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媽媽站出來!找回消失已久的照顧文化

2018-08-01・樂齡生活

文.攝影/李宜芸.好家宅共生文化基金會籌備處執行秘書

在日本北陸的富山縣,以知名的合掌村、立山黑部等風景聞名。這裡群山環繞,環顧四周是綠油油、黃澄澄的稻田與麥田,冬日的雪水滋養著農作物,豐富的農產讓富山成了日本京畿地區的糧倉。

不過,如同台灣許多農業縣市,富山縣同樣面臨人口外移,高齡化甚至滅村的問題。然而,富山縣這幾年卻被評選為日本最幸福的城市之一,也是日本人最想移居的城市,甚至有「日本的北歐」的美名。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在二○一七年與二○一八年分別拜訪了富山縣與周邊的縣市,最初是受到知名的「富山型日照模式」所吸引,進而發現富山縣的魅力:這裡不像北歐,由政府佈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讓居民能安心養老;富山縣則是從社區由下而上地帶動整個城市的制度改革。而這群在社區間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參與社會、促進政策改革的關鍵人物幾乎都是地方媽媽。

富山的「婦妯者聯盟」

一切起源或許可以從二十多年前富山型日照開始發展談起。創辦人護理師惣(音「總」)万佳代子看到社區裡各式各樣的照顧需求,毅然決然創辦混合高齡、身障、幼兒的日照中心「このゆびとーまれ」。

惣万佳代子想打造的是一個讓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間:長輩可以看著下課後的孩子吵吵鬧鬧,感受到生命力,即使是失智症的長輩,也自然而然地照顧起孩子;而另一方面孩子也能夠學習如何與各式各樣的人們相處,尊重並體貼不同的族群。

這樣的照顧模式,吸引宮袋季美、阪井由佳子兩位關鍵人物加入。宮袋並非護理、顧背景,純粹是因為第一個孩子是重度自閉兒,照顧孩子過程讓她相當挫敗,而創建了「ふらっと」,「我希望讓有身障兒女的爸媽還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也能在這裡跟各式各樣的人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生氣。」為了讓更多有需要的被照顧者獲得服務,這三位歐巴桑一起對抗國家機器,最後改變了國家制度,在二○○六年,富山型日照模式正式納入體制內,這三位戰友更有「富山三大魔女」的傳奇稱號。

宮袋季美女士

面對問題,看見社區需求

不過,北陸的魔女不只她們,一旦發現社區的需求,地方媽媽們的力量很強大。

「宮の森咖啡」創辦人之一的加藤愛理子過去在YMCA自由學校(為了讓高中中輟生爭取考大學資格的補習班)教國文二十餘年,後來成立體制外的照顧咖啡館,希望讓所有照顧者來此喘息,更歡迎拒學的孩子來咖啡廳「上學」,也接受父母的諮詢,孩子的父母可以在此放鬆、交流,孩子可以學習與不同的人們相處,逐漸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宮の森咖啡融入社區,與居民共同生活,一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社區居民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加藤說。

加藤愛理子女士

加藤女士周遭的朋友,也都有這樣堅毅的氣質。有兩位原本在體制內機構工作的吉田女士、菊澤女士,也因為受不了封閉僵化的機構,自己創辦「一般社團法人串連(つながり)」,在體制內做著體制外的服務,開設了一間庇護咖啡廳「夢生民」,與常見的庇護工作站身心障礙者排排坐,做著重複的事情相比,身心障礙的工作人員在寬敞明亮的咖啡廳裡工作,與各式各樣的顧客、被照顧者互動,從中學習到與人相處所需的技能。

平井女士

也有一位本來是建築師的平井女士,因為曾在特教學校教過書,離開建築業後自己開了間麵包店,讓自閉症的孩子學習做麵包、當麵包師傅,成了體制外的庇護麵包店。孩子因為做了好吃的麵包而受顧客讚賞,自信心增加,從原本只會用肢體表達,漸漸可以在眾人面前開口說話,這樣的進步讓平井女士感動地說:「開了這家店後,我學習到:人在安心的地方逗留,受到別人肯定後,可以再往前進步。」

而在富山縣旁的石川縣金澤市,西田まち子女士則夢想開設共生之家(為日本體制外的照顧服務,讓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同住屋簷下,在充滿生活味的環境中,彼此依靠、接受照顧,甚至臨終),在金澤找到一幢民宅開設凪之家,從照顧咖啡店著手,支持從事照顧工作的第一線工作者以及社區居民,享用茶點、午餐,恢復活力再回到照顧現場,也在屋子中承接生命的到來與離去。

西田女士

石川縣還有位更有guts的歐巴桑。十六年前的山本實千代是一位單親媽媽,照顧著有障礙的孩子,想找托育卻處處碰壁,最後咬著牙、懷抱著「既有制度有破洞無法拯救大家,那麼就我來吧!」的決心,開放自家公寓來接納各式各樣的孩子,最後乾脆租一棟房子做支援之家,這裡有孩子、有身障者、有無家可歸的年輕人,大家一起在支援之家生活,營運經費完全不靠政府補助,全部自己來。因為處理過各式各樣的事件,山本女士也成為歐巴桑們的百科全書,不管是多困難的個案,只要交給她,一定有方法解決。

或許是因為地處偏遠、資源不若都會區充裕,讓北陸的女性們相當堅毅。宮袋季美說,富山的女性很會忍耐,但是一旦發生事情後,女性力量會爆發,群起對抗不公不義與政府體制。面對問題,她們會聚在一起好好吃東西、七嘴八舌,然後彼此拍拍肩,回去繼續努力解決問題。

這群歐巴桑是另類的「婦妯者聯盟」,看見社區居民的需要,並且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解決社區問題。超高齡社會、多死社會……,在大眾媒體上看起來很嚴重的議題,在地方媽媽們的眼中,或許就是多一點雞婆、多一點關心,一起來幫忙照顧這樣的事。

而北陸這群地方媽媽的實踐,正是日本從去年開始宣告二○四○年要打造出共生社會,希望找回社區「照顧文化」最完美的範例。共生社會希望藉由社區互助的力量,支持社區的每個人,因為你我在某些時刻都是被照顧者與照顧者。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