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前行:逸園小城班長梁玲崟

2016-05-10・社內大小事

文/張怡潔.新竹分社社員 攝影/慕登峰


▲2015年6月,龍潭地區營運委員會主動承辦合作找幸福,梁玲崟(前)正召集著大家來拍合照。

2002年,聽聞主婦聯盟合作社可以送菜到家中,對於在家照顧小孩的父母來說很方便,梁玲崟就隨著教會朋友組班加入,從一開始被推舉為班長,一直做到今天。2013年,她舉辦讀書會認識許多在地社員,開始了解合作經濟。聽著社員們對龍潭這個家園的夢想,有人想成立親子合作社,有人想做社區共食廚房⋯⋯,不同特質的夥伴、不同的理想,要如何合作拼出一塊理想的龍潭藍圖?從陌生到熟悉,共同扎實學習民主討論,從自己思考到自主行動,期待落實自主營運。這十幾年來最大的體會,是合作社所蘊含的「無窮潛力」,她認為:「在合作社,只要心中有夢,必能一步一腳印築夢踏實!」

實踐生命的純粹

先生口中的梁玲崟:「理想又單純,會純粹為了一個理想就不計成本去做。」共事的班專員陳淑宜眼裡則是:「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她笑著這麼註解自己:「我的個性像我爸爸,很單純、勇於開創,就是⋯⋯不怕死吧!」

小時候家裡在高雄經營工廠,梁玲崟從小常跟著出差的父親到處遊走臺灣,無形中養成勇於挑戰、不畏新環境的性格。當過公司祕書、年薪優渥的保險業務,32歲隻身到美國念MBA,婚後定居龍潭,她卻毅然決然選擇當全職家庭主婦,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參與教會的志工活動。雖然丈夫、孩子覺得她做全職媽媽太可惜,但她覺得錢夠用就好,「可能因為小時候生活算不錯,造成我對錢不會看得太重。」大部分時間,她選擇投入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事情。

回憶當年在爸爸的公司上班,接連面臨工廠經營不順關閉、感情出問題的打擊,是信仰帶她走過了人生的低谷,讓生命漸漸蛻變。「我每次去完教會都覺得很快樂、很平靜。感謝上帝讓我的生命越來越豐盛。」

「我希望自己能影響更多人,能過得更健康,不論是心靈或生活。」懷抱一份簡單的想法,即便志工工作,梁玲崟仍努力闖出一片天。在教會擔任兒童主日學校長時,她邀請小朋友到教會來看聖誕劇《破馬房的奇蹟》,效果却不大好,便主動到學校洽談,組織了一群小朋友直接到石門國小演出。沒想到這一演大獲好評,每年一演,至今演了十幾年,甚至另外成立成人劇團到鄰近四所學校公演。


▲梁玲崟組織地區營運,在龍潭三和里農村再生發表會擺攤,推廣合作社理念。

2013年,在她的串連下,石門水庫教會開始每月提供場地讓主婦聯盟合作社辦活動,她以環保、產品、合作三大主題去規劃、邀請講師,「我覺得合作社的理念很好,剛好教會願意提供場地,我就希望多辦活動,讓好的東西能傳遞給更多人。」從添加物知多少、健康早餐競賽、「我是生活者」讀書會,腦筋動得快、行動力強、又有親切號召力的她,很快群聚在地居民參與合作社,2014年年底便成立了龍潭地區營運委員會,一起為理想龍潭打拼。

帶組織,到帶孩子

一路走來,梁玲崟為了一份理想時常在外奔波,如何兼顧家庭生活?「可能因為我的個性比較獨立自主,我不太會『教』小孩,就讓他們自由發展。」37歲才生第一胎,說起帶孩子,擁有豐富領導經驗的她,認為兩者其實很類似,「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我們只是照著每個人的特質,去給他一個環境。」

與其說特別去教出理想孩子的模樣,不如依照孩子的個性,給他充分發展的空間和助力。梁玲崟回想小時候,父母很少給予她讚美或鼓勵,使得她對自我的肯定很薄弱,出了社會後才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特質。因此能讓孩子認識自己,她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當事情不如預期,她也會懊惱沒有做好媽媽的責任,信仰基督多年的她,慢慢體認到人本來就是有限的,不可能萬事做到完美無缺。很多事情其實沒有好壞,只是看的角度不同。「我開始學著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上帝也是照著我們本來的樣子接納我們。」她學著以上帝的眼光看自己和他人,讓心自由,不陷入懊惱和自責。


▲龍潭地區營運委員會以「推廣認識合作社,鼓勵婦女就業和創業」為合作找幸福的主題,社員參與踴躍。

「我還記得從國外念書回來,在機場見到我媽,想抱她都不敢。」那種彆扭的感覺,梁玲崟記憶猶新。藉著婚姻和親子關係,重新修復過去與父母「愛在心裡口難開」的缺憾,讓她一直心存感恩。期許自己不再重蹈覆轍,學習用肢體和語言好好表達對孩子的愛,與孩子一起成長。「家是最重要的精神堡壘,如何營造親密關係,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她真正想做的,是回歸「人與人的心靈交流」。

以前念書的時候,梁玲崟特別喜歡哲學課、生命教育課,參加孔孟研習社、老子課。「我很喜歡想一些有的沒的。」最近她正積極參加教會開辦的「親密之旅」課程,學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傾聽、如何幫助人照顧情緒,讓更多人遇到生命難關或挫折時,能找到出路與平靜。

「這幾年投入合作社的地區營運,讓我有機會跟更多人交流,視野更開闊了。」清楚知道自己喜歡與人分享,勇敢實踐理想,梁玲崟對生活的想法,反而是不強求,像鳥兒一樣順著生命的風而行。「只是要去衡量,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其他的事情不要太過擔心,神會帶領你的。」

未來等到學習成熟了,她想著也許有機會在地區營運開辦親密關係的心靈課程。清楚自己要飛的方向後,只要靜心等待風起,順勢而為,路上總會有很多幫助出現。


▲身為地區營運主委,梁玲崟時常與班專員討論龍潭地區社員發展的規劃,目前分組進行共耕、共食與共育。(攝影/張怡潔)

比起班員,更像家人

剛結束完班員聚餐,梁玲崟載著大家回到龍潭的逸園小城社區,招呼來訪的我們到家裡坐坐。進到廚房裡拿了一包咖啡粉說:「等等,我不太會沖咖啡,我請秀紅來!」年輕的班員曾秀紅就住在隔壁,她進了門就走進廚房,熟門熟路幫忙切了蛋糕、沖了咖啡,食物端上桌,一邊喊著「記得我的盤子」,就回到自己家裡繼續張羅孩子的晚餐。

這是逸園小城班的日常景象,班員們住在小小社區的兩排房子裡,彼此之間很親密,連結著彼此的生活。「對於班的經營,我覺得我是盡量真實的,我們營造比較像家人的感覺,彼此真誠的互動。」因為喜歡大家一起做事的感覺,成班至今,班務都是分工合作,這群人負責財務、另一群人負責訂單,不會只有班長一個人忙進忙出。「我欣賞每個人的獨特性,期許班就像是個平臺,每個人可以找到勝任的位子。」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