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眾力,化糞為肥 「生雞糞座談會」側記

2022-12-09・社內大小事

文/于有慧・第八屆理事 圖/企畫部提供

上下游新聞市集於2022年七月發布〈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調查報導,揭露大量生雞糞進入農地,破壞土壤與環境,引發社會關注。主婦聯盟合作社作為負責任的消費者組織,關切食農問題,10月29日與上下游新聞共同舉辦「生雞糞處理現況與未來座談會」,邀請農友、雞農、相關業者、政府與媒體,共同面對農牧循環沈疴,尋求將問題化作解方。
 
座談會吸引近百人出席,農友、肥料、清運、堆肥等相關業者提出諸多問題,農委會、畜牧處、環保署等政府單位相關代表也給予正面回應。

生雞糞是廢?還是肥?

因應全球暖化,政府推淨零減碳,禽畜糞有效再利用,改善有機種植環境,正是一帖回應良方。根據農委會資料,台灣畜牧占農業總產業值1/3,每年養雞業產生225公噸雞糞,僅60萬公噸做成有機肥料。超過百萬噸未經乾燥、腐熟或加工的生雞糞入田,造成土壤鹽化拮抗,作物燒根易病,提高農藥使用,過多氮肥流入地下,河川優氧化,也有重金屬殘留、異味、病原菌等環境、公共衛生與食安疑慮,上下游新聞報導直指「它關乎台灣農地與環境永續,也點出台灣最大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背後的危機」。

對需求端農民而言,生雞糞肥力佳、便宜、來源充沛,對比雞糞做成的堆肥或造粒有機肥,經降氮處理,施肥效果下降又較貴,因此雖不合法,生雞糞在全台農地使用比例仍高。會中,百大青農藍毅綸分享韭菜種植經驗談到,「農民觀念有待導正,使用完熟糞肥,才能避免作物燒根,減少農藥使用。」

另一方面,對雞農而言,根據《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雞糞屬農業廢棄物,「不能曬、不能賣、不能用」,雞糞自然腐熟需50天,台灣小型雞農業者占八成,如合法去化雞糞,費時、費工、臭味問題常遭舉發,添購設備自製肥料亦有難度,故為快速去化雞糞便仰賴清運業者幫忙,變相串起生雞糞之供給消費鏈,實在兩難。
 
相較禽畜糞堆肥需要三個月製程,雞糞加工肥料一天即可完成,長效易保存。(照片提供/上下游新聞)

自上而下 翻轉廢肥循環

化廢為金的雞糞產業鏈需要政策協助,導正資源循環鏈發展。肥料業者福壽實業已自建完整循環鏈,協助契作雞農處理雞糞,為避免糞肥重金屬殘留,從雞飼料管控把關;堆肥業者格林恒業董事長楊國廷則建議,農產副產、農產加工副產、禽畜糞排泄、果菜殘渣、餐廳廚餘及發酵工業五大類下腳料一併納入「大循環」系統,物源端先「穩定處理」,以稻殻穩定濕雞糞再送到肥料廠,用合理碳氮配比,便可快速做出有機肥。

合作社白肉雞生產者御正負責人黃勝裕指出:「大多數雞農都有意願自設堆肥場,但設備昂貴,需要政策引領,否則只有大型農場可以處理,變相淘汰了中小型畜舍。」新福綠地農業科技楊湘楨是第三代清運業者,對雞農有感情包袱仍苦撐未放棄,「產業鏈中若沒有清理業者,如何協助雞場將雞糞送到堆肥廠?」但微利、缺工,經營困難,想轉型投入生產有機肥,尋找集中處置場所,卻處處碰壁。

過程中,清運與堆肥業者希望政府協助取得集中處理場核可,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評估,「在各縣市建共同處理場是理想模式,但不易推行」,雞糞處置屬鄰避設施,各縣市規定不同,民眾抗議難解,新增場址難度高,現地改善較為可行。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亦說明未來農委會政策,重點有四:建立雞糞清運快速發酵模式、擴充堆肥場處理量能、提高禽畜糞肥料補助額度、輔導農民正確使用雞糞肥料;從源頭、加工、有機肥使用等各環節予以技術輔導與補助,協助雞農升級,提高雞農在雞場正確乾燥前處理意願,媒合肥料場收售,擴大現有生產者量能,提高製作及農民使用雞糞有機肥的誘因,讓雞糞「從炸彈變黃金」。

與生產者相互提攜解決問題是主婦聯盟合作社共同購買初衷,本社農友因硝酸鹽管控皆未使用生雞糞,「若雞糞處置的矛盾有解,台灣廣大的雞肉雞蛋生產者、環境都能同時受惠。農業、畜牧的大環境好,供應合作社的雞肉、雞蛋生產者才能永續經營與發展,也才能持續供應社員安心的禽畜產品。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責任消費、責任生產與共好」,理事主席彭桂枝為本次座談如此總結。

(首圖圖說:對養雞場而言,雞糞處理是最頭痛的問題。(此圖僅供示意使用))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