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為地球留淨土 簡德源養蜂從農50年

2022-09-14・為地球留一塊淨土

文/潘嘉慧‧北南分社社員 攝影/高凱新 插畫素材/ freepik.com

初中一年級簡德源開始在自家農地種稻米,至今快50年,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一直記得阿公說:「人不親土親,只要肯用心,土地絕不會讓人餓肚子。」
 
這塊田區從簡德源初中時耕作至今,超過50年。

我們只是地球的過客, 要留給後代子孫可以生存的環境


烈日下,簡德源打赤腳戴著斗笠,踏在這片從小伴他長大的土地上,一邊跟我們述說當兵時的故事。他說,當兵時遇見來自南部的囝仔,聊天中才知道他家的農地平整,可以用機具輔助耕作,種七甲地只需五個人力,每甲平均可收成一萬二千斤稻穀;而自家沿著山坡種植的梯田全依賴人工,一甲半農地投入八到九個人,有五、六千斤的收成量就已經算很好了,投入人力多,收成量卻不到別人的一半。簡德源退伍回來跟阿公說:「稻仔袂當佈,不是我貧惰。」(台語:稻子不能種,不是我懶惰)但傳承五代的農地, 怎能輕言放棄, 他知道靠種田很難維持生計,所以一年當中九個月到外面做水泥工,三個月回家耕作,維持地力不讓田地荒廢掉。
 

守護農地的堅持與傳承

1983年,因為國人飲食西化,稻米需求降低,政府鼓勵休耕轉作指定經濟作物,但北部不適合種植水果,三芝有部分農家改種柚子,或乾脆讓農地荒蕪。少了農藥的毒害,反倒提供蜜蜂良好的生長環境,因此簡德源開始養蜂採蜜,並在中部荔枝與龍眼開花期移動蜂箱採蜜,像游牧民族般,逐花蜜而居,這也是「牧蜂農莊」名字的由來。
 
柚子樹下有整排蜂箱,簡德源說:這裡是新兵訓練中心。
現在兒子主要負責養蜂及蜂蜜推廣,除了在不同時節移動蜂箱到蜜源所在採集蜂蜜,大兒子簡誌良假日勤跑市集,希望將自家養蜂經驗分享給更多民眾,同時也成為食農教育及環境教育講師,為參訪的民眾或是學生們解說導覽。養蜂之後對於環境與氣候的異變感受特別深,簡誌良說:「人類不是要救地球,而是救自己。」
 
蜜蜂對環境十分敏感。

茭白筍田生態豐富

兒子稱簡德源是農莊裡的老長工,農場裡的作物都是由父親負責照顧,十月、十一月即將採收的赤殼茭白筍主要供應給主婦聯盟合作社。簡德源走進茭白筍田,隨手一撈就有滿手的蜆仔,他說這是水質乾淨的指標,接著又指著不遠處鳥兒用筍葉作巢,一小塊田區就有三個鳥巢,看來鳥兒也很喜歡這個環境。簡德源以有機方式栽種茭白筍,人工撿拾福壽螺,儘量維持生態環境自然,雖然產量不及施用化肥來得多,但有通路穩定支持,才能讓農民專心種植不必擔心銷售。
 
從茭白筍田中隨手撈起滿手的蜆仔,是生態指標之一。
農莊旁的茭白筍田生態豐富,鳥兒開心築巢。
茭白筍從小滿、大滿節氣後開始種植,簡德源說看到月桃開花就要準備種下,而到了秋天芒草開花時節開始採收。當天採收完,抓緊時間整理,一支支篩選分級,兒子簡誌良說:我們總是把特優等級的茭白筍留給社員,趁新鮮於採收當天送達北倉,讓社員拿到最鮮甜肥美的茭白筍。
 
夏日高溫讓茭白筍葉片枯黃,染上熱腐病。

水旱輪作 復育水梯田

巡完茭白筍田,簡德源領著我們繼續往水梯田走去,上下兩塊田區的水稻已開始結穗,這裡本應種植桃園三號,採收後供應給主婦聯盟合作社(下稱合作社)。因為梯田無法機械化耕作,往年全倚靠一群7、80歲的老幫手們以傳統手法插秧,但他們跟簡德源說:「大頭仔,你嘛毋通按呢舞。」(台語:你不要這樣搞)表明年紀大了沒辦法再幫忙,今年只好商借一部手推插秧機,嘗試用機器插秧,而秧苗擠得太密,導致插秧後存活率不到1/3,在四月底全部用鐵牛車犁掉重新種過,當時緊急跟農會採購稻秧,只剩台南11號可供種植,因此無法供應社內原本議定的米種,期待來年能夠吃到來自水梯田的桃園三號芋香米。

稻米收成後,秋冬種植地瓜及短期葉菜類作物,都有供給合作社,但露天種植得看天吃飯。簡德源說:去年種植福山萵苣和白菜,蔬菜長大看起來很漂亮,但冬雨一來,萵苣爛了2/3;而白菜才準備採收,就被蟲蟲大軍吃到滿是孔洞,沒辦法供應給合作社了,在三芝冬季種植葉菜類得靠老天爺賞臉,才有機會收成。
 

少即是美的耕作哲學

看完周邊分散的農地, 再度走回農莊裡。「咦!這塊田裡,茭白筍跟水稻種在一起?」簡德源向我們解釋:這是另一塊播種桃園三號失敗的田區,只有少數秧苗存活下來,索性五月時種下茭白筍,成了筍稻共生的有趣景象。其實早期三芝地區多採行筍稻共生,在簡德源的回憶裡,與水稻共生的茭白筍在六月稻穀收割後,才開始長筍肉,吃起來特別嫩,不過代價是必須以人工收割稻穀,現在幾乎沒有人這樣做了。
 
老一輩農民採用「稻茭共生」,讓茭白筍長得更肥美。
雖然用傳統方式耕作,看似沒有效率,但他不贊同為了拼產量而傷害環境。簡德源說:「我們只是地球的過客,要留給後代子孫可以生存的環境。」在農莊裡沿著小水圳散步,清澈的水中隨處可見溪蝦、小魚及生態指標植物小花石龍尾的蹤跡,彷彿回到兒時記憶裡簡單純淨的環境,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取得平衡才是永續之道。
 
農莊裡的引水溝圳水質清澈,隨處可見小花石龍尾、溪蝦的蹤跡。
 

 來來來!到牧蜂農莊體驗農事 

今夏極端高溫破表,拜訪農莊時節氣接近大暑,採訪當天卻能坐在沒有冷氣的大樹下吹著微風,享用農莊的在地午餐,仍覺得舒服愜意。牧蜂農莊,位於環境靜謐清幽的三芝鄉芝柏山莊內,三面環山,除了養蜂示範教學以外,還是食農教育推廣的好所在,採免費入場,如需專人導覽解說或是預訂午餐,記得事先預約。
 
農莊提供風土簡餐,以自種的蔬菜為主,搭配沁涼的蜂蜜水。
📌 預約資訊 
園區電話:02-2636-3742
訂餐專線:0937-021-710(請於二天前預訂,以利備餐)
農莊地址:新北市三芝區茂長里陳厝坑74 號(位於芝柏山莊內,鄰近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


(首圖圖說:牧蜂農莊主人簡德源。)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