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傳承記憶中母親的味道

2015-05-11・產品故事

文/朱安棋 攝影/王慧思

台灣受到各族群文化的影響,端午粽子也有不同的風味,除了傳統的北粽、南粽外,也有湖州粽、潮州粽,客家的鹼粽、野薑花粽等等,也各自演化出獨特的烹調方式,如所謂的北蒸南煮,北粽先將糯米炒香,在半熟糯米中包入餡料,繼續蒸煮使米粒完全熟透;南粽則以生米拌調味料,包入炒好的餡料,放到滾水中煮熟,因而形成北粽有嚼感,南粽有黏性。

主婦聯盟合作社規劃二○一五年的端午節推廣案前,由組織部先行向站所瞭解去年社員對粽子的建議與想法;鑒於社員普遍反應粽子香氣不足,以此作為調整的基準。往年的粽子使用極高比例的指定原料,為了讓粽子香氣更好,從調味料進行調整,除了原有的豆麥醬油,另外選用陳源和醬油廠的生抽壺底醬油,生抽是極其珍貴的醬油精華,以傳統的手法釀造,經一年時間日曬自然發酵而成,每缸僅能抽取少量黑豆原汁,產出量更是無法與工業化生產的醬油相比,不添加防腐劑、調味料、人工或化學添加物如胺基酸,呈現自然的甜味。另外,白胡椒粉改為公平貿易白胡椒粉,由馥聚向斯里蘭卡的公平貿易組織PODIE進口,以頂級的白胡椒粒研磨製成,未添加其他成分,只要添加少許即能提味不少。

餐御宴

台式肉粽(北粽)

M-201505-140-p1704-600x400

食材大多使用合作社指定原料,陳晉恭的長糯米、信功豬肉、天下第一菇的香菇、蘿蔔乾、蝦米等。為了提升粽子的風味,餡料中的「滷肉」,除了原本的溢香醬油,增加成本較高的生抽壺底醬油,少量拌入生的長糯米中,增添糯米的色澤與香氣。滷完肉塊後的滷汁拌入蒸熟的長糯米飯,肉汁的甜度與米飯緊密結合,增添米飯的油亮度。因為合作社提出新配方的想法及要求,餐御宴花了很多時間調整粽子的鹹度及製程。負責研發的李周淑禎經理說明,製作合作社的粽子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發揮食材的原汁原味,與一般食品加工廠用的二重釜間接加熱的處理方式不同,例如:餐御宴堅持採用人工低溫油爆蔥酥,這需長時間及耐心,不斷地翻動紅蔥頭,確保色澤並將香氣逼出,紅蔥頭香而不焦,是與自動化生產的最大差異。李周淑禎強調將食材的原味做最極致的呈現,「吃得到原味的食物才是最珍貴的。」也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台式肉粽(南粽)

M-201505-140-p1705-600x400

食材大多使用合作社指定原料,陳晉恭的長糯米、信功豬肉、建寶食品的蝦米、香菇、鹹蛋黃等。2015 年的南粽餡料,合作社大膽嘗試將既有觀念「南粽包花生」這想法捨去,添足香氣這點則在米飯裡增加了靈魂配角蝦米碎丁。產品開發部產品專員連珮貞說明:「將蝦米切碎再拌入米飯裡增添海的風味。」再搭配另一靈魂配角生抽壺底醬油,色香味更為俱全。

祥太

鹼粽

 

M-201505-140-p1701-600x400

M-201505-140-p1702-600x400

 

紅豆鹼粽

使用花蓮銀川的圓糯米,以及二砂糖、橄欖油,不添加硼砂、人工香料,加上自行燃燒木材、加水熬煮的鹼水製作而成;紅豆鹼粽則多加屏東沈福來的萬丹紅豆製作內餡。祥太負責人林鈺真分享,製作鹼粽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包粽的步驟:「糯米不能包得太滿也不能太少,要介於七到八分中間,搖起來要有聲音,有空間的感覺,糯米包太滿煮出來會太硬,包太少掛起來時容易掉下來造成耗損。」包粽通常都是由有經驗的女性來做,再由林鈺真作品質控管。過去曾經將包粽交給苗栗特殊教育學校的特教生負責,但仍需要經驗的累積才有辦法完成,那段時間林鈺真光是確認每顆粽子的品質就忙到半夜兩點多,後來特教生改為負責較為單純的工作。有過敏體質的林鈺真是最好的實驗員,她說「從產品研發到生產,一直到品質穩定,都會一直吃。」除了確認品質外,也要求一天比一天更進步,「吃下去沒有負擔」是她在開發產品時的最高準則。

阿南達

五穀素粽

M-201505-140-p1703-600x400

 

使用合作社指定原料,王建朝的花生、名豐的炸豆包、蘿蔔乾、調合油等。負責人陳秋淑分享:「媽媽做菜會好吃,是因為有愛,手會傳達愛的能量,而音樂也可以。」因此工作時會播放古箏音樂等靈性樂曲,她希望員工能有愉悅的心情。在食材挑選上以安全為最高原則,將白胡椒粉改為公平貿易白胡椒粉,讓風味更加濃郁。陳秋淑說明,製作五穀素粽過程中最困難的是煮米飯,每批米的品質不同,煮出來的軟硬度也不同,較硬的米被挑起來後做二次烹調。為了減輕身體的負擔,大部分的食材只經過水煮再調味,減少油脂,讓食材保有本身的特性,兼顧健康與美味。

原刊登於 2015年5月140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