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社代謝文綺:傳承自然的感動

2016-03-03・社員的時代力量

文‧ 攝影/康椒媛

▲2016 年2 月19 日,第五屆社員代表2016 年常年大會會前分區說明會中區場,於麻園頭站舉辦。由左至右第一排為張秋期、林淑娟、謝文綺、許秀嬌、賴春錦、許綉玉、周美玲;第二排為陳媛琳、莊碧琴、李碧恬、蔡美玲、林煒倩、梁麗娟、陳岫之、陳春杏、李修瑋;第三排為游顯瑚、沈立忠。

如果以參與環境保育為分水嶺,她跨越了二十五年的山頭;如果回歸一個人的視野,她綿延了自然的青春。1990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成立,謝文綺以昆蟲學背景奔走其中,擔任綠人組的生態解說員。懷孕生子後,她不由得將流連野外的目光拉回來,回到本身的飲食問題,看到家人的食育課題,「我發現自己做環境解說,其實真正與土地親近是不多的,是很單薄的。」

看見內心的目光

「每逢九月的時候,就知道臺灣欒樹該開花了。」謝文綺想起1998年參加第二梯次環境佈道師培育營時,台灣生態研究中心創辦人陳玉峯老師所說的景象。她靜心內觀,什麼時候人才會回頭注意周遭環境、四季的變化?臺灣欒樹是本土樹種,「像是忠明南路有一些,精誠路麻園頭溪沿岸種一大排,還有太原路往大坑那邊。」她看見的街道是林道,街名是樹名。深受陳玉峯老師「親身親力,不求回報」的身教感召,以及對臺中自然環境運動的推進,啟發於陳玉峯老師《展讀大坑天書》的踏查見證:「大坑存有少數溫帶及高海拔植物,驗證臺灣島百萬年來的造山運動,生界上下遷徙,頭嵙山石礫碎土自保有道,留下特殊植物景觀,如馬醉木、紅毛杜鵑、高山芒、巒大蕨、臺灣二葉松以及珍稀海岸喬木降真香。」謝文綺將這些經驗的哲學帶入前進的步伐,她以2015年代表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參與推動大肚山成立國家自然公園為例,「我們末端阻擋很多污染或進行抗議很疲累,如果在前面促進大家重視把保護區設立起來,就不會有不當的開發進去。」

然而對於故鄉宜蘭員山,謝文綺遺憾太晚受到啟發。「我們住的土埆厝後面有一條小溪流,我們夏天泡在溪水從上游漂到下游,走上來就繼續躺下去,就這樣被溪水帶著玩,現在完全找不到這樣的溪流了。」父執輩搬到臺北、基隆一帶工作,故鄉的田地隨之持分轉賣, 只剩荒廢的土埆厝。「我對家族也太不了解了,都只看外面,忘記回頭想想自己的部分。」

M-201603-150-p1101-600x400

▲想想明天穀友會的夥伴們在自然米收割的當天,巡禮社頭農地表達敬天謝地之意。(攝影/謝文綺)

回頭想想自己, 內在呼應著「環境永續必須有更積極的行動」。這個想法來自綠人組志工們的發想,2008年台中分會因而開辦「想想明天環境教育研討班」,2010年綠人志工成立想想明天工作坊, 其中的重要推手林慧昭說:「我們不能只坐在這邊想。」接著, 陳玉矸、王秀瑛夫婦提供彰化社頭三分多水田, 當作實驗的場域,後續籌辦穀友會招募穀友,以自然農法耕作。謝文綺常在假日帶著親子家庭體驗,「在八堡圳乾淨的水源頭處,在田邊自由地玩,接觸泥巴、幫忙簡單的農事,孩子們更願意品嘗親手照顧的食物。」這一個兜轉─導覽自然到接觸土地,例如安心食材來自友善耕作,她所關注的核心又回到環境保育。

