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自然合作的公平交易 台灣原味

2019-06-05・產品故事

文/梁皓怡 圖/林靜怡

「經過我們一年的整理之後長這樣,另一邊是完全沒有擾動過的

疏伐後的森林,樹木之間有了空隙,光線得以照射入林下地被,風能自由在枝條間穿梭了,台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說:「放任雜木恣意生長雖然看起來綠意盎然,卻很難成為族人的日常運用,若透過低度擾動,反而能創造價值回饋部落。」黃昏時間感受到一股沁涼,脫了鞋仰躺在族人搭設的竹床,瞇起眼睛,高聳的葉脈輪廓清晰,五色鳥的鳴叫聲大得驚人……。

台灣好食協會(交易平台品牌「台灣原味」)與林管處自2017年9月合作的示範計畫,首度開放林班地交由部落共同維護。台東縣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的山林大門開啟了,族人生活行腳跨回了山邊這一塊。對吳美貌來說,森林是自然循環系統中失落許久的要角,嵌上這片土地原本的農田與河川,圓滿的生態圈就這麼畫出來了。

小米除了做為主食,更是達魯瑪克族人祭儀裡少不了的精神糧食。

不只看價格更發掘環境與社區價值

梅雨季即將開始,多數田地搶先在雨勢來臨前收割,族人將採收後的小米捆紮成束,移至擋土牆曝曬。吳美貌走進小米田,彎腰摸了摸靠近根部帶有黃褐色斑的葉片,一邊對我說明:「小米種植,通常我會建議族人用『條播』方式播種,除了行走田間方便,觀察葉面病變或疏苗也比較容易,通風後產生繡病的機率也會減少,疏苗後保留下的莖桿養分充足才夠強壯,不會風吹了就『彎腰』斷裂。」小米田時常上演「小鳥戰爭」,棚下待命的阿伯不停搖動繫繩的麻雀嚇阻裝置。這時吳美貌說,下回試著將紅藜與小米相間種植,麻雀不愛吃紅藜,而紅藜的莖桿高度恰好能包圍較矮小的小米,形成如拱門一樣的防護牆。

但收成後的紅藜體重好輕,外殼富含皂素且帶有苦味,合作的農友們會經過水洗、日曬、去殼等繁複程序,這是台灣原味給消費者的安心保障。「在一路陪伴的過程中,知道達成這樣的成果要耗費好多成本,所以我們都直接以農友提出的價格收購,因為怎麼忍心再砍價?」不砍價,是吳美貌對部落的允諾(當然遇到亂開價,也不得不調整心態),也是公平交易裡的基本原則。「台灣原味」與其他類似產銷平台的最大差異,是他們不只開發農產價值,更將農田與周遭生態視為自然系統的共同成員,並將這些元素帶入生態環境設計與社區營造。

多數政府部門推動的輔導計畫案時間都太短,短到來不及讓部落對環境價值產生認同。吳美貌一旦決定接計畫,期間短則5、6年,更曾有長達8年時間蹲點陪伴無電力的「黑暗部落」,直到硬體建設趨於完善。吳美貌於達魯瑪克部落推行小米有機轉型,盼望讓小米逐漸成為部落產業。年輕族人目前只能小規模象徵性種植小米,為保留東魯凱的小米歲時祭儀文化,熱心的部落長者提供山坡上的土地,並慢慢由夢占、鳥占、燒墾、播種開始著手1。因為她深深了解,部落文化的修復需要時間,蹲得夠久才有機會讓生產者參與社區設計,並盼望這件文化工作達到承先啟後的作用。

紅藜體積小,收成後繁複的挑選及漂洗過程,都是台灣原味給消費者的安心保障。

堅持傻瓜信念 重視文化脈絡的夥伴關係

問到一開始如何著手進行?吳美貌說:「我們不做計畫,而是跟著文化脈絡推動,成為夥伴關係,才能真正做好『打底』的工作……族人自己願意學習,養成不依賴補助的心態,生態元素就能逐步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體認到環境價值,遠高於農作物的經濟價格,這比什麼都重要。」

要維持這股信念,也有備感無力的時候。

吳美貌與農友討論小米的習性與種植。

曾有過包裝紙盒都印刷好,卻在出貨之際發生一丁點農產品也拿不到的情形,合作農民轉由另一位利潤較高的平台代理銷售。她理解到,這是由於道德觀尚未累積到一定的厚度,卻依舊不氣餒的說:「所有事物都要放長遠來看,我想讓大家看見台灣的社區與物產也可以做到這樣。」

許多朋友心疼這股傻勁,總在一旁默默守護,例如「種籽設計」自動認養包裝設計。或如早期種植台灣人還不熟悉的紅藜,第一年收成300公斤卻苦無銷售管道,友人見了便將紅藜全數收購,分成小包裝,塞進公司分送的年節禮盒中,讓客戶先從認識紅藜開始。

