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老天幫忙翻新溫室 不中斷供應的翁錦煌

2025-11-14・修復、新生與珍惜——橫越風雨的合作社農牧漁生產者

文字/余明珠 攝影/黃名毅

行前和翁錦煌大哥聯繫時,時常處於聯繫不上的狀態。近年與翁大哥一起參與農作的翁大哥兒子佳聖説:下完雨後工作都擠在一起了,每天都是工作到晚間8、9 點的狀態,擠不出時間。十月前兩、三週可能都會是這樣的狀態⋯⋯所以當翁大哥捎來:好、OK、可以等簡短的訊息時,讓我們一趟行程可以訪到他真的很開心。

丹娜絲風災是近年來少數由台灣西南沿海,而且是從嘉義登陸的颱風。七月初時,產品部同仁在調查風災後農友的災損狀況,就知道翁大哥的簡易溫室大規模受損,40座溫室塑膠膜全破、H型鋼架歪斜。翁大哥在盤點狀況後,讓鋼架歪斜,但還可以生產的溫室先運作,儘管人在歪斜的溫室裏面行走需微彎腰與蹲低,但為了確保持續出貨、不斷貨,也只能先以這樣的方式過渡運作。
 
原本滿滿的溫室區域,目前僅剩零星幾座未傾倒。
翁大哥說,風災後,義竹的狀況真的非常慘,附近鄰人金屬穀倉被風吹到凹陷。災後大規模缺工,結構型溫室的建造費用從一坪6,000元漲到一坪7,500 元至8,000元,翁大哥無奈說:風災後政府推行受損溫室重建補助八成,卻助長一波漲價。更嚴峻的是:就算有資金重建也不見得找得到工人,在只能等待的狀態下,翁大哥自己投入受損較輕的溫室維修,並聘請外縣市的溫室團隊來建新溫室,雖然會花上貴兩成的費用,但為了持續生產,也只能將溫室分為幾區,分階段進行重建與修整。

翁大哥說:好在本來六、七、八月,就是他生產季節的小月,讓他有時間修整,而且溫室也是每幾年就要汰換,這次就當成風災後,老天與政府幫忙換新。不過說起申請補助時需要繳交的文件與資料,跑了好幾趟的他有點氣。他說要不是兒子佳聖有耐心,他真的會被程序惹怒、不想申請。

問到翁大哥近期是否真的都忙到晚上?他說我們到訪的前一天,兒子剛升格當爸爸,但又要把手邊事情做完才能南下高雄去看新生兒,所以特別忙碌。大部分也都是他太太以及工人在忙,他其實沒有特別忙碌,還說為了我們訪問,他一早就特別把環境整理一下,早上也趕快把菜收一收割一割⋯⋯但聽到我們想拍下他的作業過程,他又走回唯一挺過此次風災的溫室棚割了一下早上還沒採收的空心菜,邊說這幾年天氣真的越來越熱,傳統型溫室通風真的很不好,所幸現在要翻新了,可以在設計時把通風設施考量進去,因應越來越熱的天氣與作業環境!

時常在站所利用翁大哥的葉菜、番茄的我們,在七月中風災調查中看到翁大哥大範圍的溫室損害滿是擔心。謝謝翁大哥在百忙中抽空讓我們前去探訪,也在探訪後被翁大哥的熱情與樂觀感染,過程中充滿了笑聲,是很愉快的一次採訪。祝福後續都越來越好,然後下次我們來不要再預先整理農園了,讓我們以文字與攝影記錄、捕捉這真實、踏實的一切。
 
翁大哥大型溫室中的作物則不受此次風災影響。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