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第一班

2012-02-29・社內大小事

文、圖/劉琬齡

搬到東部後,想買合作社的產品就得配送,但金額要湊足又覺負擔,因此有了組班的念頭。在組織部專員的積極聯絡下,花蓮新城班在這個夏天成立了。

一個冷冽的星期六早晨,食物擺在前座,兩個小蘿蔔頭放後面,看著地圖開車出發。問了幾次路,拐錯幾個彎,又打了好幾通電話之後,終於找到鄉間偏僻的班員阿娟家。這是我們首次的班聚會。

由於班員們大多要上班,我這個全職媽就當起班長囉。第一次到貨時有七大箱,趕快叫大家來拿菜,眾人火速趕到,只見菜鳥班長手忙腳亂不知從何開始整理,菜鳥班員們在旁圍觀也幫不上忙,真是狼狽。之後的日子,就在接單、下單、理貨、對帳、匯款中循環,只能說還在邊做邊學。

用食物凝聚眾人的熱情

班聯誼當天,班員們攜家帶眷陸續抵達,屋子裡外馬上熱鬧起來。大孩子牽狗去散步,小小孩在餐桌旁打轉;有些班員是初次見面,但因著煮食給家人的熱情,氣氛很快就熱絡了。有的裝盤上菜,有的現場料理教作,有的擺放餐具,有的陪長輩聊天,班長負責吆喝小孩,彼此分工頗有默契。媽媽們出菜毫不手軟,五個班員也洋洋灑灑擺滿了一整桌菜。

飯後,碗盤先放著,帶著甜點散步到一公里外的民宿鄰居家,續攤吃下午茶。冷風中夾著細雨,孩子們在外頭追逐已玩成一片。透過落地窗,可以看見連綿的中央山脈。就著美景,茶餘飯後,彼此也有了更多的交談。

期盼前後山有更多交流合作

我們都是每天開伙的母親,也關注食物的來源與安全。這個班的共通點就是生鮮蔬果大多在這裡買,冷凍與乾貨則從合作社共購。花蓮有豐富質優的農產品,但通路有待整合,尚無法如合作社涵蓋食衣生活這樣完整的產品鏈。而每週遠從台北送貨來,與環保減碳的想法,多少有些衝突;如何在日常消費中有所取捨,這是班員們討論並思索的問題。

返家途中,經過一片稻田,機器正在隆隆運轉。索性把車就停在路旁,看著稻穗收割,一邊告訴孩子,米如何從農田旅行到我們桌上的碗裡。

主婦們理家的每一分開銷,如同為我們所想要的生活投下選票;期盼在新的一年裡,合作社開發產品的經驗與後山風格獨具的物產,有機會彼此交流震盪,激發出美好的合作火花。(作者:北社社員、花蓮第一班班長)

原刊登於2012年02月101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