道香蕉不能冰、鳳梨不能洗;更讓我想起一件塵封已久的糗事:大學迎新聚餐,大家一起包餃子(人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我負責處理蔥─但,我把蔥白統統丟了、只留下綠色部分,害得學長姐只好去市場再買新的蔥回來。

這樣爆自己的料,就是要說明,自己應該就是最需要重新被「食育」的對象。國中的家政課乃英文課也,高中的家政課更神奇,不教蛋炒飯而教蛋黃酥。我記得那時唯一的心情是:「什麼時代啊?有人自己在家做蛋黃酥的嗎?」但,風水輪流轉。現在的時代,會說第二外國語不稀奇,能夠在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做月餅才叫人才!

四年多前在合作社上班時,曾經非常自卑,因為身邊一個個全是家政高手,好多同事與社員不但很愛煮、還很喜歡與人分享自己的手藝,於是,那段時間是我人生體重最重的日子。現在編完了這本基金會與合作社共同策劃的《真食育》一書,倒也不是擔心又要發胖,而是再次體會到「吃飯皇帝大」、「民以食為天」的精要義理。一天三餐,真是太重要了:土地、農業、健康、環境、能源、親子互動、添加物、非基改……食物牽連的層面多麼廣、多麼深,卻又那麼生活、那麼日常。「好好吃飯,就是好好生活」,這是我從書中這些實踐食育不遺餘力的媽媽們身上,學到的最受用的一課。

原刊登於 2015年7月142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