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藥 不注射 養成最具競爭力的安格斯牛

2023-11-14・食農教育

文/王怡力.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黃聖凱 插圖素材/freepik

以往台灣吃到的牛肉大多是進口而來,在柏吟與父親的努力下,從自家牧場培育出本土安格斯牛。社員在家,就可以吃到高級牛肉!

訪問柏香肉品當天,由柏吟帶領我們參觀牧場,場區除了少數欄舍以外,大部分面積種植牧草,牧草批次收成後會和飼料、酒粕、地瓜、熟化玉米、乾草等食材混合餵養。

柏吟說:「給自家牛隻吃的食物,就像請總舖師料理一樣精心準備,依照配方食譜完成料理。」只是這個料理比較粗糙,至於總舖師,當然就是負責飼料廠的爸爸。

柏吟和父親在經過幾年測試後,根據牛隻年紀提供各種飼料配方,因為母牛要生小牛,所以需要較多的維他命和礦物質;而肉牛則是需要在肥育過程中長出漂亮的油花以及穩定的風味,就會提供較多的蛋白質,柏吟說,因為飼料會影響肉的品質,所以肥育的牛隻不再給發酵食物,讓牛肉風味更濃郁、口感更好。這也是他們「給牛吃什麼,他們就長什麼,要牛沒有什麼,就不能給什麼」的信念。
 
牛舍挑高通風,小牛對訪客十分好奇,靠近來聽人類說話。

提高肉品 omega-3 比例

飼料配方是柏香肉品的特色之一,因為父親經營飼料廠多年,不但了解食物對動物的影響,也懂得選用較好的原料,例如他們的飼料都是熟化過才給牛隻食用,黃豆是全顆粒進口,經過蒸熟去除抗原,不使用已榨過油的豆粕,不會給肉粉、骨粉之類的動物性蛋白質,最特別的是飼料含有低溫烘焙的亞麻籽,這些營養來源全都來自於植物,因此,動物體內的油脂更清澈,他們還特意送驗,檢驗自家肉品的omega-3比例,以實證給他們吃什麼就長什麼的原理。
 
牛吃的飼料由自家飼料廠調配而成。
當天參觀的牧場是母牛場,除了母牛、小牛之外,還有少許已經接近成熟的肥育牛,小牛會在牧場內漫步,找涼快的地方休息。柏吟說:「牛管不住,但是牛媽媽呼叫的時候,小牛就會快快回去喝奶。」小牛一直要到五個月大,才會離開牛媽媽到中牛場,養到20個月再回到母牛場肥育。
 
小牛在牧場中漫步,到牧草區探險。
牛場中的牛隻大多是黑色的安格斯與和牛混種,還有少數客戶訂的安格斯與黃牛混種,個頭特別大,黃色的毛皮也特別顯眼。小牛在出生以後,幾乎全由母牛照顧,因此生病的機率很低,基本上不投藥、不注射,也不需要預防性用藥,再加上友善的照養方式,大通風扇降溫的欄舍,可以感受到現場的牛隻毛色黑亮,生活放鬆愜意,對外來的訪客充滿好奇。
 
安格斯牛沒有角,公和牛有角,所以培育出來的安格斯和牛有長角、短角和無角。

零排放設計 所有東西完整利用

在牧場中還有一個小型的零排放設計,因為圈養的牛隻排遺會集中在欄舍,所以需要用工具刮除欄舍內外的排泄物,將其集中到固液分離機裡,固體及液體分離後,固體先堆肥然後移至牧草區,液體則在發酵池中經過厭氣及好氣處理1,接著排到牧草區當肥水,由於牧草本身需要大量肥料,若灌溉的肥分足夠,可以使牧草平均一個月割一次,既新鮮又不必外購牧草。柏吟說:「我們的工作是創造一個產業的循環,讓飼料廠或畜牧場裡的肥分到田裡去,分切室裡的牛骨、豬骨拿去煮高湯,下腳料到飼料廠去做成肉粉或寵物糧,所有的東西只要一進來,就能被有效而完整的利用。」

牧場的主要管理者有兩位,柏吟雖然與他們像朋友一般說笑,但在工作上,管理員的責任很重,他們負責看顧場區內大小事務,因為柏香販售的肉品都是自家飼養,所以除了牛場以外,柏吟也要管理豬、雞、鴨場,於是她將責任交付給每個場區的主管,這樣就不需要每天巡視牧場,只有當現場出現問題,或是有人力需求的時候才要前去協助,在牧場管理上給工作夥伴更多自主權。
 

積極學習 事事躬親

高中畢業後,柏吟就去了美國讀老人學,也直接留在美國創業,直到八年前才回應父親的邀請回家工作,原本她對畜牧產業並不熟悉,但她十分積極學習,也認真擴展產業鏈,牛的育種與飼養也是在她回來的這八年間,才逐步進行,為了讓肉品品質更好,培育種豬、拓展豬場都是她平日會進行的工作,新場要啟用前,柏吟需要頻繁進出場區,設計和了解場區未來的操作,包括水路、電路、廢水要怎麼做才能順暢,場區開始運作之後,還要觀察電和水的狀況,等到運作無誤才交給負責的同事。

所以她了解牧場,也熟悉工作場域中的每樣分工,缺人的時候就能立即補位。採訪當天,分切場正準備灌香腸,進去場內調拌肉餡的就是柏吟,每種工作都能上手也讓她在管理上有優勢,讓工作夥伴對她十分信服,這也成為她的管理特點之一。

柏吟也說明了自家育種的狀況,她跟有育種經驗的父親討論、研究,把目標放在讓品項特殊,例如安格斯牛的飼養就是這樣,從前台灣的肉牛大部分是乳公牛,為了產品獨特,他們從選擇飼養的肉牛種類開始思考,先買進乳公牛、黃牛、夏洛萊(法語:Charolaise)、海佛(又稱白面牛,英語:Hereford cattle)等品種,用同樣的飼養方式,從飼養到成熟屠宰花了兩、三年,比較肉質、風味、換肉率,最後選定美國最常吃到的品種,也是台灣熟悉的肉牛品種- 安格斯牛,並進口了兩百多頭安格斯母牛作為種牛。為了讓牛肉質地更具特色,牧場也進口了日本公和牛與安格斯牛配種,讓油脂豐厚的和牛和安格斯牛的肉質平衡呈現,有更好的口感。

半天的訪談下來,我們可以見到柏吟對畜牧產業的努力,她持續自家育種,改良牧場的設備,給牛隻吃好、住好, 穩定生產具有在地特色的牛肉,設置分切場,甚至有牛排濕式熟化空間,讓台灣產的安格斯牛排更有競爭力,我想,這是身為農三代的她,用自家產品闡揚農業尊嚴的方法吧!
 
柏吟了解牧場,也熟悉工作場域中的每樣分工。
 註1 
厭氣及好氣處理可見農業知識入口網


 
牛肉挑選的撇步?
柏吟說,牛肉好壞是吃了才會知道。一般如果要看嫩度,就是看油花或是部位,可是牛很特別, 有時候看起來油花多的不一定是嫩,有可能是牛肉的細筋,這需要一點訓練才能看出來。所以,如果能買到喜歡的風味、口感,就去找出飼養的農夫,並支持他們吧!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