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生活

如何過得快樂、如何照顧身心靈?從各個專欄中找到快樂的秘方,讓老去也能優雅美麗。

最新樂齡生活 2025-01-14

關於失智症「懷舊療法」的社會處方箋 喚醒記憶的溫柔力量

沒接觸過失智症,常會誤以為這是老化,其實不然,它是一種腦部神經退化,或因身體疾病而引起的持續性認知功能下降。這樣的病程發展不可逆,因此現行療法中,除了藥物治療, 不少醫生會採用「懷舊療法」這種用以延緩病程、穩定精神狀況的非藥物治療活動。

近期文章

2017-08-01 樂齡生活 

合作共老論壇─銀向閃閃的未來

二○一五年主婦聯盟合作社成立了「社員互助福祉研議小組」,初期以共老為主題,然後各分社本此自主規劃課程和活動。其中,由台中分社發展出來的「銀閃閃聚樂部」,經過一年多的共聚共學,為了聚焦未來社員福祉...

2017-04-01 樂齡生活 

樂齡共好合作學苑:老不是句號,而是驚嘆號

難能可貴的是,委員們各自認領四大主題,不但擔任主講者,也是正式學員,其中五位委員的另一半也加入共學行列,甚至自發擔任司機、搬運工、攝影師等任務,共同成就了三個月的所有課程。...

2022-12-14 樂齡生活  生活提案 

生活保健室 一起健康老的所在

我們時常以為,身體健康與否主要跟個體的能力與意願有關,其實,生病的人匱乏的是對於健康資訊的理解,與執行健康行為的能力──也就是「健康識能」。當年我所看見的病患多半身上早有慢性病需要積極管理,但少了一個能夠幫他解讀健康知識、將其口語化的人。經由日本居家護理師推動的「生活保健室」,也許是可以參考的解方。

2017-03-01 樂齡生活 

小村子:擁抱媽媽的困境

「小村子」,創辦人高雅雪分享:「養小孩需要一個村子的力量。」她認為,媽媽之間是「妳幫我,我幫妳」,信任、關心、熟悉、互助的關係。她是四個孩子的媽媽,不僅僅喊出口號,更將其化成一個共同育兒的實踐。...

2019-06-05 樂齡生活 

創造社區裡的美好善終

過去在台灣,醫療與社區營造是兩條平行線;然而,在部分國家諸如日本,則有社區將安寧療護與社區營造結合,讓死亡回歸社區。臨終的患者不只有醫療人員照顧身體,更有社區志工的關懷心靈,病人因而忘卻身體的痛...

2018-08-01 樂齡生活 

地方媽媽站出來!找回消失已久的照顧文化

這群歐巴桑是另類的「婦妯者聯盟」,看見社區居民的需要,並且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解決社區問題。超高齡社會、多死社會……,在大眾媒體上看起來很嚴重的議題,在地方媽媽們的眼中,或許就是多一點雞婆、多...

2022-03-14 樂齡生活 

善用整合醫療資源 多重慢性病長者不再逛醫院

長者多重慢性病衍生出就醫頻繁、看診用藥科別多、吃錯藥風險高以及病家生活壓力。2021年主婦聯盟合作社公益金補助團體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倡議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整合性醫療服務,為高齡社會下必須瞭解的就醫觀念。

2018-03-01 樂齡生活 

社區共老的最後一哩路──在宅醫療

高齡社會有很多觀念需要翻轉,預防、保健、復健等等,都跟治療一樣重要。此外,人到了生命末期,是否可以依然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養中心、安寧病房供不應求時該怎麼辦呢?因此,「在宅安寧」與「在宅臨...

2018-05-01 樂齡生活 

正視死亡,是生命的指南針─尊重「善終權」

正視死亡,是面對生命的指南針;醫護面對死亡是必然,醫護專業應維護生存權,更該尊重善終的死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