孩子最愛的「洛神花圈圈」零嘴,使用台東東興部落的洛神花、公平貿易白巧克力、本土喜願麵粉等,有財務管理專業的好友一精算下來,立刻建議這支產品趕快喊停,因為怎麼賣都是虧錢。只求良善土地與身體健康,不問獲益的吳美貌笑說,「我真的沒有做生意的腦袋啊!」縱使利潤微薄,找到農產品的出路,讓部落青年的勞力與創造力有更多發揮空間,這股力量又反饋給她滿滿的元氣。

深諳山性的達魯瑪克族人為參加部落小旅行的旅客解說山林知識。

豐盛的餐桌來自記憶的河流

協會的蹲點夥伴每週五晚間固定與達魯瑪克族人進行交流會議,桌上沒有堆疊的文件,而是一大鍋溪蝦湯、紅藜薯餅、昭和草天婦羅、樹豆米粉……。小時候在水溝抓蝦是族人的共同記憶,以前夜晚入山戴起頭燈,會看見折射出許多亮晶晶的小點,那是溪蝦的眼睛,往亮點方向撈去就滿載而歸。達魯瑪克部落依傍著大南溪,但此刻的河谷卻不見溪水潺流。原來,為了提供台東市的飲用水,水源被水壩蓄存在另一頭,高聳的水壩截斷了洄游生物返回山中產卵的路線,造成魚蝦數量銳減。

「我們和族人一起關心降壩議題,希望毛蟹魚蝦,有朝一日循著自然天性,回到森林的家。」以前的吳美貌專心看顧農園生態,現在則多了森林生態守護員的角色。

躺在族人自製竹床,來一場開啟感官的森林浴。

看見自己與森林原本的姿態

走在山林的小徑,沿途看見最近種下的山芋頭,山裡藏有豐富的野菜與藥草,但採集收穫有限,於是將部落的日常食材種植於山邊,便能在巡山時順道採集。漫步踱上緩坡,族人正在下方進行植物導覽,原來這是一場為期3天的小旅行,學員們接下來還有得忙,植物辨識後還有按摩課程。隔日一早,他們將坐上四輪傳動車上山採集藥草,準備後天在竹床上的藥草森林浴。

「以自然資源結合身心舒緩的遊程在歐洲很常見,上午學員閉起雙眼和森林互動,很神奇,鳥聲和林葉氣味變得明顯,眼睛看不到,其他感官就打開了。」帶領五感體驗的蘇夏儀老師說。接下來把採集來的野生藥草鋪上竹床,點燃竹床下的爐座溫火慢慢薰熱,就可以在森林裡享受按摩啦!

除了推廣農產、守護生態,台灣好食協會與台灣原味更推動山林部落深度小旅行,將永續設計帶進部落,協同族人走回低衝擊的生活型態。1個月開放1次的感官之旅,考量了生態乘載率,讓台灣林相的獨特性、部落深山的生存知識,交織成一首嶄新又生動的公平交易協奏曲,放置竹床的空曠林地,染上了薄薄的光彩。

週五晚間台灣好食協會夥伴與部落族人固定有場「澎湃」的討論會。這天台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左2)也參與其中。

台灣原味與合作社 手牽手的大地之味

早期支持友善農耕的通路不多,小農轉型期間的產量少,無財力取得認證的困境,合作社皆體貼支持,發放少量訂購。這也促使吳美貌開始帶著部落的新鮮蔬菜來到合作社生鮮部門,更在第4屆理事主席黃淑德的引導之下,開始朝向農產品初級加工的產銷模式。

量身訂做的大地零嘴

洛神花(上)/味噌芝麻醬(下)穀穀 香氣喜氣都滿分,以台東太巴塱、石梯坪的紅糯米種,製成米香的方式翻轉了不易烹煮的特性。這款為年節開發的特製商品,調味捨去了甜膩,讓鹹與酸襯托出吹海風泡鹹水的紅糯米獨有氣息。

裸食原味好食材

糯小米
台東縣大王部落

有別於進口梗小米,台灣原生糯小米易煮食,口感滑順且香氣十足。部落族人尊重生物與自然時序的耕作,友善生態也照顧好我們的脾胃。
手工蔗糖
嘉義縣阿里山來吉部落

八八風災後於鄒族靈山「塔山」下種植甘蔗,再以文火熬煉成濃粹的甘味結晶,也是台灣原味供應合作社的第1支產品。
紅藜
台東縣金峰鄉、太麻里鄉

在部落推廣、復育的原生種紅藜,經脫殼、手工挑選、反覆曝曬與漂洗,吃不到皂素的苦澀味。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