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願十年─對臺灣雜糧未來再奮進

2017-05-01・將意念蘊於行動

文/施明煌.喜願行負責人 攝影/湯正川 插畫/達非設計企劃工作室.Hui

▲2017 年「麥田狂想─崁崁相連音樂會」在臺中外埔農地舉行,社員在回程路上分享,第一次看見麥浪,被農友的真誠感動!

二○○七年喜願麵包在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支持下,開啟一場由生活消費者出發的臺灣小麥復興運動,並透過論述與行動實踐,直接促使政府活化休耕政策,鼓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提高契作轉作補助。雖然,這兩年秋作雜糧受氣候變遷影響總體收穫量,但民眾對本土農糧意識已漸甦醒,市場對本土雜糧的加工需求也有越趨活絡。

二○一七年是喜願麵包投入小麥契作,進而擴大雜糧種植的第十年,由於多年來社員的利用率穩健,因此確立了合作產銷的平衡基石。喜願共合國近三年來雜糧契作面積─小麥四百五十公頃(四百至六百五十公噸)、大豆(黑豆、黃豆)六十五公頃( 八十至一百零五公噸)、薏苡八公頃(十至十五公噸)、苦蕎二十五公頃(二十五至三十二公噸)、芝麻三公頃(二至三公噸)─已建構出農民多元輪作的雛形。然而,這些對臺灣當前迫切的危機仍如滄海一粟。

201705喜願十年 (5)

面對臺灣當前所處的國際關係中,民眾普遍缺乏「安則思危,存則思亡」的覺察, 甚至可以說是「遲鈍」。直白地說,與西邊中國因為政治立場差異而持續關係僵固;北邊則有北韓軍事騷動, 美國、韓國、日本透過軍事演習展現嚇阻決心;南邊南海群島雖各方按兵不動,但像顆未拆解引信的定時炸彈。

現代的「戰爭」已經不是火砲飛彈的攻擊,而是全面非典型的對弈,時時刻刻;「雜糧」卻是臺灣最弱金光死角。然而爆倉的稻米存糧, 讓臺灣誤判真實的危機。近十年來, 臺灣平均進口小麥一百二十八萬公噸,大豆二百四十萬公噸, 玉米四百八十萬公噸,其他高熱量籽實(葵花子、南瓜子、芝麻、薏仁等等)合計都在數十萬公噸以上[備註1],臺灣雜糧需求幾乎仰賴進口,在這個數字的背後,形成一個極大化的食品加工產業鏈─市場需求就像一隻大恐龍般恐怖。

大恐龍的滅絕方法就是食物鏈中斷或短缺。其實,只要附近一有戰事衝突,臺灣周邊海空運即進入戰線模式,除了戰爭風險保險費提高、運價提高、船期不穩而造成工廠產線缺料等等,民生物價隨即陷入恐慌性波動。所以,爆倉的稻米存糧,臺灣不會「餓死」;卻會因為進口雜糧短缺,臺灣因而「亂死」,這也是「雜糧救國論」的肇始。

我們絕不希望發生戰爭或衝突,但不能不做最壞的準備。喜願共合國決心在臺灣雜糧契作的面向上再進擊,並以雜糧「戰略儲備計畫」,集結合作的農友們、邀請各加工廠共同承擔我們碗中的未來:

  • 喜願共合國與聯華實業( 聯華麵粉) 在二○一七年至二○一八年決議把小麥契作面積擴大到一千公頃,收成目標兩千公噸。
  • 喜願共合國在農糧營運上的量體,將轉型成立全國性雜糧產銷合作社,成為以農糧生產者為主體的合作團隊,透過喜願共合國友善環境種植規範,搭配農政單位推動的生產履歷系統,建構未來從生產、加工到末端消費可被迅實索引的制度。
  • 實踐「藏種即藏糧」,為快速確立雜糧儲備期程,喜願共合國在雲林元長的冷藏儲備基地已進入啟動模式,且將再強化薏苡、蕎麥等篩分脫殼加工設備,並納入「咱糧學堂」食農教育之基地。

十年了。或許,喜願共合國的存在就是為了這一戰吧!當然,主婦聯盟合作社的支持與協力是共同贏得這場戰役的關鍵力量。邀請各位社員一起打拼下去!

備註1 :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https://portal.sw.nat.gov.tw/APGA/GA01

201705喜願十年 (3)

▲彩色帳篷內準備就緒,等待午餐時刻一起享用喜願米籽條。

201705喜願十年 (1)

▲農友邀集在地小農、社區手作夥伴們一起到市集湊熱鬧。

201705喜願十年 (2)

▲音樂會備有田邊午餐,煮出一鍋又一鍋熱騰騰麵條供應現場參與者。

 

【BOX】喜願 × 透明足跡

「透明足跡」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起,藉由全民募資協助成立網站平臺,整合政府監測地區性污染數據,未來每個人可透過網站觀測全臺灣企業污染狀況,即時監督與分享資訊,使污染足跡無所遁形。喜願共合國很榮幸地提供喜願小麥產品作為募資計畫回饋品。我們相信,提升資訊公開共有,進而共享,才會共好,同時讓每個人都能一同肩負友善環境的責任。2017 年3 月,喜願共合國與農友們在彰化大城拍攝支持短片時,雖然農友不會說出一番大道理,但他們非常明瞭水、空氣、土地,是農業最直接影響的因素,卻也是環境悄然無聲的訊息。我們察覺:「看不見的事情,農民最在乎!」透明足跡計畫已如期跨過350 萬元的募資目標,而透明足跡不只是個工具,這只是個起點,開啟臺灣環境運動的新里程碑,為社會帶來更多實際力量!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