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煮、開心吃─共食是最好的親子活動

2012-04-05・綠食育 理想的午餐

文/李孟瑩 插畫/池依林

有一天,老二阿禎撒嬌地說:「媽媽,好久沒吃到妳煮的咖哩了!」我一邊暗自竊喜,一邊思索要如何趁著機會兜她一起做菜,馬上想起社區門口的店有供應無農藥栽培的蔬菜,就興高采烈地邀她一起去買菜回來煮。孩子果真是需要動力的,由身體而來的呼喚,就讓平常只顧著玩的孩子,有一股想要做菜給自己吃的衝勁。「好,拿著購物袋,我們出發吧!」

現在人的生活,已經很少像以前農業社會,每餐都開伙,加上外來飲食文化盛行,街上泰式料理,焗烤義大利麵,日本料理店,琳瑯滿目。一家人上館子,事先不用備料,吃完又不用洗碗,媽媽不用辛苦,也是挺開心的。

農民用心種、我們用心享用

我不是很善於料理的媽媽,對料理的興趣也不高,也許是小時候成長的經驗讓我覺得,煮飯是「做家事」。來到合作社後,遇到很多一講起料理就眉飛色舞的社員,排行老大的我開始覺得,我的成長一定缺少了一點什麼。

以前外食的時候,我總是只選有瓷餐具的店去吃,後來發現還有洗劑的問題,為了避免吃入過多環境荷爾蒙,有時候我甘願拎一籃子的餐具出門,用完了回家再洗,但這都還只是注意到身體健康的部份。看了《玄米老師的美味便當》這套漫畫後,了解到「種菜煮菜的人的用心」,才稍稍修正一下,不要只想著身體健康,用餐的心情也很重要,否則好的食物,沒有好的心情,吃下去也對身體不好呢!

一家人如果能從一起採買,討論要吃什麼菜,一起切切,洗洗,一邊聊天,一邊做菜,一起看每一道菜成形,那樣的喜悅與成就感,曾經讓我們家小孩,即使不喜歡的菜,都因為是自己切的,而願意「吃一口看看」。未滿五歲的老三阿娥,有一次幫忙洗米,做媽的我忍住腦中不斷閃現的話:「啊!米掉出來了,好可惜!」放手讓她去試,去貢獻一己之力,希望她可以透過參與得到成就感,讓她在煮飯料理之路走得順暢。

雖然我們家沒有特別的信仰,也沒有讀四書五經,但每當要開動的時候,我不忘帶頭感謝我自己,感謝每一個幫忙的小孩或大人。久而久之,有時候帶頭先感謝的,就有可能是孩子或爸爸,一點都不勉強。現在我有時候還會加上一句:「謝謝種菜的農夫」呢!

吃飯是一種享受、不是比賽

在我們家,「飯沒吃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沒有人會被念,因為我們夫妻倆覺得,孩子必須要清楚自己身體的感受,與自己真實的感受在一起,吃飯才能達到它最大的效益。我們也不會在吃飯的時候,「比賽」誰吃比較快或「比賽」誰吃比較多,因為「吃飯是一種享受」啊!

外食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不知道要吃什麼,身體會出現一個吶喊的聲音:「我好想吃有一堆蔬菜的湯麵啊!」通常那天我一定水喝太少,蔬菜也吃太少,於是,馬上行動,為自己好好煮一鍋外面買不到的麵吧!

希望大家每一餐都能不但吃得健康,還能「用餐愉快」!(作者:北北分社班員、月刊編輯委員)

原刊登於2012年04月103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