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國際合作社年系列報導 給婦女美好新生活的願景

2014-09-09・合作聯合國

文/陳民傑翻譯改寫 圖/國際合作社聯盟(ICA)網站提供

在世界的許多角落,婦女依然是處於弱勢的群體。當跨國資本與市場力量對社會生活造成侵蝕,或是當國家政治動亂、社會安全網失靈時,婦女便是最容易成為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之下,合作社作為一種平等、民主的組織形式,其由下而上的運作得以真正迎合在地需求、保障婦女的生計、重建社會關係、達成社會正義;更重要的是,從許多合作社的發展故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婦女群體的賦權(empowerment)過程。

▲ 金城手工藝合作社提供職業培訓,在推廣越南傳統手工藝品的同時,給弱勢婦女帶來經濟與社會支援。

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金城手工藝合作社

「金城手工藝合作社」位於越南北部紅河三角洲的海陽縣,是個相當典型的例子,這個由二十五位社員組成的合作社,除了改善當地婦女的經濟狀況,更讓婦女們得到情感上的支持。

四十三歲的高氏世是這個合作社的社員之一,她在二 ○○一年結婚,隔年生下一個男孩;男孩有心臟健康的問題,丈夫卻在小孩七個月大時因外遇棄這對母子而去。高氏世務農維生,就算加上一些打工的收入,根本不敢奢望付得起兒子的手術費。然而,自從她加入了這個生產服飾、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的合作社之後,生活改善了。

高氏世認為,合作社真正的價值在於社區連結及其中的歸屬感。「我在這裡跟朋友聊天、分享個人生活與工作經驗。不久前的收割季節,我剛好動手術住院十天,合作社的成員分擔我家裡及農田的工作。我出院時看到家裡有一大捆稻米,當時我感動得哭了。只要在合作社見到她們,我的疲憊與辛勞都消失了。」

▲ 香蕉莖幹的纖維,經濟力量來自在地資源。

金城手工藝合作社在二○一一年正式成立,前身是二○○八年由特倫蒂諾志工組織、越南手工藝研究與推廣中心(HRPC),以及海陽省婦女會所聯合組成的生產小組。合作社的產品使用手工刺繡與天然染色等技術,結合傳統元素與當代設計。此外,合作社也提供職業培訓,在推廣越南傳統手工藝品的同時,給弱勢婦女帶來經濟與社會支援。

三十七歲的縫紉工社員慱氏英曾受到橙劑(美軍在越戰時期於叢林戰中所使用的落葉劑)汙染,導致臉部變形。「我不可能在一個大家視我為怪物的環境下工作。在這裡,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沒有人是一樣的,但聚在一起我們很開心。這不只是工作的場所,而是一個互相扶持、分享喜悅的地方。」

合作社主席阮氏勝說:「合作社為越南鄉間的貧窮婦女提供彈性工時的工作機會。」他們的理想是成為一個由婦女共同決策、共享責任及擁有權的合作社。「這裡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也是我們共同的家,我們在這裡分享快樂與憂傷。」阮氏勝說。

▲ Coosturart合作社社員的日常工作之一。

▲ 慱氏英:「這不只是工作的場所,而是一個互相扶持、分享喜悅的地方。」

婦女合作社凝聚社區經濟力

在世界的各角落,許多合作社的經營都是深植於社區,匯聚社會草根力量;透過這些合作社的故事,我們往往得以瞥見在國家的宏大發展主義底下被忽視的底層能量。

巴西政府大興工業,以擠進國際經濟大國之列,而此時里約熱內盧(以下簡稱里約)的貧民窟在就業、教育、基礎建設,以及政治參與,卻依舊遠遠落後。這個國家的合作社運動,為民眾開啟了正規經濟活動的參與,為社區,也為國家整體帶來益處。里約的城市規劃正奮力去除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阻礙,而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正好提供了解決方案。

「Trama e Raiz手工藝合作社」有十八位全職社員,都是女性;合作社位於里約熱內盧城區北部的Nova Iguacu地區,這裡屬低收入社區。這些社員擅長使用香蕉莖幹中的纖維來編織成提袋或服飾。在合作社的牆上,清楚列出這個組織的七大原則。除了投入生產手工提袋,Trama e Raiz的社員還為社區的青少年開班,教導他們縫織技藝。

里約西部的另一個貧民社區 Santa Cruz,有另一個運作模式相近的合作社—二○○二年成立的 Coosturart合作社,如今有三十位社員,產品受到里約一些時尚設計師的盛讚。歷經十年,合作社在社區內已經開了自己的專賣店,也有專屬部落格。雖然已取得一定成就,但社員們依然堅持付出時間與精力為 Santa Cruz的社區居民開辦縫紉課程。讓社區的年輕一代擁有了維持生計所需的技術。

注:以上的合作社故事改寫自 stories.coop網站;原作者為Carla Ranicki(金城手工藝合作社)、Emily Varga(Trama e Raiz與Coosturart合作社)

原刊登於2012年08月107期《綠主張》月刊。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