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打造健康老化的無齡感

2023-08-15・樂齡生活

文/陳怡樺.台南分社社員 圖/組織課提供 插圖素材/freepik

距離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不遠,老年人口占比將達20.8%,每五個人就有一位達65歲以上。今年夏天,台南分社福祉委員會邀請在宅醫療協會理事、祈心居家護理所所長陳柔謙為社員開設一系列健康講座活動,從飲食調整、心理健康等角度出發,學習如何優雅到老、健康老化的無齡生活。
 

培養健康知識與對身體的警覺心

「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都是社區護理的重要工作。陳柔謙認為,社區護理師就像社區的健康守門員、資源媒合者,通常也是發現問題的第一人,運用專業進行健康評估,發現社區需求和問題,擬定解決方案,導入相關資源。「社區護理工作是第一線的工作者,需要很高的獨立性。」陳柔謙的工作內容有時是里長邀約的健康講座,在長輩為多的社區,協助整合長照資源,媒合社福單位照顧弱勢長輩;有時是幼兒園的衛教活動,利用機會教導小朋友簡易運動,如手指操,回家再和長輩互動,一舉多得;有時是婦女成長課程,有時是社區長者健康運動及慢性病預防保健。

社區護理師進行衛教時,相當於站在醫療第一線,引導民眾往正確的下一步,建議大家事先調查自己所屬地區的社區護理師有哪些資源可善用。「讓長輩要有正確的健康知識,培養警覺心,非常重要。」陳柔謙以小中風的前兆為例,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單側;突然口齒不清或聽不懂他人的話、舉步困難、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等,都是判斷的基準,千萬不要輕視忽略任何徵兆。長年在社區進行衛教的她,也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通常女性只要有不舒服感,主動就醫的意願較高,男性則容易拖延。她也經常苦口婆心對長輩說:「真的不舒服先去附近診所掛號,第一線醫師發現不對勁,通常會馬上協助轉診。」讓民眾學會預防,不等遇到問題像無頭蒼蠅,是社區衛教的工作重點之一。

 

自我預防與自立是老後生活之本

上有老、下有小的四、五十歲是人生階段最忙碌、也最巔峰階段,卻也是容易忽略照顧身心的時候。「培養個人的健康容量(capacity), 好比水庫需要定期清淤,才能維持水庫的容納量,遭逢乾旱能撐久一點。如果不定期清理,就像任意揮霍健康,自我健康的耐受力當然就差很多。」陳柔謙強調,如果及時發現身體的小狀況,及早應變,「預防」是關鍵,由前端的預防與保養,能有效延緩未來臥床的可能。另外,國民健康署針對40至64歲的民眾,提供每三年一次免費健檢,有家族病史者更應積極應對,拋開「不檢查就沒事」的鴕鳥心態。多數國人都過度依賴醫療服務,比如患有糖尿病,覺得依賴藥物控制就好,忽略從改變日常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運動習慣的重要性,醫療是後端補救行為,每個人都應該負起自我預防的責任,可惜的是大家常忘記為自己負責。
 
優雅老化從維持生活能力、積極運動開始。
根據統計,國人臨終前平均需臥床高達8.04年,如何好好活著是一門不論年齡都必修的課程。「曾遇過一些長輩抱著『我生病了,需要有人來服侍』的心態,寧可坐輪椅,不願意走路,不積極復建,也曾遇到原本能自主進食,依賴移工餵食,甚至連手部肌力越來越差。」看過太多個案的她認為,一個人面對健康的心態,也反映了個人的生活哲學,學習如何把握當下、如何規劃未來,是面對老化生活的態度。近年來,陳柔謙也有觀察到,青壯年族群對於健康自主、自立生活的意識越來越高,也看到身邊許多退休長輩努力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積極運動,她認為這些都是好的開始。
 
自己烹飪不僅吃健康,同時活絡肌肉。
不論是「預防勝於治療」還是「要活就要動」,這些看似老生常談,卻是最難的堅持。如何擁有優雅的老年生活,只在一念一瞬間,記得定期做健康檢查,然後起身動一動吧!


(首圖圖說:陳柔謙在2023 南社福祉生活保健室系列的肌力實作課程。)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