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教育出發:帶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2019-04-01・樂齡生活

文/蘇心薇.台南分社社員 攝影/陳郁玲

再訪《真食育》媽媽王巧溱,她最大的孩子現今已是國一生。她回想:「孩子帶給我們太多太多未曾想到的挑戰……下廚時,1個湊過來要幫忙,另外2個也會跟上來,你就要想辦法讓他們都有事情做。」事實上,孩子會踏進廚房,一開始多半是好玩的成分居多。然而廚房裡的大小工具何其多,巧溱趁機教育孩子,應當如何保護自己,才不會受傷;即便受傷了,又要怎麼處理。細數這些年帶孩子一起做料理的過程,也從孩子兒時的遊戲方式,演變到家事與生活的訓練養成。

「姊姊最大,可以教她用刀;妹妹次之,打蛋剛好適合她;至於當時只有幼稚園中班的弟弟,就把洗菜的工作交給他……」看似簡單的分配工作,其實都有安全考量。從小一起分工合作廚房的事務,孩子在接受巧溱的工作指導中,默默學到如何與他人合作,也有能力將事情一一拆解成步驟進行,還學習到更重要的邏輯思考、溝通、領導力等,生活教育的力量不可小覷。

王巧溱回想帶孩子一起料理的歷程,當初是無心插柳,幾年後竟開花結果,長出美好的意外。

換個方式說陪伴成長的營養教育

因為孩子從小跟著媽媽,家事廚房事生活事通通映入眼簾,若能常常給予機會教育,孩子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建構出相當可觀且穩固的價值觀底蘊。像是食品添加物的觀念,透過不斷述說糖果裡含有許多色素和對人體不好的添加物,孩子縱使在學校拿到糖果,也不敢隨意亂吃,總是乖乖拿回家主動繳械;還有從食物攝取均衡的營養,像是各種食物裡含有哪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或纖維質,巧溱都會不厭其煩地一說再說。

巧溱提到這幾年食農教育風行下,孩子對於食物營養都有相當的認知,只是開始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賀爾蒙的變化讓她不由自主地想要反抗。「小時候叫他們吃什麼他們就吃什麼,現在不一樣了……我就換個方法跟孩子說,例如:姊姊啊!你現在臉上開始長痘痘,如果常常吃外面的炸雞排跟垃圾食物,會吃到過多的反式脂肪,還會讓你變胖,再加上你又常常晚睡,這樣會讓自由基增加,不但會破壞細胞修復的能力,皮膚還會變差,痘痘就不容易好喔。」為了美,青春期的孩子似乎耳根子就軟了。

透過料理延伸出環境教育

巧溱回想合作社早期的菜經常有很多蟲,孩子一開始看到蟲嚇得不敢碰,這時候就跟孩子說,合作社的菜因為沒有農藥,所以蟲蟲就會吃;然後從菜蟲、農藥的議題談到超市的菜不也標榜無農藥嗎?那為什麼它們的菜看來那麼漂亮,合作社的菜那麼醜?再談到相對安全的減農藥、為何要跟小農買菜,甚至連土地正義等嚴肅議題,透過食物,也能開始跟孩子談了。

對巧溱來說,從料理延伸到能力養成、家事分工觀念的深植,還有價值觀扎根,都是重要的生活教育。

「料理不只是料理。」巧溱說。她看到有許多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去上料理課,但她認為,如果孩子回家後,不能將料理與生活接軌,那料理課就只是一堂很有趣的活動,結束就結束了。畢竟料理還是生活的一部分,若和生活切割開來,也把很重要的意義連結切斷了。究竟想讓孩子從料理中學到什麼,這是家長應該深思的。

帶孩子一起參與廚房工作
【事前備料】
1.採購前先和孩子討論想吃的菜色,接著採買所需食材。
2.根據菜色,先把所需的調味料、食材、鍋鏟工具1次準備好。
【烹飪過程】
1.以咖哩飯為例分配每人適合的工作:洗米煮飯、切紅蘿蔔、切洋蔥。
2.熬煮過程中可以讓每人嘗試掌杓。
3.邊料理也邊教導收拾清理廚房工具。
【用餐後整理】
1.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
2.輪流分配洗盤子擦桌子的工作。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