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新經濟的聲音:2015社會企業世界論壇的啟發

2015-12-10・合作聯合國

文/洪翠苹 總經理室企畫研究專員

貧困紅綠燈讓各家戶的生活現況分佈視覺化,藉此促使擁有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家戶有機會幫助彼此。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jpjnLAUVg(瀏覽日期:2015.1.13)。

對主婦聯盟合作社來說,不以營利為目的、透過集體力量去創造一個自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是長期努力經營的方向。不同於具有合作社傳統的歐洲,合作社的概念與運作在臺灣社會並不普及,甚至是陌生的,因此合作社運動的推動相對不容易。

主婦聯盟合作社在關注臺灣合作社發展脈絡的同時,也持續理解各種理念型組織的發展,例如:社會企業期望以商業模式將利潤轉作非營利用途,支持社會發展或解決社會問題,不過在此趨勢中其定義、自我檢視的方法等部分仍未明確。主婦聯盟合作社希望透過活動的參與多了解不同國家及組織的經營策略,期能藉由他人的經驗, 作為未來推廣合作社的參考。因此理事會通過由理事主席和二位職員參加今年在義大利舉辦的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 SEWF)。

SEWF是一項討論社會企業的政策與實踐、建立學習網絡的國際活動。其主要角色是以行動和倡議去增加社會運動,讓公部門或私部門與致力社會公益的專家合作,在公平原則下,從不同層面、不同社會結構中,鼓勵並支持各種形式的就業、促使社會包容力的發展等等。此論壇的主要目標有三:

一、藉由社會企業實踐者與資助方的交流增加彼此的知能、提升對社會企業潛力的覺察力。

二、支持在都市與鄉村的社會改變。

三、直接影響在世界各地的社會企業發展,並以影響力去檢視策略、系統與模型的可移轉性。

共同推進社會的力量

二○ ○ 八年, 第一屆SEWF於英國愛丁堡舉行,這一年的主題為推廣社會企業讓更多人認識,並將社會企業作為社會改變的全球性機制。爾後,SEWF的足跡遍佈五大洲,論壇的主題圍繞著創造穩定就業機會、強化企業在社會中的改變角色,以及強化社會包容的重要性等等。二○一五年七月一日至三日則在義大利米蘭舉行SEWF,由義大利致力於以創新、可持續方式消除貧窮的非政府組織ACRA|CCS 基金會主辦,並將論壇主題定為「扶植新經濟」,從六個面向探討,分別為─影響力投資、社企育成、對抗貧窮、食農創新、溝通媒體、青年青年社企家。

今年S E W F 多位發表者論及該國社會企業的發展程度遠不及合作社,言下之意認為政府應投注更多心力在推動社會企業(而非合作社)。這樣的論點對近幾年透過「合作找幸福」專案,積極推廣合作事業發展的主婦聯盟合作社來說,無異是個刺激,讓我們去思考─他們希望政府在推動社會企業的力道更甚合作社的脈絡為何?我們怎麼去理解自己和社會企業的關係?隨著經濟部推動的社會企業行動方案與接下來可能的各種規定,怎樣的運作型態更有助於達成我們的社會使命?前述這些問題的答案雖不會馬上出現,卻可能在往後的社內討論中出現或發酵。

雖然S E W F 有其特定的主題和任務要進行,主辦單位仍趁機帶與會者認識義大利,例如:論壇開始前至斯卡拉大劇院看《奧賽羅》排演,並將第一天的會議地點設置於米蘭世界博覽會的義大利展館附近,鼓勵與會者到場觀摩。

論壇第一天主要邀請義大利和各國官方代表分享該國的社會企業發展;第二天從前述六面向以「平行工作坊」進行相關議題的探討,形式包括演講、以辯論促進討論深度;第三天下午的兩場演講則以「辯論投資人是否應從社會企業中獲利」、「尤努斯與年輕社會企業家的對談」作結。

在主婦聯盟合作社成員參與的幾場論壇裡,有幾個訊息得到多數發表人的關注:

一、讓社會企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力量

若要問如何評估社會影響力? 或許要先問:「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社會?」「我們認為怎樣的社會算是進步的?」第一天開場由「社會進步促進」組織(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 的執行董事麥可‧ 格林(Michael Green) 分享社會進步的再型構: 社會進步指數(Reframing Progress: Social Progress Imperative, SPI)裡,認為應包含基本需求、基本福利、機會這幾項指標,揭示未來在評估一個國家的發展不應只有GDP,更應納入SPI的考量。接下來,幾位官方代表討論到經濟成長與社會正義是否有可能找到平衡點,雖然當場並未給予直接回應,卻也在發表的內容中看到各國對社會企業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寄予厚望。

第二天「影響力評估─資料收集的必要性」演講裡,幾位講者紛紛舉出不同指標,為GDP的評估指標提供另一種社會進步的想像與驅動力,這些指標除了用來規範、驅動百大企業邁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永續性報告指標(GRI),也有從社會基本需求與個人發展機會是否平均而加以評估的SPI,還有用圖像化的方式使家戶得以自我檢視各面向的貧困與被剝奪指數,聚焦於家戶的能力與需求,促進家戶改變動機的貧困紅綠燈(Poverty Stoplight) 度量法,此由巴拉圭基金會創辦人馬汀‧ 伯特(Martin Burt)提出,令在場許多人感到驚豔,這一套由下而上的設計,使貧困家庭將改變從被動化為主動、從客體變為主體,貧困不再由他者定義,而是由自己重新定義。

二、善用科技/ 現代技術,讓夢想乘著光速前進

義大利Cariplo 慈善基金會總裁朱塞佩‧ 古薩蒂(Giuseppe Guzzetti)在開場裡勉勵青年們應有效掌握現代技術,點出我們的社會應讓青年有更多可發揮、創造的空間。例如:貧困紅綠燈度量法,幫助貧困線以下的人們改善現況、協助人們理解那些造成貧困的限制。「巴拉圭貧困紅綠燈試點計畫」在科技輔助下,促發貧困線下的人們改變生活的動機,再視其評估後的需求,給予相對應的行動計畫,讓具有改變生活動機的人們有更多取得微型貸款與客戶端網絡的機會,並支持人們發展微型事業。

新加坡沈瑞華(Jack Sin) 分享的案例裡, 貧窮線下的人們透過科技直接面對市場,減少中間剝削,改善生活現況;尤努斯與青年的對話裡,亦指出科技是這世代青年不同於其他世代青年的關鍵,科技促成這時代的青年社會大躍進,勉勵青年應好好應用這改變世界、讓世界更美好的機會!

三、社會企業主要目的之一為創造就業機會

第一天幾場演講皆論及各國官方對社會企業創造就業機會的期待。迦納的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埃庫武‧ 斯皮奧─ 加布拉(Ekow Spio-Garbrah)提及,社會企業應與現行教育有更好的結合,使學生對母國有更深刻的認識,找到解決問題根源的機會;臺灣的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則提到目前仍缺乏可以解決各族群(青少年、老年、婦女、弱勢族群等等)就業問題的社會企業;義大利的幾個案例分享也提到解決不同族群的就業問題。

原刊登於 2015年12月147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