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社追尋理想人生:海安站長陳怡蓁

2020-06-03・社內大小事

文/陳怡樺‧第7 屆社員代表 攝影/黃聖凱

陳怡蓁
社齡:入社15 年
站長年資:10 年
特質:熱情陪伴型,知無不言、溫暖親切


「嘿!好久不見~今天有你們家喜歡的水果哦!」門鈴一響,只見台南海安站站長陳怡蓁頭一抬,不假思索地說出社員的名字和家庭喜好,這是老社員們津津樂道的「特技」。她曾經服務過的站所包括永華站、南門站及海安站,幅員從台南市的中西區到北區。在主婦聯盟合作社服務的足跡,與十多年來在站所相遇的人事物,影響她的人生既深且遠。
 
2006年3月,陳怡蓁到永華站服務,認識迄今共事超過10 年的同事黃郁媄。
從社員到職員 由站所開啟人生新頁
「現在看到年輕媽媽的社員就想起當年四處找安全食材的自己。」陳怡蓁談起怎麼認識合作社,想起自己入社前苦於幫過敏體質的女兒找健康、沒有添加物的食材。2005年剛入社時,她對產品充滿「想了解更多」的期待,某天騎車到台南「綠關取貨站」,「我記得那天是進貨日,站務們忙裡忙外,卻對我的問題知無不言、不厭其煩,還跟我約定非進貨日的時間詳細說明。」陳怡蓁回想,當時的綠關站長周敏華和站務蔡雪玉對於工作的熱情和新社員的耐心陪伴,對她日後在站所的工作影響甚多,自己後來也應敏華邀請成為綠關的志工,協助打理取貨站。

2006年2月台南永華站開缺,「敏華向當時的台南分社經理葉杏珍推薦我,面試時,葉杏珍知道我是社員,相談甚歡;她也提到,先當社員再成為職員,對產品和合作社理念已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所以邀請我加入團隊。」陳怡蓁於是正式成為團隊一員,到永華站服務。2009年6月,為了紓解裕農林森站(前身為綠關取貨站)空間有限、社員數多的壓力,營運團隊向理事會提案:籌設南門站。陳怡蓁協助尋找站所合適地點,某天騎車經過五妃街發現招租店面,與房東相約面談這天,邀請住附近的社員陳淑杏一同前往,意外發現房東太太是陳淑杏多年前的學生,當天就談妥租約。2010年1月南門站試營運之時,陳怡蓁也轉調接任第一任站長。
 
2005年4月26日算起,陳怡蓁入社剛滿15年;2006年3月到職,在合作社服務滿14 年。
社員與團隊一路相伴
回想南門站開幕前人力有限,從打掃到布置,全賴社員與營運團隊共同合作,「當時的站務莊淑媛和先生、黃郁媄帶著小孩,大家從天花板掃到地板,還有社員孫瑋蓤、陳毓琦一手包辦站內布置,每天忙到晚上八點才回家,也不讓我訂便當。」陳怡蓁接著說,南門站社員陳淑杏和林享玉也一路相陪。剛成站辦活動時,陳淑杏懂得開發社員專長、鼓勵開課,如邀請日文老師許蕙蘭開「逗陣FUN日語」,而長期擔任台灣文學館志工的林享玉則開設「文化采風」,並邀請台南市文化導覽員帶領社員,走訪南門站周邊的歷史據點。有一回舉辦「走訪福安坑溪」活動,一位帶著孫子來參加的社員,感慨地說:「我在這裡住了這麼久,都不了解這些歷史,以後就算孫子要補習,請假都要來。」「當時享玉也說,讓孩子了解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才會愛鄉土,認同土地。」陳怡蓁道,這也是南門站舉辦活動的初衷。

成為解說員 連結合作社與社員的窗口
「合作社組織架構、制度幾經調整,人事更迭,唯一不變的是合作社的理念。」陳怡蓁順口唸出了「珍愛環境資源」、「支持本土農業」、「力行共同購買」、「實踐綠色生活」……這些都是她想好好傳遞給社員的合作社精神。在還沒有入社解說制度的年代(編按:2007年至2019年入社皆需參加入社說明會),理念的傳遞仰賴社員與站務人員的口耳相傳,站務人員幾乎可說是合作社的對外窗口。
 
