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精神,在發源地日益興旺(上) 英國合作社參訪心得

2011-11-01・社內大小事

文/陳怡樺 圖/陳郁玲

在英國已經擁有一百六十八年歷史的合作社運動,現在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了呢?合作社集團又是如何帶領社員,一起推動社會議題?今年夏天,我們帶著一些好奇、一些疑問,走訪了微涼的英格蘭。

這次行程非造訪不可的,當然是合作社運動的起始地曼徹斯特,很高興有機會在那裡訪問了合作社集團總部(The Cooperative Group)的社員教育部經理 Karen Froggatt、和「企業轉型服務」(Enterprise Hub)的專案經理 Angel Davies,以及兩個由私人企業轉型成合作社的店家「喬治與龍」酒吧和綠谷小鋪。

企業轉型服務,輔導中小企業轉型
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狂掃全球,讓英國許多中小企業應聲倒地。隔年,英國合作社集團開展了全新的「企業轉型服務」(Enterprise Hub)專案。專案經理Angel Davies談到,合作社集團的經營雖然跨足近十大類產業,經營的項目仍然不可能面面俱到,符合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如果有傳統企業願意轉型,以合作社的方式經營,合作社集團很樂意提供全程的諮詢輔導服務。諮詢輔導的內容包括擬定經費預算表、派諮詢顧問全程參與社員大會,以及協助與當地政府申請立案等行政流程等。

社員教育部經理 Froggatt女士談到,「企業轉型服務」計劃推展至今已近兩年,目前英國已有超過四百家中、小型企業體成功轉型為合作社,是中小企業再出發的典範之一。從咖啡店、酒吧、雜貨店、烘焙坊到手作坊等各類事業體在大小城鎮遍地開花,開啟了全新的企業風潮,這意味著「合作社」契機已然到來。

村民總動員,找回小村的活力
位在英格蘭約克郡的喬治與龍酒吧和綠谷小鋪正是近期轉型成功的例子。「喬治與龍」酒吧的所在地,是只有兩百多個居民的 Hudswell村,鎮上的居民大多是六十歲以上的長者,距離村子最近的小鎮約須十分鐘車程。2008年金融海嘯猛浪襲來,「喬治與龍」因周轉不靈倒閉,直到2010年由全村集資買回成立合作社繼續營運。

為什麼選擇「合作社」的形式讓酒吧重新營運?理事主席Paul Hetherington指出:「對我們最重要的是,獲利的是全村的居民。」不同於私人企業的精神,獲利、分紅都有股東接收,合作社的根本精神是社員共同參與經營,並回饋到自身社區。

酒吧倒閉之後,村民只能到鎮上的店家喝酒聊天,沒有交通工具的居民只能等著搭一天只有四班的公車。「太不方便了!大家真心希望酒吧能重新開幕。」訪談中, Paul數次強調,「對我們而言,『喬治與龍』不只是一間酒吧,而是社區的『心臟』!」酒吧重新開張,最大的獲利者就是小村的居民。

合作精神,來自在地的自發力量
綠谷小鋪是另一個接受英國合作社集團輔導諮詢轉型成消費合作社的例子。2009年初,原本的雜貨店歷經了兩代經營,因周轉不靈宣告倒閉。Graham Mitchell於是召集鎮上的居民,在兩個月內開了兩次社員大會,隨後正式成立綠谷小鋪。Mitchell堅定地說,這家店不能倒,否則這條街、甚至整個小鎮將一蹶不振。

Mitchell說,五月初開第一次籌備會,只有不到十個居民參加;於是在五月底再開第二次會時發出動員令:「六月底集資金額不到一萬五千英鎊就不做」。不到兩個月,籌備合作社的資金達到一萬五千英鎊,綠谷小鋪確定成立。

Slaithwaite鎮上約有近五千位居民,目前入股綠谷小鋪合作社的社員約有一百餘人。雖然目前入股人數不夠多,仍能維持小鋪的經營。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雜貨店老闆也住在鎮上,是合作社的股東之一,讓這家小店的精神和情感能得以延續。

值得堅持的信仰
從一百六十八年後的英國合作社集團現況,可看出「合作社」的真正價值開枝散葉。從喬治與龍酒吧、綠色小鋪轉型合作社的實踐過程,更可見證跨國企業、連鎖商店不願進駐設點的小村小鎮,因為社區居民的自發力量,讓「合作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從英國綠谷小鋪回到台南分社南門站所的一路上,想起曾聽過多位忠誠社員以「合作教」形容自身對於合作精神的堅持和努力。訪過這一回,我想對這些社員說:「是的,你們的信仰是值得的,信仰更是需要堅持的。請繼續堅持你們的堅持。」(作者:台南南門站社員)
「企業轉型服務」官方網站: http://www.co-operative.coop/enterprisehub/

原刊登於2011年11月98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