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楚的願景,才能帶著微笑前行

2016-06-03・感動自己的生活

文·攝影/李修瑋·現任第五屆台中分社社員代表

▲香港灣仔社區居民強力動員保留的舊公寓─藍屋和黃屋。

「香港非政府組織發展與營運」交流活動,是香港樂施會1專為臺灣非政府組織舉辦的培力課程,於2016年2月展開,共計4天3夜,有20位臺灣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參與,內容包括認識當地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現況、專案管理、政策倡議、籌款、機構管治等經驗分享。

細節的設計

從網路報名的那一刻,樂施會就不斷帶來驚奇。除了回填個人基本資料, 還要回答一連串問題,以確保參加者對相關議題有過思考和想法,錄取者所代表的組織也多與樂施會的工作目標相關,這樣的設計顯然是為尋找潛力夥伴預作準備。因為每項活動都有成本,應該清楚找到相應的對象,才不致浪費有限的資源。活動籌辦者是樂施會,旅程庶務如交通往返、食宿安排等等,則委由愛同行辦理,如此一來樂施會工作人員便可全心投入策畫活動內容,不必費神兼做導遊。找專業組織協力,不須每件事都自己扛,效果更佳。

實際的獨立精神

香港樂施會位於香港島北角的一棟辦公大樓內,有17樓的辦公室和9樓的互動教育中心兩個樓層,是此次活動的主要地點。長形的辦公空間,帶點凌亂卻有著濃厚的人文氣息;互動教育中心是對外的教育基地。從進入劇場教室前,就開始醞釀氣氛,走道兩側破裂的牆面和昏黃的燈光,讓人逐漸進入貧窮者的世界,再透過戲劇演出、實景空間的呈現,衝擊參與者的感官和心靈,體會「貧窮源於不公平」的真實性。以感官歷程、互動劇場、模擬體驗和社區考察等四大手法,來喚醒大眾身為世界公民的責任。

p2406-600x400

 

▲香港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的劇場教室外,長廊的設計引發參與者的好奇,為接下來的活動預作暖身。

香港非政府組織中,樂施會最特殊之處是它的獨立性。其四大工作範疇為世界公民教育、發展項目(各式扶貧專案)、人道救援及政策倡議2,每年兩億兩千多萬港幣的資金需求,90%以上來自大眾的小額捐款,因此非常重視與公眾的溝通。不到200名工作者,卻有如此龐大的工作內容及場域,如何辦到?即透過撥款資助及政策倡議。其他非政府組織可向樂施會提案,只要理念一致就可獲得資助,也會派人參與討論與協助。

樂施會對計畫執行的完整度要求甚嚴,例如行政費用的合理比例,且同一主題最多補助3年。以香港在職貧窮為例,樂施會的做法包括分析政府數據、每年提出貧窮報告、民意調查3次以上、實況探查,並邀請真實人物分享、請名人共同呼籲、開辦展覽活動、拍攝短片等等,成功促使政府設立貧窮線、制定基本工資、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政策,這些工作當然亦是與夥伴團體協力完成。

自覺的社區服務

M-201606-153-p2402-600x400

▲藍屋中的時分天地二手商店,物資來自各界捐贈,居民可獲取時分券來交換服務或購物。

此行唯一的戶外行程是灣仔社區巡禮。嶄新大樓的背後是都市更新不堪的一頁,在不公平制度下,原住者被迫四散移居,原有的地方特色及人情味一夕間瀕臨瓦解。居民開始組織發聲, 搶救少數仍存有的舊樓,如藍屋、黃屋,是以外牆粉刷顏色來稱呼的老公寓。藍屋中的時分天地二手商店,可以「時分券」取代貨幣交易。時分券以時間為單位,居民付出1小時服務可換取60時分券,如婦女、長者或失業者,以其專長或勞力換取生活必需品,目前可供兌換的包括社區居民自製的保養品、家飾品。

p03-09-600x400

 

▲聖雅各福群會定期出版社區生活誌,提供社區交流訊息及當季課程活動。

時分商店、土作坊供應在地有機食品、社區服務中心推出的多元課程……,這些都是聖雅各福群會社區服務中心3推動的「社區經濟互助計畫」之一。另外走訪社區中的香港故事館,也在服務中心品嚐由當地婦女準備的在地蔬食料理,邊聽簡報、邊聞菜香,好像回到主婦聯盟合作社的站所,更棒的是,整棟服務中心就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會館,觀賞影片的沙發區、開放的圖書區、康樂用品和多采多姿的課程活動,這一切,不就是想像中的地區營運?

