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時代前端的環保媽媽  姊妹結盟,不改初衷

2023-05-17・社內大小事

文、攝影/于有慧.第八屆理事

主婦聯盟的共同購買源於三十多年前的環境關懷。台灣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政策上路,是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人徐慎恕、王保子帶領的「環保媽媽」努力奔走,獲政府認同才全面推動。這些積極的志工,多數是共同購買最早的支持者,胡雅美正是其中一員,產品開發、組班擔任班長,都深入參與。2008年她代表基金會與合作社締約,共用「主婦聯盟」名稱,維持姐妹般的關係。
 
十多位基金會環保媽媽多年來感情不變,每月在雅美家聚會。(照片提供/謝璧如)

推動減廢及資源循環的時代先鋒

33年前因身體不好,胡雅美提前從學校退休,卻一頭栽進環保教育推廣,第二人生更加精彩。由舊識引介,退休不久加入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教中心,主辦農委會水保專案,辦活動、招生、培訓志工,不只如此,雅美也去動物園當志工,成立植物園生態保育志工團,無意間從報上得知主婦聯盟基金會推動資源分類、垃圾回收,主動加入擔任義工。
 
胡雅美在台北植物園解說生態。(照片提供/胡雅美)
雅美把在環教中心學習到的知識、訊息、人脈及志工培訓制度帶進基金會,投入環保委員會,和其他十多位委員一起關注生活環保,執行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專案。她們打開一包包垃圾,秤重、記錄,發現三分之一可再利用、三分之一堆肥,不能處理的極少。後續向台北市環保局申請廚餘堆肥示範區計畫,雅美擔任廚餘堆肥班班長,收集附近40多戶家庭廚餘,由專人送往兒童育樂中心專區處理,當時台北市有20 多個社區參與,台大園藝系鄭正勇教授還研發肥土菌,讓廚餘快速分解。

環保媽媽們也關心廢油問題,實地訪調發現攤販、小飯館多直接倒入水溝,餐廳由專人收取,流向不明,廢油若經氫化再製有害健康,亂倒則污染環境。她們一方面對政府施壓,也參觀肥皂工廠,部分媽媽甚至到日本學習廢油作皂,努力自製環保家事皂,這也是主婦聯盟合作社環保家事皂的由來。又當年台北市環保局維護市容專案,媽媽們也擔任觀察員,早、中、晚不同時段查哨,協助政府公共垃圾桶設置決策。她甚至當過公廁檢查員,志工的力量讓公廁衛生問題獲得改善。憶及當年每週開會,認真探討問題並且動手改善,推動不漂白再生衛生紙,不只少砍樹,更因再生衛生紙易分解,可直接沖進馬桶,減低污染及垃圾量。

當年,環保媽媽的生活環保實踐,社會高度關注,志工們經常受邀宣講,上電台、電視,也在幾家報紙寫專欄,推動生活環保理念,胡雅美說:「曾經一天跑六場!從早忙到晚。」
 

把醜菜留給自己

共同購買最早是從基金會消費品質委員會發起,基金會志工媽媽常跨組幫忙。林碧霞和翁秀綾上山看原住民農友,雅美會跟著去評估水保狀況。志願當班長,挨家挨戶找班員,當時住景美老公寓四樓,最多時有17位班員,接菜、分菜、聯絡班員、算帳,常忙到晚上九點才能吃飯。女兒范力勤補充,「以前菜都放一起,家裡要準備很多袋子幫忙分裝,通知班員,當年沒手機,有時人來,菜還沒有來,班員就在家聊天分享;有些班員來得晚,一按門鈴就衝下樓把菜拿給班員」,范力勤回想當年課業壓力大,並不開心在家幫忙分菜,而且「媽媽都把最醜、最不好的留下來」。

共同購買早期菜況不穩,班員常嫌不好吃或不會煮,就要「賣給雅美!」雅美忍不住哈哈大笑,先生當時對共同購買的菜也搖頭,「這些菜根本鴨子吃的,我們還吃?」雅美說:「菜不好看,但知道這是好東西,更多人參與,可造福人,也造福土地」。
 

母女攜手以共同購買行動愛地球

參與基金會十多年,從環保媽媽志工到董事、主婦聯盟合作社第二屆社員代表,2008年雅美出任基金會董事長,與合作社當時的理事主席陳岫之締結姐妹會,共用「主婦聯盟」名稱,「合作社也承諾飲水思源,每年回捐100 萬給基金會」。
 
胡雅美(右)與女兒范力勤到站所採買。
力勤稱媽媽像是腳踩風火輪,「30年前去自助餐就自帶餐具,我們都覺得丟臉,現在回想,覺得媽媽和阿姨們真的很先進。」

或許是曾任國小女幼童軍團長,認識植物、關心環境一直是雅美的最愛。她謙稱「能做就盡量做」,其實這20多年的志工生涯已影響很多人,連女兒也笑稱「自己和媽媽從平行世界變成一顆行星」,母女距離更靠近了些。力勤每週會到站所採買,也和朋友分享「源頭減量」,若做不到減量也要減容,把紙盒、空罐壓扁再丟,「減容減量就是做到世界公民小小的責任,這件事很重要。」她這麼說。
 
胡雅美到武功國小帶孩子種菜,做食農教育。(照片出處/《真食育》,天下生活出版)
(首圖圖說:胡雅美從主婦聯盟基金會參與到合作社。)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