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餐桌,一籃菜的勞動群像!

2013-08-13・本土農糧 麥田與雜糧守護

文/潘嘉慧、蘇琪 圖/潘嘉慧、阿春、王巧溱

從產地到餐桌,且讓我們跟著一籃菜去旅行,看見沿途中接力的每一雙手,一起拼貼出屬於合作社的勞動群像!

農友-汗水與泥土交雜的勞動現場

清晨五點,天色微亮之際,農友林新民開著貨車載著前一天下田採收的蔬菜,今天他要送到台北倉庫的菜有高麗菜、蘿蔓A和包心白菜。前幾天的雨滋潤了土地,卻也讓農田裡來不及採收的蔬菜受到水傷,林新民指著白菜說:「前幾天送到中倉的白菜一顆約有兩斤重,今天這些大概要三顆才夠兩斤了。」因為大雨讓外葉都爛了,除了全家人一起投入搶收的行列,還必須花更多人力在整理上,把水傷的外葉剝除後白菜頓時也小了一號。在產地,農友不論天晴下雨,都必須與農作物為伍,播種、除草、施肥、抓蟲、採收……,在栽種過程中付出實質的勞動,採收後自行運送下山,從尖石運送到北倉需要四個多小時車程,這些是我們看不見的勞動現場。

合作社有部分農友會自行載運蔬果到倉庫來,以台北為例,新竹、桃園以北的農友,例如陳碧郎、羅彌迦、林呈祥等都是親自把蔬果載下山來,然後順道把理菜媽媽們挑撿淘汰的外葉載回去,做為堆肥使用。距離較遠的農友有的採貨運配送,或送到在地的蔬菜集貨點由菜車運到三重果菜巿場,每天天還沒亮的時候,物流司機張樹大哥負責把一箱箱蔬果接回合作社。

116p0201(600)

檢驗人員-低硝酸鹽把關者

蔬果來到合作社後, 先由驗收組同仁確認重量及蔬果狀況無任何異狀,便由檢驗室人員從整籃蔬果中隨機採樣,進行硝酸鹽檢測。早上檢驗人員就在驗收區和檢驗室間穿梭,而檢驗室裡果汁機的馬達聲不斷,每一批蔬菜經過切碎、混合、打汁、以硝酸鹽試紙檢測、紀錄等一連串流程。每一位農友的每一批蔬果都必須通過硝酸鹽檢測,確認數值在標準之內才能出貨。

理菜阿姨-挑三撿四 包出一片天

早上不到八點, 理菜區的阿姨們早已穿起清一色的墨綠圍裙、戴上手套、拿著小刀,在白得發亮的鐵皮長桌兩側嚴陣以待。農友送來的菜為了保鮮會先存放於冷藏庫裡,理菜阿姨們得和時間賽跑,每天早上八點,理菜阿姨們在組長的分配下迅速就位,這一區是高麗菜、那一區是地瓜葉,一點也不含糊。接著,阿姨熟練地挑菜、切下受損的部分、秤重(阿姨特別叮嚀只能多不能少)、再仔細地包起來,理菜阿姨像化妝師一樣把蔬菜水果整理得漂漂亮亮,希望社員買得高興、吃得開心。

然而,理菜並不輕鬆,因為每天的菜量與品質都不一樣,天氣熱蔬菜容易爛、有些瓜果表皮易刮傷,菜量最多的星期日,阿姨們甚至得加班到晚上八點才能離開。但是,對於理菜阿姨來說,最困擾她們的莫過於挑菜了,阿姨說:「這些農友都跟我們合作很久了、很有感情,每次天氣不好,蔬果賣相不佳,在挑菜時都很心疼,一方面知道這是農友辛苦的結晶,另一方面得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社員,有些菜賣相不好但可以吃,都不知道要不要挑掉。能夠吃到這些蔬果真的是福氣,很希望社員可以好好珍惜。」