溝通的橋樑

「主婦聯盟合作社正當需要出資成立的時候,我是最初的那一千多個人, 我比較像是義氣相挺地加入,還不是忠實利用者。」如今謝文綺連任第四、五屆社員代表,她回想當時參選的三項政見─擔任社員與組織的橋樑、促進社員對環境保護的參與、協助合作教育的展開,「溝通的橋樑不光是社員和合作社,也包含組織之間。合作社日益茁壯,沒有親臨現場,感動力是慢慢遞減的,只能靠傳述、培力營、活動,聽聽前輩怎麼說,保溫、回溫的動作該怎麼做?」她認為入社解說的那個鐘頭,等於啟動了社員對合作社參與的想像,留心社員的需求,並引介到適合的活動或委員會。

台中分社地區營運委員會下有三大委員會─編輯、生活材、教育,「理想上各站都要有委員,入社說明應著重去講這部分的,我們希望他具有代表性,你來不是只有你的聲音,要回到站所把想法提出來,所以往返很花時間的原因是這樣。」一層層,一步步,學習代表眾多社員發聲,落實民主自治。並從中面對問題,「例如掌握開會效率,不足的用培力營來補強。」

回想前幾年,地區營運還沒有定期會議、討論層級未深及站所,「社代等於是一年一會,要看很多的東西、變化,是不是有把社員的聲音充分帶上來,就看各站活絡的情況。」也因此慢慢重視推展地區營運。然而困難度在於「總是只有這些人在動」,換個角度想「這也是社會的多元呈現」。

M-201603-150-p1102-600x400

▲2014 年7 月台中分會開辦自然農法班,到南投名間自然田體驗割稻。(攝影/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提供)

在兩個共名組織推動教育,謝文綺看見主婦聯盟能夠繼續走下去的原因之一,在於友善親子。「包含帶孩子去開會、參與活動,我們一群姊妹都能包容那樣的情況,孩子在那邊畫白板就畫吧,沒關係。」是一種自由有原則的親子空間的形式,「只是孩子太容易看見你, 隨時岔進來找你, 這也會的, 只是無論如何我覺得不要緊,大家都包容,想辦法去克服就對了,姊妹輪流去照顧,回來再做重點提示。」有孩子後,許多活動、會議都無法出席,謝文綺更加體會到:「在那個當兒,可以有什麼樣的貢獻就去做那部分!」

從人生的必然,思索如何不必然, 可以看見她想法中的「自然」。以主婦聯盟基金會推廣議題教育的經驗來看,「教育的意義是讓他們理解有什麼風險,做合適的選擇。教育就是急不得。」同樣推動參與地區營運,讓社員理解有什麼優點、內涵,也是需要慢慢來。她以所屬站所三民站的親子聚會為例,大概走了四、五年,「最近沒了,孩子大了, 沒有及時可以接手帶的人,聚會就漸漸沒了。」但是這個形式影響了後來站所規劃空間時多了貼心的考量,她想著或許在還有許多年輕社員的麻園頭站有機會重啟,以吸引更多認同的年輕家長加入。以社員的共同需求搭造起地區營運的橋樑。

M-201603-150-p12-350

▲2015 年5 月在臺中大里國小表演綠繪本《阿平的菜單》,謝文綺化身巫婆調製色素香精假汽水。(攝影/主婦聯盟基金會台中分會提供)

回到自然的路

綠繪本的起點,謝文綺回想是總會引進這本《孩子的希望樹》,「描述一個印度男孩有個好朋友是一棵樹,卻被砍了,而陸續有更多樹被砍,後來發現家鄉的洪荒和旱災愈加嚴重,他不斷詢問長老、父親、老師,了解到是因為樹被砍了,勸說大家把樹種回去。他後來種回一棵樹,最後畫面是他帶著孩子在樹下的情景。」

2011年總會正式推展綠繪本小組,台中分會這部分的開展由張明純、許心欣、謝文綺三人合力推廣,並改善台中分會二樓後面空間,成為綠繪本故事屋並對外開放。謝文綺說:「我坦承利用率是偏低,後來發生很多環境問題,大家都要著力衝很多事,教育推廣面臨志工人數不足,許多層面上來講皆是。」這些綠色希望工程的理念設計,可以看見主婦聯盟提供相對親和度高的參與門檻,對一般民眾來說可及性是高的;也讓我們思考,如何持續地參與。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