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互助社在台灣:深耕社區 創新續航

2023-10-17・合作聯合國

文/李修瑋.台中市草生儲蓄互助社理事、台中分社社員 圖片/草生儲蓄互助社提供

在2023年八月26日這天,新竹縣政府大禮堂內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儲蓄互助社代表,共同慶祝儲蓄互助社運動來台深耕一甲子。在此時刻,回顧儲蓄互助社在台灣發展歷程可以說正當其時。

今年八月儲互社運動在台行腳一甲子慶祝大會。(照片提供/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儲蓄互助社遍布世界各地

儲蓄互助社屬於合作社體系,是以服務而非營利為宗旨的互助團體。其目的在於改善社員生活、增進社員福利、促進社區發展。19世紀中葉,儲蓄互助社起源於德國,隨後開枝散葉,從歐洲傳播到北美再傳入亞洲等地。經過百餘年發展,儲蓄互助社在不同地區形成各自的制度,如歐洲的雷發巽銀行、非洲的儲蓄信貸合作社、以及美洲和亞洲的儲蓄互助社(Credit Unions,簡稱儲互社)。

全球儲蓄互助社的最高組織是「世界儲蓄互助社議事會」(World Council of Credit Unions, Inc.,WOCCU)。根據其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8.6萬個儲互社,分布在118個國家/ 地區,社員總數達3.75億人,僅在亞洲就有超過3.36萬個儲互社、1.4億名社員。鄰近我們的菲律賓有1,400萬名社員,南韓也有650萬名社員。

台灣的儲互社是在1963年由天主教汪德明神父等人引進。1964年,第一個儲互社「新竹市聖心儲蓄互助社」在新竹成立。同年,于斌樞機主教推動成立「中國互助運動協會」,協會理事長陳望雄和秘晝長孫鴻沂是重要的推手;經過60年的努力,台灣目前已有324個儲互社,社員22萬餘人,股金230.8 億元,資產總額270.5億元,累積放款達2,019億元。

在324個儲互社中,平地社占68%,山地社占32%;城市社占40%,鄉村社占60%。數據顯示,儲互社對偏鄉地區發揮重要作用,凸顯其扶助經濟弱勢、協助累積資產以脫貧的功能,許多儲互社也投入社區內的托育、就業和養老等工作,成為社區的中心,這也是草生儲互社成立的初心。
 
2018亞洲儲蓄互助社論壇,台灣也參與其中。
但是,受限法規訂定的業務範圍,台灣儲互社仍保留德國早期的樸實面貌,只提供基本的儲蓄和放款等金融服務,也沒有自己的中央金融體系,資金仍須透過商業銀行存放。在利率下滑和社員高齡化的環境下,經營日趨困難,為能百年續航,儲互社勢必要進行改革與創新,特別是在數位時代來臨之際,提供便利服務已是必然趨勢。
 

數位化與健全管理機制為發展首要

根據世界儲蓄互助社議事會從全球40多個國家和六個地區的調查,2021年儲互社發展的三大優先事項是:數位化、社員和資產增長、監管改革;三大風險領域則是全球經濟環境、科技和監管。其中,81%的受訪者認為數位化是首要任務,除北美地區外,各大洲至少75% 的受訪單位都將此列為優先事項;社員和資產增長的重要性獲得66%認同;監管改革則是北美和加勒比地區的首要任務。

風險方面,60%的受訪單位最關注全球經濟環境;53%的受訪者憂心對科技進步的反應不足,以及缺乏改革意願,導致跟不上市場變化;40%的受訪單位將監管視為風險,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有一半以上的受訪單位將其列為最大風險。這說明良好的監管機制和立法對儲互社發展的重要性。
 

取經北美國家 朝百年邁進

從全球來看,北美的儲互社發展相對穩健。美國有1.3億社員,滲透率超過60%,其發展有賴不同群體和社區的合作,特別是勞工運動和移民社區的貢獻;加拿大超過1,000萬社員,滲透率42%,並以關注社區和提供個人化服務著稱。這兩國的儲互社不僅提供儲蓄和放款,還有支票、信用卡、保險和投資服務,在數位化的腳步能跟上時代,同時注重社區發展、金融包容和社員福祉,因此民眾對其有高於商業銀行的信賴度。

反觀台灣儲互社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類似,在數位化、專業人才和業務項目等方面均顯不足。面對外在的經濟變化和高齡化社會,儲互社必須進行變革才能百年永續,包括走入社區、提升數位服務、吸引專業人才、建立自有金融體系、持續推動儲互社運動等。儲互社也要堅持初衷,使所有人都能享有普惠金融所帶來的好處,期待台灣的儲互社運動再上高峰。


(首圖圖說:今年六月韓國濟州Credit union來台參訪新北市三峽儲互社,彼此交流。)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