司機-裝載安心食材的運轉手

七點鐘不到, 合作社的出貨碼頭一籃籃前一天包裝好的蔬菜,已經按照路線排好,列隊等著司機們把它們裝載上車,不到十五分鐘,原本佔滿籃子的碼頭一下子淨空,貨車一台接一台出發,籃子裡的蔬菜開始了今天的旅程。第一批出發的貨車準備前往站所,而我今天隨車的路線依序到景美站、公館站、東門站後返回, 載我的司機蕭凱聰說:「每車最多可裝下約六十五個籃子,如果裝不下的,就必須隨第二趟乾貨配送。」貨車抵達公館站,司機熟練地倒車入庫,卸下籃子後,一排排送進站所,循著熟悉的路徑,將蔬菜送到籃菜理貨區,然後再將水果籃拖曳到另一處秤重的小空間,此時汗水已經悄悄從黝黑的臉龐滑落。

負責配送班個配的司機則在早上九點出發,不同於站所定點路線,班個配的司機對於市區道路的熟悉度要更高,且清楚每個社員需求,同時路上的臨時狀況也較多,司機蔡明福說:「他的習慣是出發前先初擬今天路線,把每個點的順序寫下來,一方面讓路線在腦中清楚的跑過一輪。」但他們最怕的還是遇到沒人接貨的窘境。

站務人員-圍裙下,堅毅的第一線

每天和社員第一線接觸的站務人員,早上在鐵門還沒有拉起營運前,公館站一籃菜的理貨區裡,四位輪值的站務默契極佳地開始把蔬菜一一分裝,一人負責分配、秤重標價,另一人負責把菜分進不同顏色的籃子裡以區分大小籃菜,多餘的蔬菜則由另外兩位清點、整理,確認好籃菜裡的菜色後,放上籃菜專區,等待預定的社員取回。四人小組花不到半小時,完成了大致的理菜工作,接著處理水果、昨天剩餘的蔬菜、寫標示牌……,忙碌中時間過得飛快,緊接著準備迎接今天第二車乾貨、冷凍品的到來,一邊理貨,一邊社員的詢問電話不斷進來,櫃台也開始結帳,早上的站所忙碌卻又活力十足。圍裙下,每個人用自己的堅毅,展現勞動的美!

班長-回到最初的人際互動

「班」是最基礎的共同購買合作實體,真正落實計畫性消費的一群人,班長與班員分擔理貨、收款、帳款訂單整理等工作,再由社員到班取回,共同分攤勞務的過程中,也一起分享生活、經驗交流。

跟著司機來到氧化鐵班長李旭登的家,班員最多時達三、四十人的他,跟我們分享當時的情況, 每週由兩位班員輪流幫忙理菜,社員取菜時也採自助方式,拿取完自己訂購的產品,核對清單無誤則自己在竹筒中投錢找零,全然的信任大家。目前氧化鐵班的班員多為慈心華德福學校的家長, 下課了接小朋友也會順道過來取貨。李旭登一邊理貨,一歲多的小兒子在一旁好奇地也想幫忙, 他忙著確認送到的產品與訂單是否相符,一有出入馬上與訂單組詢問,分配好每個班員的貨品,計算好清單與帳款,以利取貨時收款。班可以說是社區中的義務勞動的一群人。

社員-廚房裡翻動鍋鏟的那雙手

一籃菜的旅行即將在餐桌上劃下句點。當社員拉著菜籃載回滿滿的蔬菜與食材,與家人一起享受煮食的樂趣,帶著小朋友一起在廚房挑菜、料理,當煮食的過程是家人們共同分擔而不再是一個人的責任時;當煮食是一種分享,分享自己的經驗且樂在其中,那雙廚房裡翻動鍋鏟的手也變得輕盈。

我們希望透過影像、書寫,讓每一個環節的勞動價值可以被看見和肯定,從生產者、硝酸鹽檢驗、理菜阿姨、司機、站務、班長與社員,每一個人辛苦汗水串起了合作社的良食供應鏈,於是我們才可以和家人一起在餐桌上享用安心健康的一餐。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3年5月116期。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