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修理聯盟 修理物品也修復環境

2021-09-10・越過山海來看你 拜訪花蓮產地

文/黃淥 圖片提供/杜侑謙、張已廉、盧韋丞

家中的電風扇故障了,你會送去修理,還是再買一台新的?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邱花妹集結南台灣幾所社區大學,倡議以修理代替丟棄,為日常生活與環境永續找到一個可行的接點。

過去電器是昂貴的投資,一旦損壞會先嘗試修理,不會輕易丟棄。但是曾幾何時,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一次性消費品;家電產品往往快速地被「計畫性淘汰」,產生大量的廢棄物。2021年一月,邱花妹與南台灣數個社區大學以及一群維修志工夥伴共同發起「南方修理聯盟」,要用「修理」的力量,把浪費資源的「線性經濟」彎成一個圈,形成可以永續發展的「循環經濟」。

邱花妹說明,在資本主義思維之下,「線性經濟」為主要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從自然環境開採原物料,製造成商品、銷售,產品故障就把它給丟棄,快速消耗了地球上有限的資源。邱花妹認為,除了資源回收,我們還可以有更多新的思維與方法以打破線性經濟。像是循環經濟追求零廢棄、希望能讓資源在產銷系統中循環使用,也鼓勵透過維修延長產品生命,以及發展共享經濟等創新模式。

 

社大修理課程 呼應國際維修運動

為什麼與社區大學一起推動維修?邱花妹指出,傳統台灣社會惜物愛物,日常生活中本來就有「修理」的需求,因此社區大學開設的水電修理班、家電修理班等課程很受歡迎,每次開班都爆滿,同時也因應各個社大的特色,發展出不同的課程。例如位於農村的高雄旗美社大,「農機修理班」已運行多年,在資深修理職人陳光輝老師帶領下,學員得以「自己的農機自己修」,也讓農人擁有更多務農的自主性。

這些源自台灣本土的草根修理行動,呼應了國際的「維修咖啡館」運動。2019 年中邱花妹拜訪研究全球修理咖啡館運動的英國創意藝術大學永續設計中心創辦人Martin Charter教授,並參觀他創辦的維修咖啡館。同年底,邱花妹以中山大學USR 計畫「城市是一座共事館」共同主持人身分,邀請Martin 來台灣分享經驗,促成在地草根社群與國際經驗的交流對話,也吸引了更多夥伴的參與。例如「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是一名小學教師,平時喜歡修理東西,在接觸國際維修咖啡館理念後,參與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的家用電器保養維修課程,並且號召社大的同學一起擔任修理志工。

 

2021年舉辦的「南方修理聯盟啟動國際論壇」中,Martin Charter 教授(前排右三)分享創辦修理咖啡館經驗。(張已亷提供)

為了更有方法與系統地推動修理活動,除了導入Martin Charter團隊開發的秤重、計算碳排放等方法,邱花妹也開始思索如何串聯在地的力量。2021年一月邱花妹與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台南市新化社區大學、屏東縣屏北社區大學的夥伴共同成立「南方修理聯盟」,每個月由不同的社區大學輪流在不同據點籌辦維修咖啡館活動,協助民眾修理物件的同時,也推廣維修文化。另一方面,邱花妹將修理運動與循環經濟納入教學活動,帶著學生協力社區大學的修理行動,進行影像記錄,也擔任「修理咖啡館」活動的行政志工。

 

修理咖啡館讓民眾加入永續行動

「修理咖啡館」是一個環境教育場域,民眾帶來家中需要修理的物品,再由修理職人協助修理。等待修復時,可以邊喝咖啡、邊分享物品保養技巧與修復技術。此外,每次舉辦修理活動時,也會蒐集統計數據;例如將故障的物品秤重,換算修理行動所省下的碳排放量;同時也統計較常修理的物件、常壞掉的地方等,以勾勒出本土修理文化的圖像。根據南方修理聯盟的統計,聯盟成立至今舉辦了七場活動,約有120人參與,有48% 的物件被修復,減少177.5公斤的廢棄物與1,533公斤的碳排放量。

雖然南方修理聯盟的活動因為疫情而暫時停擺,期待疫情平復之後,修理職人可以繼續讓更多家電重生、讓修理文化在更多地方被認識與推廣。未來,希望台灣也能出現倡議「修理權」(Right to Repair)的相關運動1

 

這也可以修!

(盧韋丞提供)
師傅的巧手讓這些物件重現生機,修理代替丟棄!
@老式箱型電扇
一週時間,救回珍惜的電扇老件。
@太陽能燈箱
非常少見,但達人一個小時就修好囉!
@防水布包
一點也不難,師傅教男大生30分鐘自己修理好。

 

 

邱花妹
主婦聯盟合作社台南分社資深社員,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中山大學USR計畫「城市是一座共事館」共同主持人、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教授環境社會學、食農社會學、永續發展與社會創新等課程。


1 因現在家電品不易修理的設計,消費者發起運動,要求製造商供應便於修理,可延長使用的產品。


(主圖圖說: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左一)與志工李慈溫(左二)協助民眾修復家電。照片提供/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計畫案。攝影/杜侑謙)

點連結前往南方修理聯盟網頁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