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後的健康風險

2012-02-29・反核運動

文/洪春生 圖/湯正川

去年十一月中旬,日本消費團體生活俱樂部生協會長加藤好一等人來台交流時指出,二○一一年三月以來日本福島核災並未停止,更多的輻射仍源源不絕的從核電廠外洩。

人類利用核子能的歷史,始於一九四二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啟動第一座核反應堆,至今不到六十年。上一次嚴重的大型核災,是一九八六年發生在蘇聯車諾比的核外洩,國際上標訂為七級。這次發生在日本福島核電廠爐心核燃料棒融毀並引發核外洩,已經被標訂為與車諾比同等級的最嚴重核事故。

不同於車諾比的是,福島核事故現場遠離歐洲和美國,比較不引起這類先進國家的緊張,因此,美國同意了日本將核電廠高放射性廢水排入太平洋。根據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專家利用電腦試算,排放入太平洋的放射性物質需要三十年,才會到達無害的程度。日本的亞洲諸鄰國正默默承受核災害的後遺症。

核能、基改:著迷商業利益,忽視公眾安全

生活俱樂部生協(以下簡稱生活俱樂部)是一九八○年代日本運用消費者力量發起的社會運動。成立之初,創立者岩根邦雄等人就對核能發電和基因改造工程食物表示反對。理由是,這兩個新科技的應用在對社會大眾宣傳時,都刻意凸顯好處,卻對其危害加以保留而不公開。

為了尋求人類的福祉,日本生活俱樂部除了反對核子能和基因改造食物,還積極追求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永續農業,以及基於人類生存利益的生產方式:生產無農藥栽培的米和蔬果、無藥物殘留的豬肉和牛奶,以及無化學添加劑的加工食品等等,就是基於人類生存利益而開發出來的新安全規格的產品。

歷經三十多年,日本生活俱樂部發起的消費者運動,已經發展成一股靠「追求食物安全,進而帶動環境保護」的消費運動。

無法立即感知的核災

然而,核災的發生卻帶來了很大的挫折──人類極力阻止不要發生的最壞狀況竟然發生了。在福島核災害周邊的有機耕作農民,已有人因為不能承受核災對農業造成的傷害,而選擇自殺。留在現場的人,繼續承受政府和核專家們以「無立即危害」的說詞來安撫恐慌。

核災是種無臭無味、人體無法靠自身感官立即發現的危害,必須靠著科學儀器才能夠偵測出輻射的劑量和強度。儀器的數據還需要核專家判讀,才能讓人明白是否達到危害標準。

這次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一改當初車諾比核災的嚴苛標準,改訂寬鬆的容許標準,並以「無立即危害」對國民做模糊的說明。換句話說,聽從支持核能人士信口開河的安全標準,那麼,你只能默默承受核傷害到身體出現問題的那一天。

東京電力公司搶救核電廠積水時,曾經有新聞報導誇大其詞的說,日本勇士要搶救核危機。事實上是一些未經告知工作危險,受誘惑於一小時數十萬日圓工資的臨時工,在經過近小時作業後,因為不堪輻射傷害而皮膚全毀。由於臨時工並未加入完整的保險,無法得到保險理賠的保障。

福島核災害給人很沉重的打擊,輕率使用科技的結果就是讓人沒有偏安的餘地。人們再也無法說,「我只要吃安全無污染的食物就可以免除文明帶來的癌症等各種風險。」首先,科技應用失控的規模一次次擴大,讓安全無污染食物的數量一次次縮減,安全食物的成本一次次提高。其次,我們無法管制共有的空氣、大海洋流中污染物的擴散。昨天還沒抵達的核外洩,你無法說,它今天還沒來到家門口。

面對災害的不可控,我們可以做的是:認清現實,調整心理,做出相應的準備。

承受風險,務實減害

有關核災害的處理,日本民間共同的目標是:減輕傷害,而非逃避現實的想免除傷害;生活俱樂部傳達的訊息是:在可取得有限的食物下,大人可以承受較多核輻射劑量的食物,較少核輻射劑量的食物則留給嬰幼兒及青少年等。這是從「保全社會的生命可延續」的角度而提出的規劃。在工業污染以前,很少聽說有人罹癌,現在卻經常發生。核災之後,這種情形將無可避免的更加普遍。

寫完這篇短文,我其實還有許多說不出的話。我無意杞人憂天,但確實感受到,在你我必須共同承擔的風險面前,需要更多務實的討論和計畫準備才行。(作者:本社現任理事)

原刊登於2012年02月101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