陳怡蓁入社後,透過共同購買實踐合作社理念。
「我想進一步了解合作社時,會認真找資料,月刊、解說員課程都是很重要的資料庫。生產者面對面或產地見學活動,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參加。」2007年,入社說明會正式上路,台南分社首開全社之先,陳怡蓁是第一批接受培訓的解說員,「主講入社說明會時,我都會把踴躍提問、沒有打瞌睡、食安風暴過後還持續利用的新社員記下來。」她發現這類特質的社員對於合作社的認同感與事務參與度都頗高,海安站許多地區營運委員也都是這樣邀請來的。

2013年5月陳怡蓁調至海安站服務後,也比照如此,目前區營運委員會成員多是她在不同場合發掘,例如常出現在解說員回訓課程的社員陳彩鳳、常參與反核遊行的社員郭雅芬,如今皆為區會一員。現任台南分社教委會主委的高慧蓓、海安站區會主委蔡佳雯等,也都是陳怡蓁透過入社解說或每次到站利用時的閒聊連結到、具有合作意識的核心社員。

在合作路上追尋理想
如今,身為站長的陳怡蓁一晃眼已深耕十年,面對社員各種需求和提問,第一線同仁必須了解合作社的理念才能妥善回應。記得剛到職時,陳怡蓁曾遇過社員問,為什麼沒有綠豆? 她仔細說明,共同購買配合生產者的時間,而且現在不是產季,請再稍等一下。豈料,社員氣沖沖地回:「有錢還怕買不到嗎?」說完轉頭就走。不久後,遇到當時剛退休不久的社員林享玉到站詢問:「現在有沒有綠豆啊?」陳怡蓁說,現在還不到綠豆的產季,改煮紅豆呢? 林享玉爽快答應。如此的對比情境,讓她深刻感受到合作社與共同購買的價值,那是彼此體恤、互相支持的夥伴關係。
 
陳怡蓁喜歡和社員分享生產者的故事,讓大家了解得來不易的產品。
她也記得,2008年某一期《生活者週報》上提及,喜願小麥收成,磨粉問題卻無法解決,有社員拿著週報跑到站所,希望號召其他社員貢獻家裡磨乾粉的調
理機一塊兒幫忙;還有一年社代選舉,陳怡蓁打電話請社員來投票,有社員一走進站所就說:「剛從美國回來,時差都還沒調,一下飛機就先來投票了。」這些社員的溫暖回饋,不僅放在心頭,更成為她持續走在合作路上的動力!

「別人的帳本有越來越多的錢,媽媽的帳本裡有她的理想。」源自第2屆理事主席謝麗芬著作《人生的存摺》的這句話,也堅定鼓勵著陳怡蓁投入主婦聯盟合作社的初心。
 
陳怡蓁翻著影響她甚深的書《人生的存摺》,感佩前理事主席謝麗芬 的努力和初心。



遇見人生導師--社員王淑英老師
2006年10月,綠關取貨站準備遷站,為轉型「裕農林森站」做準備。當時,陳怡蓁轉調到取貨站短暫支援3個月,在此遇上了影響她人生至深至遠的朋友⸻王淑英,其獻身幼教、投入國際事務甚深,是陳怡蓁心目中的「人生導師」。她常說:「大家在不同的崗位,做不一樣的事,只要目標一致,地球會越來越好。」

關於合作經濟,王淑英則認為,合作社的經營要成功,不只是股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社員共識凝聚、理性互動及參與決策的過程。台灣史學家李筱峰教授曾問過王淑英與夫婿蔡明殿,「你們沒子沒女,這麼拼是為了什麼?」蔡明殿回,我和淑英努力的一小步,讓台灣能有小小的進步,讓下一代生長的環境能更好一點,這些孩子都是我的後代。這分堅定追尋共好的理想,令人動容!

怡蓁走過的台南分社站所歷史
陳怡蓁曾於台南市永華一街的永華站服務,此處也曾身兼南社倉庫與台南分社辦公室。
綠關取貨站舊照,後來轉型為裕農林森站。
2010年1月南門站開幕剪綵,熱鬧試營運。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