回程走過藍屋,看見居民們在街邊擺開幾張大圓桌,正聚在一起吃盆菜(類似火鍋,有特殊湯底,可自備喜好的食物放入),像臺灣鄉下的辦桌。再走十幾公尺,就是摩登時髦的皇后大道,新舊之間可謂短兵相接,沒有絲毫緩衝空間,衝突矛盾和貧富差距特別鮮明。都市更新的過程,要如何保有過往的聚落情感和文化,若沒有重視公義的政府,就只能仰賴為個人權益奮起的人民了。

p2407-400

▲香港都市更新問題帶來的衝突相當激烈,灣仔社區導覽員拿街道舊觀對照現況,控訴香港政府帶頭炒房,逼迫原住戶搬遷。

M-201606-153-p2403-600x400

 

▲藍屋中的香港故事館,陳列著居民參與都市更新抗爭過程的歷史物件。

看見成長的方向

此次也稍稍接觸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本文簡稱社聯),並穿插6小時的社聯學院課程。社聯學院是香港社聯之下的一個部門,為香港非政府組織提供教育訓練,也是合作學苑可學習的典範。此次講題為策略計畫與執行,雖然是臺灣常見的商管課程,卻也體驗了社聯學院一日學生的滋味,拿到一張6小時的上課證明;另外也至僱用更生人的社會企業餐廳「韓食麵」用餐,課程安排緊湊而用心。

最後一天的心得分享作業,不管大家3天下來有多麼疲累,樂施會的工作人員還是很有技巧的讓大家如期交卷,在劇場教室圍坐交流。每天見面卻沒有多少時間交談的團友,終於可以較深入了解各自組織的做法或困境,最多人提起的困難是資源匱乏,尤其倡議型組織。然而樂施會是怎麼成功的?鮮明的宗旨、細膩嚴謹的執行能力、富創意的互動式教育和籌款活動、迅速確實的訊息回饋、建立協力夥伴的合作方式……,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一方面慶幸主婦聯盟合作社是經濟自立的組織,一方面也感慨非營利事業還有一段長路要走。4天早起晚歸的活動中,樂施會和愛同行的夥伴總是散放著熱情、帶著微笑上路,這才是最可深究的,我想是每一個人都清楚組織存在的意義和使命,每一天都自覺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成長,才能帶出那一抹微笑。

p2405-600x400

▲香港樂施會辦公室中的籌款部門,毅行者旗幟是最佳的布置材料,也是他們最自豪的年度盛事。

樂施毅行者激勵人心的籌款活動

樂施會的籌款工作分為定期捐款及大型籌款活動。香港有11萬5千多人固定捐款給樂施會,平均每人每月捐款110港幣,樂施會定期寄送會訊給捐款者,清楚說明所支持的工作計畫及成果,以取得持續支持的力量。

每年固定舉辦的大型籌款活動,有4月音樂慈善義演,5月樂施米義賣,,最具話題性的則是11月舉辦的「樂施毅行者」跑山活動─100公里、4人一隊、48小時完成一場超級馬拉松,原是駐港英軍的一項軍事訓練活動,樂施會將之設計成一場激勵人心的大型籌款活動,甚至推廣成為遍及十多個城市的國際盛事。

每隊繳交報名費外,尚須募得7200港幣才能參加,參加者多為組織,而參加者的親友同事亦多投入義工及加油隊伍,途中設置9個檢查站,提供帳蓬、水電、食物、醫藥、電訊及洗手間等服務,各站均有負責的警消單位,不但具有專業性且彼此間尚有競爭服務的心情,人人力求完善,因此組織嚴密、活動順暢,樂施會工作人員只須在出發及終點兩處待命即可。

最高明的活動就是讓參與者自己動起來,毅行者的發展正是如此。香港樂施會希望未來能將此活動引進臺灣,讓人拭目以待兩地工作者的協力,提昇臺灣民間舉辦大型活動的能力。

備註

1 樂施會:以消滅貧窮為宗旨的非政府組織,全球共17個成員,都是獨立自主的單位,只在議題上互相支援。香港樂施會成立於1976年,主要負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其他亞洲國家的扶貧計畫,近兩年開始臺灣的工作,也促成此次活動。

2 舉凡與貧窮相關的各式社會、經濟、文化問題,都是樂施會著力的目標。

3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服務中心成立於1987年,由專業社工人員管理,居民可加入會員,並選出自己的管理委員,委員中不乏熱心奔走抗議不當都更的居民。社區服務中心的房舍及主要經費來自政府,也有來自其他單位如樂施會、賽馬會的撥款,三成左右透過社區經濟互助計畫營運自籌。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