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田溪最美的一處轉角

2013-11-12・生活提案

文/爾良老公

我住在淡水的青山;青山是社區名字,淡水則是地名。我家真的就在山邊,只是並沒有什麼小溪啊小河從我家經過;而這一切自那天起變得不同了。

我住的大樓座西向東,由客廳的窗戶望出去是連綿的綠色山脈。就這幾年,好像說好了一樣,從南到北迸出了許多大廈,也是連綿一片,遮住了我美麗的山光景色。在這所有的不幸之中,出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隨著大樓建案一件接一件動工,原本的荒煙蔓草裡竟慢慢的流出了一條大水溝,以前從沒見過,它還有個奇怪的名字叫「公司田溪」。

公司田溪流經我們社區的這一段,是從北新路上的土地公廟起,到拓寬後的中山北路,長約一公里;接著會穿過淡海新市鎮流入海裡。溪很深,兩側是石塊高高疊成的堤岸,左右各闢了一條小路,沿途栽植了些矮叢和小樹;最有趣的則是這一寬一窄的兩條小路竟如此不同。

漫步溪邊,有田園有樓宇

往新市鎮的方向,左岸鋪上了細細的碎石子,約三、四個人併肩的寬度。往裡走,形形色色的農作物生機盎然的;小徑有多長,綠油油的菜園就有多長。這可不是假日農園,不少人每天都在這一塊土地上彎腰勞動著:這算田園派吧!

右岸的小路鋪了柏油, 比左岸寬一點,一輛轎車可從容開過,很好走。沿途則長滿了一幢一幢差不多的鋼筋水泥大廈或鐵籬笆。小路有多長,高樓就有多少:這是現代派。

黃昏時分, 不少人喜歡在溪邊慢跑。不過夏天菜園這一邊不好跑,總有漫天飛舞的小小蟲子以超高速振翅揮趕著過多的天然有機肥味,趁著我需要大口吸氣的時候,倏地闖進我的鼻子和嘴巴。相比之下,讓人不禁覺得汽機車廢氣似乎也沒那麼難以忍受,於是改往在大樓的那一邊慢跑。

有幾回我特意起個早,迎著初陽在溪邊漫步本該是很享受的事,可惜高高聳立的大廈延綿不絕,取代了我對山的記憶。還好蜿蜒起伏的小徑,總能為我的視線找到遠方的出路;而老讓我跑出樓來的那一片大大的綠,接上藍藍的天空,上頭還描上幾縷白雲襯托,適足以舒緩我的矛盾。

家就在最美的那一處轉角

那天,就在溪邊,就在這樣的天空下,我們聊到合作社要在淡水設站,就在公司田溪靠中山北路那頭的轉彎處—選得真好。

有人說合作社蓋了一座生產者與消費者往來的堅固橋樑,讓兩邊得以暢通無礙。這個說法傾向於將生產與消費當作平行的兩條路,所以需要橋來交通。但這兩造似乎並不對立,也不是單向的上下游關係,而是共存共榮,消費者同時也是生產者,反之亦然。所以我覺得合作社比較像一雙母親的手,始終柔柔地緊緊地牽住兩個大孩子,堅定往前走。

淡水的社員可能常有個疑問,這麼一個山明水秀人文薈萃,對台灣經濟發展也有重要影響的地方,怎麼會沒有個合作社的家呢?而合作社長久以來都是生產、消費和自然環境共利共生的重要推手,怎麼會冷落了淡水呢?所幸這一切終將有所不同,就在公司田溪最美的一處轉角。(作者:淡水社員的老公)

原刊登於2013年11月122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