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樹下吃早餐,活力滿載

2014-10-09・生活提案

文.圖/潘嘉慧

一個灑滿陽光的早晨,沿著台北的南海路散步,穿越綠意盎然的台北植物園,遇見了「大樹下早餐店」。樸實的店面裡,親切熱情的招呼聲、果汁機的運轉聲和煎鏟舞動發出的金屬聲交織成早晨充滿活力的樂章!

位於南海路、三元街交叉口的大樹下早餐店,沒有明顯的招牌、也沒有華麗的裝潢設備,這裡是社員林麗圓一家人用微笑開啟每一天的小小早餐店。門口立牌的黑板上,是鄰居幫忙用粉筆繪製的招牌。走進店裡,處處可見他們的用心與巧思,大女兒葉開玉聽完後壁雞蛋生產者的分享後,將人道飼養的概念繪製成圖文並茂的小海報貼在櫃台旁;而林麗圓也不藏私地將黑芝麻豆漿配方大公開,在配方海報上面把原料、成本一一寫出來。

SONY DSC

▲女兒在前場服務,林麗圓負責研發菜單,把更多好食材加入菜單中。

她抱持著分享與回饋的心意,把早餐店的食材慢慢換成友善環境與安心健康的食材,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主婦聯盟合作社。每每合作社有教育課程或生產者面對面的講座時,她和家人也盡可能地去學習,林麗圓說:「因為自己認同、了解這些食材,與人分享時才更有自信。」

▲大樹下早餐店座落於南海路上,一間滿是綠蔭的樸實店面。

早餐店成為好食材交流站

兩年多前林麗圓因為生病開始尋找安心食材,也因為這樣的機緣與主婦聯盟合作社相遇,為了方便組班配送,一家四口中有三人加入了合作社。除了自己吃得健康安心之外,林麗圓也將家中經營了十多年的早餐店裡的食材逐漸換成合作社供應的食材,提供顧客不一樣的選擇。

SONY DSC

▲葉開玉接手爸媽的早餐店,學習經營。

從油品、黃豆、芝麻、芽菜、雞蛋到自製蛋餅皮等,原本想要一口氣全部替換,但在家人的勸說下,並考量到客人接受度、食材成本等,決定先慢慢地一步一步來。例如,店裡提供一般雞蛋,也提供客人加價換成後壁雞蛋;而熱銷的蛋餅皮則是用合作社的麵粉和燕麥製成,包裹芽菜或苜蓿芽成了清爽高纖的芽菜蛋餅。林麗圓說:「我一直在研究怎麼把健康飲食變得好吃,並且用平實的價格供應給客人,讓更多人可以吃到這些好食材。而我們可以在合理利潤下維持生活,還交到許多好朋友。」

M-201410-133-p0603-600x400

▲喜歡繪畫的小女兒,用畫筆勾勒出大樹下早餐店的熱情!

到訪的這一天早晨,林麗圓一如往常為自己打一杯精力湯,一邊吃早餐、一邊讀著精神糧食《綠主張》月刊,而她也為我準備了一份活力滿滿的早餐,那是一杯加了十多種食材打成的精力湯,加上她新研發的紅麴吐司三明治。她將紅麴醬變成吐司抹醬,既方便又簡單,夾著蔬菜、荷包蛋等食材變成三明治後,紅麴味變得不那麼明顯,大家的接受度也較高,希望不久後這款健康新口味可以成為菜單上的新品。林麗圓把學習到的健康飲食概念,經過實作改良變成更容易入口的美味配方,如精力湯,她說:「因為要天天喝,所以一定要把它變得好喝。」很多客人看見她喝也好奇地跟著喝,只要店裡有食材,她都樂於與大家分享,而且是用近乎成本的價格,難怪她說因為這樣賺到了許多朋友。

早餐店也是共食小空間

這裡除了是早餐店,林麗圓也期許大樹下有更多連結社區的可能性,所以她曾經在午餐時刻邀請主婦聯盟合作社班員、鄰居或附近的獨居老人們一起共食,除了分享食材料理方式,也共讀《綠主張》月刊、生活者週報,或是從報章雜誌上看見的好文章;班員中有年輕媽媽透過共食聚會,了解食材如何被利用,更願意回家煮食。學習全食物飲食,讓林麗圓對食材更多了一份惜物愛物的心,當她遇見了油菜的「老梗」,就把它切細,多加一點油炒起來就變得很好吃。她將自身學習的經驗與人分享,把健康飲食變得好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好食材,並透過食物與社區人們交流互動。

SONY DSC

▲林麗圓用合作社的麵粉、燕麥自製蛋餅皮,打上一顆後壁雞蛋,再把芽菜捲起來,芽菜蛋餅就完成了!

現在大樹下早餐店主要由林麗圓負責幕後的菜單研發,幕前則由年僅二十一歲的葉開玉掌廚,她開心地向我預告,即將展開的單車環島旅行,相信下一次遇見時,將有許多島嶼上熱情的故事與我們分享!(作者:組織部專員、曾擔任《綠主張》月刊主編)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4年10月,133期。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