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健康生活的他山之石(下)

2011-11-01・前進杏鮑菇王國

文‧圖/楊佳羚

前兩次專欄分別提到,在福利國家層次及個人生活層次如何實踐積極健康政策與生活;在他山之石的最後一篇,我將把焦點放在地方,探討地方政府如何營造一個適合當地住民生活的空間。

今年暑假回到瑞典,我發現隆德市開始回收廚餘了。附近的瑞典第三大城馬爾摩市雖然還沒開始實施,城裡已經看得到廚餘回收、將廚餘變成生質燃料的廣告。而這些生質燃料,正是用於市公車的燃料,使得公共交通更環保。

在瑞典生活的這幾年,我總覺得各地似乎在比賽誰更認真打造自己。例如,馬爾摩市一直希望將沒落的造船工業城,打造成新的綠色城市。在它致力規劃的單車路線中,不但有單車道地圖,也有網路動態的單車道路線。同時,市政府也努力讓城市成為公園都市,而這些公園,則成為夏日節慶或馬爾摩節時的表演與活動場地。在隆德,也有清楚方便的單車地圖,以及安全的行人、單車與汽車分道,讓大人小孩都能安心騎單車在城市中漫遊。

回到台灣,連我四歲多的小孩都抗議:「為什麼路都是給大車走的?」長久以來,台灣政治人物所謂的「地方建設」總不外乎造橋鋪路、開發工業或科學園區。我也驚訝地發現,連晚近新開發的高鐵周邊道路,都是六線道、八線道的大馬路,不是完全沒有人走的空間,就是小得可以的人行道,而單車,仍然完全不在設計者的思維裡。單車道似乎只能成為大城市環河公園旁的點綴,而無法在市區與車子爭得一方之地。我們所有的在地居民,應該來問問地方政府:在開路、建設時想的是誰的利益?

打造健康社區不需花大錢

台灣的地方建設方式,常是花一筆大錢,蓋了一間蚊子館就無人聞問。各地時常舉辦花招類似,卻既不環保又不健康的地方美食節,總是將美女等同於「秀色可餐」,不管美女身上堆疊的是生魚片、或者手上展示的是米粉貢丸。然而,這種嘉年華式的節慶,往往只是浪費金錢而對地方幫助不大。

我以隆德暑期閱讀活動的推動為例,讓大家對於地方建設或活動有更多不同想像。記得以前在國中任教時,放暑假前總要一再叮嚀,深怕學生在暑假期間「變壞」。最近幾年台灣的貧富差距加大,有錢人家的小孩往往被送去動輒十幾萬的遊學團,沒錢人家的小孩只好到處遊蕩,卻被污名為「壞孩子」。

在瑞典,因為所有人每年都有五週的休假,暑假期間都能休假陪孩子,這是在台灣嚴苛的勞動環境中無法想像的。我們可以看看,瑞典的地方政府在充實居民的暑期生活,做了什麼規劃。在瑞典南部斯垢那省,在暑假的兩個月中會推出夏日卡。

這張卡在省內可以乘坐五十次大眾交通工具,不限遠近同樣低價,比平日一趟公車還便宜;讓大家可以跨越市鎮,搭乘省內的火車與市公車。在台灣,則可想像為台鐵、捷運、各市鎮公車聯合推出「台灣夏日通」,鼓勵居民利用各種公共交通運輸,便宜、方便地旅遊。

此外,為了兼顧身心健康,圖書館也推出暑期閱讀活動,對象包括成人及各年齡層的兒童、青少年。圖書館選出推薦圖書,館內的布置也會配合閱讀活動主題,方便居民得知活動,並且容易找到推薦圖書。像我以前常帶孩子去的地方分館,牆上貼滿冰淇淋的著色,讓小朋友以不同顏色畫出,在暑假看過的書,主題是關於愛情、動物或是運動等。如果孩子閱讀完某一個數量,還會得到圖書館贈送的一本書。如果孩子在暑假能便宜方便地到處旅行、還能閱讀好書,哪有時間學壞?

認真、用心,才是社區營造的核心

其實,隆德市的人口才十一萬;馬爾摩市則是二十七萬,和台灣許多鄉鎮差不多規模。但在台灣,即便是鄉下,放眼望去,看到的仍是給車子走的馬路;公車則在民營化的浪潮下,因為「不賺錢」,路線一條一條地被撤。

多年前,我曾到日本鄉下地方參訪,最感動的是地方官員做事的認真。他們多為本地人,在規劃無障礙道路時,還親自坐輪椅或蒙上眼睛體驗,在報告時直說:「我們設計的坡度還是太陡了!」「我們沒有考慮到弱視與全盲的差別。」當地致力營造社區,因而獲得些許觀光收入時,則把這些收入做為當地老人公車設施或老人照顧之用。

從瑞典與日本的經驗我可以看到,要打造健康、適合人居的社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是否用心思考何謂地方建設、建設是為了誰,以及能否打破在地層層權力結構的束縛。(作者:瑞典隆德大學社會學博士,在瑞典五年,著有《臺灣女生瑞典樂活》、《性別教育大補帖》等書。目前任職高師大性別研究所)

原刊登於2011年11月98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