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蘭第一班:宜蘭冬山班

2017-03-08・社內大小事

節錄自《菜籃子革命》一書

■冬山班小檔案

成立:二○○九年成立,有「開蘭第一班」之稱。

特色:從三、四人開始,全盛時期達卅~四十人大班,李旭登因而鼓勵班員自組新班,二○一一年,李旭登將原班交給另一社員蔡佩芬經營,自己另組新班,冬山班即再回到十二人左右的規模。班員都是慈心華德福小學家長。

平日上午的冬山鄉香和村裡,路上難得見到人車經過,即使有老人家就著自家門口的椅子納涼,也是一派安靜的氣氛。然而,走進李旭登的「氧化鐵工作室」,卻聽著年幼孩子的童稚聲:「喂伊~菜車已經來囉!」「哥哥,我們一起來玩這個!」「司機叔叔,掰掰!」這童稚聲來自李旭登最小的兒子,才三歲大,就能幫忙爸爸接聽班員的來電,還能招呼隨著媽媽來取菜的小朋友;當配送車司機卸完貨準備離開了,也不忘搭著爸爸的大腿,一起目送配送車離開。

李旭登是宜蘭地區的班長之一,他在2009年成立的「冬山班」,在當時可是「開蘭第一班」。原本只是夥同幾個在孩子學校裡頭認識的家長,組成了班,沒想到後來居然發展成為班員人數三、四十位的大班,除了身兼班長、奶爸、煮夫等職,他自己也下田務農,種水梨、柚子,還照顧了一區水稻。很難想像,幾年前,李旭登還是個三餐外食的都市上班族。隨著結婚成家、孩子相繼出生,他和妻子體認到,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於是,他們開始尋覓健康安全的食材,因而加入了主婦聯盟合作社,甚至,他們決定搬離城市,落腳宜蘭,實踐他們的理想生活。

李旭登 (2)

互信互助,一方紙箱就是代理班長

身為煮夫,李旭登自然精打細算。適逢合作社到宜蘭舉辦組班說明會,讓他有了邀人成班的念頭;一旦組班,就不用自己舟車勞頓前往台北買菜了;有專人把安心食材直接送到家,還可以省下運費。屬於外來移民的李家人,原本擔心在社區裡「舉目無親」,湊不齊組班基本人數。沒想到在孩子們的學校一問,才發現不少家長都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社員,只是大家不知道彼此屬於同一社團,都採取個別宅配,一旦知道可以以組班共同購買後,眾人一拍即合。

既然自己是始作俑者,就擔任起班長,而送貨與班員取貨地點,當然就在李家客廳了。李旭登的住家兼工作室,就位在孩子學校(縣立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中小學)後方,不少班員來接小孩放學時,就順道來取菜,順道聊聊孩子們在學校的大小事,更是免不了。一個半私人的社區交誼空間,就這麼漸漸成形。而這個班的管理方式,李旭登師法農業社會互信互助的人際原則:班員可以自行從到貨的一籃葉菜或一箱生鮮中,揀出自己預訂的菜蔬果物,也放心讓班員自己付錢、找錢;當他可能正忙著把訂貨送到坐月子的班員家中時,客廳桌上的一方紙箱,就可暫時代理分身乏術的他了。

雖然說班員們都努力實踐合作社的「計畫購買」精神,但總會遇上「計畫趕不上變化」的時候;有時,某媽媽家裡臨時來了客人,想多炒兩個菜,但前一週寫預訂單時那預想得到。這時,「共同購買」的彈性調度功能就派上用場了——某太太想想,家裡冰箱裡的菜量也還夠,於是就多分了幾把菜給準備宴客的某媽媽。說穿了,這群人正在找回現代社會中逐漸淡薄的古早人情味。

共同運作,共榮也共享

在李旭登的經營下,原是以買菜為出發點的團體,提供班員參與的活動卻愈來愈豐富,讓他儼然成了「活動天王」。而這一切,卻也都是拜主婦聯盟合作社在當地資源不足所賜。最初是因為宜蘭沒有主持入社說明會在地解說員,新進社員一律得集中在同一日到班長家,靜候解說員從台北前來。為了打發時間,李旭登乾脆辦些活動,即使是單純介紹合作社產品也好。另一個理由,也是時間因素——宜蘭至今尚未設立站所,但只有站所才有定期舉辦的常態性活動;如果要參加活動,即使是到距離最近的台北,也得花掉一整天時間。

