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顧好「菜攤」 新手社代楊蕙如 參與社務幕前幕後大小事
2025-04-28・給孩子們的五感食物印記
文字/于有慧(第九屆理事) 圖片提供/于有慧、楊蕙如
合作社和一般企業最大差別在於,社員不只利用產品,透過民主機制,也能參與決策。「想要顧好我的菜攤!」淡水站社代楊蕙如道出為何積極參與社務心聲。蕙如和許多人一樣,為了好食材而來,十多年前,她為一歲的孩子尋找優質排骨熬湯煮粥而入社。一開始是班配,幾年前,因淡水站傳出可能閉站,激起了她的危機意識,因不想失去最信任的「菜攤」,蕙如也開始投入社務,幫忙站所。一開始協助地區營運管理站所臉書粉絲頁、辦課程、辦活動,2023 年底參選社代, 承擔更多責任。2024年,淡水站遷站,淡水地區營運與站務合作無間,新入社人數與利用額雙雙持續增長,相較多數站所新社員成長停滯,淡水站的表現相對亮眼。
參與社務三部曲:學習、參與、分享
上班、照顧家庭,如何還能分出時間與精神顧及社務?本身學設計、新手媽媽時代即常在網路上分享育兒經驗的蕙如說:「其實並不會花太多時間。」每天上班前,只需花個大約二十幾分鐘,在站所粉絲頁發文、轉貼文章。為尋找素材,也滿足個人好奇,蕙如對合作社從生產到銷售系統都有興趣了解,勤於瀏覽官網、查找資訊,也認真學習,像品管、認識產品、蔬菜、生產者的課程,如有錄影,都會在下班後補課,這些學習也都成為後來蕙如向社員宣講的養分。蕙如也常週末在站所開課,相較職場上的任務, 站所活動相較單純。「想做的事,我就去做,很多其實並沒有把握。」蕙如說:「這是合作社最棒的地方,容許實驗,鼓勵嘗試新的做法,把想做的事、想開的課都拿到區會提案,區會通常會支持,也會來幫忙,大家協力,一起完成。」當選社代,蕙如的社務參與跨出站所,肩負更多責任,也被賦予更多能量。
2024年3月第一次參加社代大會,會前研習討論、會議中聽取營運團隊業務簡報及未來計畫,過去許多心中疑問迎刃而解,而合作社資訊透明公開,「聽到合作社利用額16億,卻只有1千萬結餘,讓人驚訝,這證明合作社真的沒有想要賺錢!」她表示:「因為有這些第一手數據和報告,我更確信合作社本質,也能更有信心向路過站所的人或是親友同事介紹合作社,『我們不是有機店,我們是合作社,不以盈利為目的,我們沒有要賺錢,打平就好,我們是把最大的利潤都給農友和生產者』。」
上班族社代 熱血對外推廣
2024年淡水站搬遷,新地點自然吸引新客群,蕙如說,「社員能做的,就是當有人經過站所的嶄新店面,我們要能吸引他們進來看看。」熱情的解說,吸引不少人感動入社。又為了把握第一年黃金期,讓新社員留下,蕙如發起「蚊子主題館短講」,每週一天,利用下班時間,大約5點半到7點半,在站所向新社員介紹合作社,分享之前學習到的產品知識、合作社的產銷系統,尤其是蔬菜,「沒想到有人是這樣在種菜,是這樣在保護農友,是真的在維護產品安全。」


烏托邦體系 需要大家齊心守護
蕙如用「烏托邦」形容合作社運作,「原來真的可以用這種方式生產健康安全的產品,社員真的可以對經營、對產品表達想法,『參與』像是為家人在顧著菜攤,支持著我願意多付出來守護它。」
全心投入雖然疲累,蕙如總是想著:「如果多做一點,淡水站就能更穩固;支持這樣的產銷系統,能維持更多生產者的生計;支持更多好產品出現……」而蕙如的努力也感染到其他地區營運夥伴,她計劃把自己整理出來的工具與其他分社分享,想給大家勇氣,量力而為。她說,重要的是「用真心話打動人」,雖然不是每個嘗試都成功,但我們都在努力付出,這樣就值得了。
忙碌上班族產品利用經驗分享
蕙如最愛的產品是紅豆年糕,2025年的年貨預購訂了8個。合作社的紅豆年糕,讓蕙如想到小時候吃阿嬤煎赤赤年糕的幸福滋味。對上班族或沒時間下廚的社員,蕙如推薦合作社新推出的幾款小包裝湯品、米漢堡,簡單複熱即得溫飽。她也推薦蒸肩胛肉,電鍋外鍋一杯水蒸,跳起來燜30分鐘就可做白切肉,蒸肉的湯汁留下炒菜或當作煮麵的湯底,一點也不浪費。每年三月下旬,合作社年度盛事社代大會登場。合作社和一般企業不一樣,社員不只利用產品,也透過民主機制參與治理,上班族也不例外。新手上班族社代楊蕙如說,合作社資訊透明,從社代大會理解合作社經營狀況,讓她更有信心向更多人分享合作社的價值理念。

「一籃菜|真心話」EP130∼「新手社代看合作社民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