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社食育士  社員攜手實現理想生活

2021-06-05・生活提案

文/章雅喬・台中分社組織課社務專員 攝影/林思誠

來到主婦聯盟合作社台中市后庄站的二樓大教室,食育士培訓課程中場休息時間社員們熱絡地聊天交流,拿著剛剛上課的筆記互相討論著,2021年4月合作社台中分社教育委員會開啟了第二屆食育士的培訓計畫,主題為「大豆」。

食育士是一個集體發想、合作規畫,透過合作社的組織力量集結社員能量的過程,既實踐合作行動,更與社區連結,紮根食農、環境教育。

 

培訓食育士  孕育專業推廣員

長期參與社務的陳春杏細數著「食育士」的歷史,「合作社的社員們一直有向外推廣的熱情與動力。」在食育士制度形成之前,台中也有社員組成「食品添加物小組」與「非基改小組」,但並沒有一套培訓認證系統,向外推廣時代表性不足,無法好好宣傳合作社,很是可惜。

2016 年時任總社教育委員會主委的邱彥玲提出「議題推廣員」的想法,委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為合作社設計「綠食育推廣」課程,希冀培訓合作社的推廣員。連續兩年的課程受到廣大的好評,學員們也研發出各種教案,有剩食、茶葉、雞蛋等等。2018 年基金會台中分會舉辦「教案設計工作坊」,透過該次工作坊,中社教委會討論出中社食育士培訓、食育推廣的方向:以合作社產品出發、對象為銀髮與親子族群、一年聚焦一個主題,2020 年為「米」,2021 年為「大豆」。

「食育士」的名稱來自日本,合作社也希望藉由這個培訓,孕育出屬於合作社自己的食育推廣專業人士。中社食育士需經產品知識與教學方法的嚴謹訓練,實地演練評核通過的學員,才可以正式成為食育的議題推廣員,對內在站所進行社員教育,對外代表合作社推廣食農教育。
 
醬油生產者民生食品工廠鄭惠民為食育士上課,講解醬油的製作程序。

食育士整合資源  發揮合作精神

中社食育士的成功,來自於社員同心協力以及跨委員會的資源整合:教育委員會籌畫培訓內容,結合生活材委員會的推廣經費,並透過地區營運委員會的支持發展出完整的教案與教戰手冊食譜。有意願參與者需經地區營運委員會推薦,培訓後的食育士則要與區會、站所密切配合進行推廣。此外陳春杏、蕭淑珠等資深委員也提到不論是站內或社區進行推廣,活動的順利進行,社務專員或站務的行政協助更不可或缺。

陳春杏說:「我們一起完成這件事情的本身就是合作教育,我們討論、分工、負責,這就是合作教育的具體實踐。」陳春杏更強調,產品和環境教育主要透過上課,但「合作教育」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深化。教案不是「你的」,是「我們的」;合作社也不是你的、我的,是我們的。

 

大豆食育士培訓課程中,學員比較合作社本土黑豆醬油與市售醬油的香氣。

推廣食育  合作社發揮社會影響力

食育士培訓的成功讓合作社蓄積了堅強的能量,走入社區面向群眾,推廣理念。黃麗玲說:「食育士以產品作為一個媒介,才能讓更多人認識主婦聯盟合作社。」而蕭淑珠則指出食育士透過活潑的教案,深化許多合作社推廣的議題,例如生態養殖、本土農糧、動物福利等。

在台中后里內埔國小的推廣活動中,食育士帶來多樣的教具供學生認識米食,並製作各式米食品例如米布丁、三層飯,在給予體驗的同時,也帶來環境教育的觀念。雖然社區推廣很具挑戰,陳春杏說「很難掌握群眾的背景,非常考驗臨場反應」,但她認為每一次的推廣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也很有成就感。

蕭淑珠則認為,身為消費合作社的一員,推廣產品理念是每個社員的責任。食育士的活動倡導友善、食安、環境議題,最終的目的是讓社員與非社員更了解合作社,一起支持合作社理念,進而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擴大綠色消費與共同購買的力量。而合作社所倡議的理想「共創美好的在地生活」就能再往前跨一大步。

 

自製教具「米種翻翻樂」,混合稻穀、白米、糙米三種組合。

中社食育士小檔案
人 數:17人
2019~2020 年站所推廣活動場次:30場以上
2020年社區推廣場次:15 場(註:2020 年受疫情影響,場次減少。)
推廣產品重點:2020 年米食、2021年大豆


(首圖圖說:米食育士黃麗玲(右一)在站所推廣米食知識,教社員分辨不同米種。)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