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HINK為永續生活找解方

2023-06-13・生活提案

文/潘嘉慧.北南分社社員代表 圖片/RE-THINK提供

RE-THINK重新思考創辦人黃之揚形容自己像一個擺渡人,將眾生渡化到更好的彼岸。這條路不通就改走另一條,嘗試以有趣好玩、創新教育的方式,觸及更多不同群眾,讓影響力無限展開。
 

一起淨灘為海洋發聲

2013年,黃之揚把外國朋友Daniel淨灘的故事放上社群網站,在高雄旗津號召近百人一起淨灘,這是黃之揚第一次參與淨灘。他用不同視角看見這片熟悉的海灘上竟有這麼多垃圾,也在龐大的垃圾污染下看見渺小的自己,「我了不起一個人撿起一個又一個垃圾,但如果有一百個人跟我做一樣的事情,海灘就會變乾淨了,這就是群眾力量。」他們埋首於海洋廢棄物中,成立RE-THINK台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下稱RE-THINK),透過淨灘行動、創新教育,讓每位海島子民都能開始守護環境。

黃之揚形容淨灘背後衍生的系統性問題,像是走進四通八達的兔子洞裡,往裡探索才發現從回收系統、消費模式、學校教育、政府制度以及業者之間環環相扣。因此RE-THINK不斷向源頭挖掘,每兩年便調整近期目標,像是打怪一樣,每次晉級就挑戰更難的關卡,希望有一天台灣能夠成為沒有垃圾的島嶼。
 

走出同溫層為環保提供解方

有別於一般倡議型環保團體,RE-THINK努力走出同溫層,嘗試用不同群眾可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提供環保的具體解方,讓民眾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他們舉辦不同主題的淨灘活動,例如電音淨灘派對、與藝人及Youtuber跨界合作,讓淨灘變得好玩有趣,提升民眾參與度,也讓人們與海洋產生美好記憶的連結,用社群力量傳遞環境議題,讓理念被更多人看見且認同。2018年RE-THINK 以獵奇角度將海灘上的垃圾變身成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海廢圖鑑」,讓人們更了解這些海廢從哪來、會去哪,讓大眾意識問題,才能從源頭改變。

第一本海廢圖鑑讓人驚呼「這垃圾也太漂亮了吧!」,成功引起關注。
經過兩年,募集四萬份問卷調查結果,針對常見的回收問題設計成「回收大百科」,收納101個台灣人最常碰到的垃圾品項,並且提供替代方案,讓生活多了更環保的選擇。回收大百科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各個不同族群及年齡層願意去看見並理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丟垃圾時拿起手機查詢,也讓RE-THINK更進一步參與新北市回收垃圾桶設計,透過更好的設計引導,使民眾丟棄垃圾時更直覺化,提升回收正確性,讓資源被妥善分類及利用。

在同溫層裡做事真的舒服,可以彼此取溫,但RETHINK想溝通的對象是在異溫層的人,對黃之揚來說,這才是影響力的展開,但也超難,例如與外送平台的合作,在App中將回收教育推送給使用者,也發起環境友善店家,讓超過300 間的外送餐飲店家加入環保行列。黃之揚說:「每一次合作不一定有前例,像是在曠野中提著小小的油燈,每次照亮一塊小小的區域,再往前照亮多一點點。」
 

永續是每天讓生活更環保一些

黃之揚更點出環保產品不是贖罪券,人們買了一堆號稱環保的東西,環保杯、環保袋、環保吸管…,當使用次數沒有超過黃金交叉點未必更環保。以棉麻材質環保袋來說,使用超過131次才會比塑料袋更環保,環保產品並不是贖罪券,而是要真正用在生活中,否則每一件產品可能都是一件垃圾。

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永續,黃之揚鼓勵大家首先對於生活中如何更環保、永續有多一點了解,接著盤點自己能夠落實的部分有哪些?像是如何吃的永續、買的永續、生活更永續等等,先從一、兩件可以達到的生活習慣開始,不必要求馬上做到100分,從現在的基礎開始慢慢加個五分、十分,一步一步走向永續生活,反而更有成就感。

永續另一個意義必須能夠持續進行,如果像苦行僧修鍊般把自己逼到絕境,恐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選擇自己的永續生活方式,每天進步一些才是恆久之道。

 
不斷創新淨灘的形式,吸引更多不同族群的來關注海洋議題。

淨灘護海洋

舉辦淨灘活動場次 179場以上
累計清理垃圾重量 127,920公斤,約26隻非洲象的重量
累計淨灘參與人次 38,496 人



(首圖圖說:黃之揚(後排左四)與RE-THINK 的夥伴們。)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