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

2017-12-01・友善環境清潔術

文.圖/社團法人台灣環境教育協會提供

▲《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凶》,新自然主義,2017年10月出版

一九六二年《寂靜的春天》出版,揭開農藥濫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九九六年《失竊的未來》則引發對持久性汙染物的關注。農藥和環境荷爾蒙在這一、二十年間陸續列入管制或禁用,但為什麼我們的生活還是不斷有農藥汙染、環境荷爾蒙效應等環境事件危害人體與生態?

科技一日千里,有時候推進的速度快到人類無法想像。其中化學製品種類更是日新月異, 目前世界上出現的十幾萬種化學物質,還陸續在增加中,而環境荷爾蒙的種類也不斷增加。多數合成化學物質在使用前幾乎很少進行長期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評估,過去的「無毒」有可能在今天被驗證為「有害」。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環境荷爾蒙

近年來只要關係到飲食安全或日用品檢驗,醫生、毒物專家都會特別呼籲避免攝入「環境荷爾蒙」,這類化學物質在人體或環境會對生物產生類似激素作用干擾內分泌、影響生長、生育、免疫、神經系統等,對人體和生態造成的傷害最為深遠。食衣住行都可能找得到環境荷爾蒙的蹤跡,其中製造塑膠製品所添加的塑化劑散布在各種日用品中,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如此,屬於環境荷爾蒙的物質種類還不斷在增加!

如何降低生活風險

消費者往往夾在既擔心健康受損,又無法自外於化學物質無處不在的現代生活的兩難中。其實消費者不必成為毒物專家,也無須死守「無毒」兩字!不想誤觸地雷,需要的是釐清迷思,認清風險在哪裡,維持安全低風險的生活並不困難。

有鑑於多數民眾對於化學添加物的認知並不夠正確,也容易與毒化物、環境藥物等管制混淆,在使用上缺乏謹慎,例如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如塑化劑事件、廢油回收再製事件時,都是源於化學物質的濫用。而一旦發生風險事件時,民眾往往對於物質特性與管制不理解,而有過度恐慌的情況,也因此無法根絕問題核心。

雖然國內資源回收成效已令許多先進國家嘖嘖稱奇,然而天然資源有限,環境汙染問題仍是台灣需要學習的課題。環保署持續推動各種汙染源減量、廢棄物減量的措施,而政府其他部門也一直呼籲民眾建立節電、惜水的習慣。在追求友善永續與潔淨健康的環境同時,飲食安全也引起政府與民眾的關注,這些年來更多人投入無毒、有機農業生產、自然環境保育,目的就在於帶動友善地球、環境永續的生活哲學。

切實可行的減毒避毒訣竅

《環境荷爾蒙: 認識偷走健康‧ 破壞生態的元凶》嘗試以淺白的方式,作為讀者認識環境荷爾蒙的入門書。因此開宗明義告訴大家,環境荷爾蒙已經是全球都關注的議題,對人體與環境的危害案例歷歷可見,其中二十八項已經被聯合國禁止使用;接著為讀者介紹目前運用在生活中各種用品的環境荷爾蒙;再針對遍及食衣住行各種用品的塑化劑專章介紹。

本書特別為大家揪出潛藏在生活用品中的塑化劑、深入破解雙酚A、壬基酚、重金屬汞、有機錫⋯⋯等環境荷爾蒙隱身在那些日用品中,同時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如何減毒、避毒的小撇步。第四章則介紹安心消費的訣竅,包含各種綠色產品,尤其是環保署審查通過的環保標章產品等辨識方式,提供大家另一種選擇。除此之外,《環境荷爾蒙》有超過四十篇輕薄短小、淺顯實用的識毒錦囊,搭配全彩的生活化插畫與圖片,教民眾輕鬆理解什麼是「環境荷爾蒙」,以及如何簡單安全地使用各種便利生活的化學材質,將專業的化學知識去繁化簡,避免冗長的說明,讓讀者迅速確立觀念。

更特別的是,《環境荷爾蒙》邀請毒物專家陳修玲參與全書審訂,她花費非常多精力找尋研究報告和判斷資料來源的真實性,特別是國外完整資料的查證,以避免斷章取義。本書希望媒體平衡報導,更希望提供大眾正確的知識,喚起民眾的知覺,開始認知到環保議題其實和一般人的健康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最後,本書還訪談食安、減塑生活、安全農藥等各領域專家,從確保安全的觀點,提供各種適用於現代生活的減毒生活建議,幫助讀者善用各種既有標章或生活知識,從容應對毒物風險,不再杯弓蛇影。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