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飯・一塊良田

2021-06-09・產品故事

20週年特輯|經典產品

稻米是台灣飲食的基礎,米食文化與節慶、生活和信仰皆密不可分。1982年起,台灣陸續爆發一連串環境、食安事件,如鎘米流出、農藥殘留等等,1993 年,促使一群主婦集結了100多戶家庭,直接向農友購買安全無農藥的米糧,這是台灣綠色消費的重要起點,也是共同購買運動改變環境的開端。透過不用藥、無化肥、水旱輪作等友善環境的種植方式,吃得心安理得、照顧環境與農友需要,同時確保本土糧食自主,至今仍是貨架上每一包米所蘊含的價值與目標。這看似三贏的好事,背後是一段生產者與消費端共同用心投入的漫長歷程。

為了吃安全好米,主婦們尋遍台灣各地。最初合作的米農位於好山好水的台東,從減農藥栽培到開發有機米的過程中,合作社除了以契作方式保障農友生產,也因社員支持的擴大,陸續有花蓮、宜蘭、雲林、台南、屏東等地米農的加入,如全台有機米栽培面積最大的農友賴兆炫、採稻鴨共生種植的陳文連(現由第二代陳晉恭接手)、以水旱輪作保護地力的小農蘇榮、打造生態農業的東山合作社等。

 

主婦聯盟合作社,米,白坤山
共同購買最初合作的米農之一,南投的白坤山爺爺,身影永留社員心中。
近年來,因國人飲食西化、飲食習慣改變,食米量逐年遞減下,農友不得不減少種植面積。為維持糧食自給率、友善種植環境與照顧農友生計,合作社積極開發以米為指定原料的加工產品,如零嘴鹹酥鍋粑、什穀飯、蘿蔔糕、米漢堡、湯圓、肉粽、米酒等等,今年甚至使用益全香米釀製清酒中最高等級的「純米大吟釀」,作為合作社20 週年紀念產品,透過多元化的本土米食,持續為台灣米找尋可行的出路!

 

產品數一數
2020年米利用量(不含米加工品)▶約398,000公斤(較2017年約減少20%)
供應米總數▶13種

 

主婦聯盟合作社,米
生產良米也是照顧土地。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