於是,冬山班有了蛋糕烘焙課、植物拓染課、衣服教作課……等,有時是請外面老師來授課,有時則是班內具專長成員跟分享。李旭登小兒子身上穿著一件天然棉原色的「吊嘎ㄚ」,上頭還有植物拓染的圖案。如此獨一無二的衣服,就是分享課程的成果之一。現在,冬山班也有了「宜字第001號解說員」——這是李旭登的另一頭銜,跟隨他的腳步,陸續有了五位解說員。

資源與學習,互惠且互享

李旭登還有另一項志業,就是推廣雨水回收系統。這起源於他一個簡單的願望:「要能夠心安理得地沖馬桶」,而不需要浪費可以飲用的乾淨水。二○一○年全國河川會議,他帶著廢油皂來到場外擺攤販賣,同時宣傳反美牛及展示雨水回收系統,因緣際會結識了學有專精的專業人士,並得到了極大鼓勵與引介,讓他從此邁向宣導雨水回收系統的不歸路,「氧化鐵工作室」也因此而生。

原本,合作社與李旭登之間,是一種資源提供與學習關係;他從合作社購買安心食材,同時也獲得學習管道,以及飲食、農業、環保等相關資訊。對雨水回收系統研究有成之後,李旭登回過頭來,開始將資源回饋給合作社,而合作社的組織特性與他擔任班長的經驗歷練,也成為他宣傳理念與實作方法的利器。

李旭登充沛的行動力不僅帶起一個班的活力,甚至有如磁鐵般,讓散落四處的社員紛紛出列,自動向他靠攏。又是另一個因緣際會,他結識了在縣政府農業處服務的社員,因彼此對家鄉環境都有一番理想抱負,又找來同是在地班長的第三人,向農業處承接計畫。有了公家單位奧援,李旭登帶著幾名班員推廣廢油皂與環保酵素製作,聲勢如破竹,一年之內教授了七百餘人次。新的年度計畫「可食地景」也蓄勢待發,要嘗試以蔬菜水果綠化生活環境。當其他城鎮一窩蜂在玩花博,他們卻看到不一樣的好風景。此外,他們也接到了冬山鄉樂齡活動中心的開課邀請,李旭登盤算著要把合作社的環保理念、蔬菜硝酸鹽減量,連同華德福的教育思想,一併打包,要給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外的民眾來一場不同觀念的洗禮。

宜蘭冬山班 (1)

幾年前,由於妻子待產,李旭登辭去了班長工作。不過,後來他又組了一個班,跟之前相比算是「小班」,班員都維持在個位數。從超級大班回歸到迷你小班,讓他深刻體驗到「大不如小」,因而也「輔導」不少班員各自組成小型班配,甚至協助代找班員,他還自嘲自己有如「北港媽祖分香」。

若說主婦聯盟合作社像一棵大樹,這些班及班員就像種子,在大樹的遮蔭下,遍地開花。然而李旭登也意會到,班的靈活度與多功能,是站所所望塵莫及;他認為,站所與班相較之下,缺乏彈性,且消費者傾向;班雖小,卻更能夠保持主婦聯盟合作社的互助精神。在這個人與人之間缺乏真實互動的數位時代,班能夠提供的,就是有溫度的人情味。因此,就算班配相對於站所,常會有訂貨不到的困擾,但李旭登依然堅持,在地不需要站所,反而可以成立「發貨中心」,尋找符合主婦聯盟合作社標準的在地生產者,將農產直接供應在地社員。

「雖然路途有點遙遠,但要嘗試做做看。」從李旭登身上,看見一個又一個良善的循環被努力推動著,而一切源頭,也許就是從他與妻子在街頭巷尾發現了主婦聯盟合作社好所在的那一天開始,而他也為自己、為生活的所在,開創了一處人情好所在。

節錄自《菜籃子革命》一書。

【後記】2017年3月

我們親愛的李旭登(氧化鐵)大哥,同時也是宜蘭的社員、班長,個性風趣幽默、臉上總是掛著陽光般的笑容,過去他帶大家製作雨水回收系統、打廢油皂,關心食安與環保議題,在各種場合他的身影從不缺席,積極參與並推廣合作社的理念。

我們親愛的氧化鐵,已於2017/2/25告別大家,到另一個世界了,

在此與大家分享菜籃子革命一書裡的部分紀錄,懷念鐵哥的熱心與奉獻,願鐵哥在天之靈安息~

李旭登 (1)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