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共購美談 在新的世代流傳

2017-07-01・回歸合作的初心

文.攝影/彭桂枝(現任第六屆新竹分社社員代表)

▲講師陳麗芳分享50 分鐘內一鍋到底完成油飯,她鼓勵社員多動手作,對食材的掌握就越能得心應手。

一九九三年,承繼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珍愛臺灣土地及環境永續的社會運動精神, 合作社前輩們開啟了共同購買的事業體。期間由公司型態轉變為現今的合作社型態,前輩們為合作社奠定了美好的基礎。經過二十多年, 合作社年利用額約新台幣十四億,社員人數成長至七萬餘人。

但合作社在二○一六年,卻呈現利用額成長停滯的情形,原因歸結為:一、整體經濟狀況不佳。二、與合作社相近的通路也日漸增多,社員有更多的選擇,也直接及間接影響在合作社的利用度。三、過往合作社努力推動所開發出的議題性產品及概念,例如:非基改豆製品、再生衛生紙、支持臺灣本土小麥復耕運動、添加物限定⋯等,在各個通路也可見到,甚至有時候其他通路的研發還比合作社更具有區辨性。

讓共購美談,在新的世代流 (3)

▲新竹分社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有效社員年齡層

承此,新竹分社思索著合作社與其他通路的差異到底在那裡?合作社強調每位社員都是出資者,社員要自助及自主,願意主動認識產品,願意參與合作社經營;但現實狀況裡社員是這樣做嗎?合作社因社員共同需求而生,但社員對合作社共同購買的理念是否有足夠的理解?社員對合作社的忠實利用度又是如何?新竹分社二○一六年有效社員數為七千四百零一人,預估二○一七年成長為九千人。社員的成長會提升利用忠誠度嗎?會帶動利用額的提升嗎?會認同合作經濟,並化為組織動能嗎?

面對種種問題,我們相信《菜籃子革命》的美談及改變社會的動能,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消失。藉由共購計畫的推動,希望能帶領社員認識合作經濟以及產品理念,進而匯集社員共同購買的力量,提高社員對合作社的忠實利用。

三大委員會擬訂共購計畫

二○一六年中,分社營委會議上,時任編委會主委詹武龍提出應針對合作社現況,重新釐清組織經營方向;八月,分社營委會責成工作小組,集合分社主委、組織課課長及職員,以及三個工作委員會主委,開始進行討論及蒐集數據,並於分社營委會歷次會議提出分享及討論。二○一七年初,合作社改選,新竹分社的共購計畫並未停止。選後,我們提出專案年費企畫書,預計分兩年執行專案。

擬訂工作方向如下:

1.結合合作教育並行,使社員藉由共購計畫,提升對合作經濟的認同。

新年度開始時、規劃次年度預算時及年度終了時,新竹分社都會安排共識營及分享會,進行合作教育課程、分區討論及分享。產生共識後,各分區及工作委員會修訂工作計畫及預算。

社員基礎課程部分,過往可能是受限於對題目的想像,合作教育一直都很難推動。因此共購計畫的規劃是先針對地區營運委員及解說員,進行「合作共讀會」、「合作想想」及「我們合作社」課程。希望藉由委員的培力,將合作理念帶入各項課程及會議中。

2.結合社務(地區營運)及業務,活絡合作社組織動能。

分社編輯、生活材及教育委員會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和組織課及分區委員會協力,在共購計畫構思時也再次被釐清。

◆編輯委員會:架構平臺,培力編採人員。

過去三年,編委會經營了部落格及粉絲頁,每年進行編採人員的培力,培力後的寫手回到各分區擔任重要時刻的紀錄,所紀錄的內容又再次回到各分區的網路社群空間, 一點一滴地累積地區營運委員會的活動歷程。

◆生活材委員會:蒐集社員對生活材的意見。

生活材的傳統角色是認識及傳達合作社的產品理念、反映產品的開發需求及利用情況。在共購計畫中,我們規劃了社員聊天桌及網路社群意見彙整的工作,生活材由此蒐集社員各式意見。

◆教育委員會:社員教育推廣。

教委會的傳統角色是遵循合作社產品理念、環保教育、合作教育的主軸,規劃社員基礎課程、解說員陪伴及議題志工的經營。在共購計畫中,教委會提供課程教材及講師,供分區申請。另外,也根據生活材蒐集的意見,安排教育課程或文宣回應社員疑義。

我們希望藉由角色的釐清及新工作方向的嘗試,使分社更具有組織化的動能,共同推動合作經濟下的共同購買。分區提出申請計畫時, 工作小組在分社營委會前會溝通理念及執行方式,希望落實共購精神。雖然繁瑣,但是各分區也在這過程,更釐清概念。許多乍看之下是產品及料理分享的課程,但因各分區都扣著主題設計,因此產生了收攏注意力的效果。

3.透過主要品項共購力集結, 創造社會經濟的效益。

社內一千多種品項,每個品項的開發都有背後的故事,也都值得推廣。工作小組選擇三個品項:米、蛋、豆及雜糧,再搭配分區委員會的自選品項進行推廣。

因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對米食的需求量降低,因此社員數及利用量並未成比例。二○一七年,新竹分社七千多位有效社員的利用量僅能支持一位農友一年的生活。

蛋在合作社的利用量大,承繼前輩的理念,我們鼓勵社員利用動物福利蛋。有快樂的雞,才有健康的蛋。因此課程著重在認識動物福利蛋及雞蛋生產者。豆類及雜糧則是繼續推動非基改理念,支持臺灣本土雜糧復耕。持續加深社員對非基改的認識,並且鼓勵社員支持本土雜糧。

工作小組提供利用情況的數據分析、三大品項的推廣教材,結合共同文宣,以及八大分區委員會的創意產品教作和理念課程。希望讓社員深度認識合作社產品開發的故事,以及社員參與共同購買行動的歷史意義。

讓共購美談,在新的世代流 (2)

▲講師楊婷琪分享蛋白質大變身,內容有蛋白質的分子介紹、攝取建議、美豬及美牛的問題、雞蛋的保存和料理小撇步。

執行專案期間,工作委員會進行數據分析及目標設定時,也體會到職員的辛勞,以及新竹分社的利用現況,更有助於課程規劃的設計。在大型企劃上,工作小組也規劃了「米蛋豆主題文宣」,提供各分區張貼及網路宣傳運用。並在暑假期間進行「合作社與我」的主題徵圖及徵文,鼓勵社員參與,盼能串起社員和合作社更多的生活連結。

分區共購計畫

今年四月至六月,共有龍潭、竹北、桃園及新竹等分區申請共購計畫。龍潭分區在區年會時,以動物福利蛋為主題,分享《想生金蛋的母雞》綠繪本,並辦理煎荷包蛋大賽,知識性及趣味性兼具。

竹北分區以「廚房新手的安心料理」結合料理教作、產品、環保及合作教育於每週兩小時的課程中,在不同的時間辦理( 週一、週三下午、週四、週六早上),提供社員參與課程的機會。開辦以來引起社員熱烈迴響。講師姜淑禮和葉雪霞三個月下來,分享超過一百道料理的食譜。很多人建議淑禮應該標註智慧財產權,淑禮總是不在意地說:「如果這些家常料理的食譜能讓大家更願意自煮,歡迎分享,我們不在乎智慧財產權,也不怕撇步被學走,我們很厲害的! 」講師葉雪霞在最後一堂課中,與社員分享:「料理是傳承,我傳承自我的祖母、前輩,今天我教給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在家中繼續傳承下去,讓食物的美味,留在每代人的味蕾裡、記憶裡, 也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竹分區則扣合米及蛋的主題,規劃「飯飯之交∼油飯教作+米食文化」及「溏心蛋+蛋白質大變身」課程。參與的社員回饋,除了產品教作外,可以習得產品知識是很棒的經歷。

桃園分區則是針對豆設計了「基改講座+豆製品料理分享」,邀請社員及週遭里民參與課程。社員在課程中也澄清了許多網路流言,例如:彩色甜椒、彩色玉米、紫地瓜不是基改,而是品種不同。接下來的暑假及下半年,新竹分社八大分區還會繼續規劃針對米蛋豆及自選品項的精彩課程,歡迎社員一起來學習,動手作料理,集結共購力,共創合作社的新頁。

小結

一九九三年開啟的菜籃子革命,讓我們看見家庭主婦們集結的力量不容小覷,我們可以透過消費的力量改變世代。相較前輩創舉,二○一七至二○一八年新竹分社的共購計畫規模雖小,但期盼經由加深對合作社的認識及三大品項共購力集結的練習,讓新一代社員參與共同購買的歷史意義,讓前輩的美談及行動,在新的一代繼續傳承!

新竹分社共購計畫 組織分工

【分區】

1 執行共購計畫,以及反映執行情況。

2 蒐集食譜、各品項利用方式。

【教育委員會】

1 規劃套裝課程內容,供各區結合共購專案申請。

2 共購會議召開及合作教育規劃,凝聚各區共識。

3 回應社員Q&A(文字、課程規劃)。

【生活材委員會】

1 協助擔任社員聊天桌的推動角色,蒐集社員意見。

2 依共購案設定的推廣品項,協助向總社生活材委員會尋求生產者故事、影片等資料。

3 蒐集專案執行期間,社員提出的產品Q&A,彙整提供總社生活材委員、共購專案小組。

【編輯委員會】

1 規劃二○一七年影像編輯、寫手培訓課程,培養出各區的活動記錄家,增加活動的豐富度。

2 規劃徵稿、徵圖活動,廣邀社員參與。

3 共購圖稿文宣設計監督。

【新竹分社 分社營運委員會&組織課】

1 確認各品項供貨充足,參考預估成長量,提前與相關部門溝通進貨量。

2 活動期間,協助各站之間調貨,確認各站各品項存貨充足。

3 確認各站所共同協力向社員推動此專案。

4 協助將活動訊息刊登於新竹分社FB、週報。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