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博之座談會:改變世界、先改變食!

2017-01-05・能源議題

撰文、攝影/忻儀‧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專員

陽光和煦的午後,旗美社大邀請到「食鮮限時批」的作家高橋博之,在美濃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高橋先生以「改變世界、就從改變食」作為信念,談論他對日本農業的觀察,以及近日來到台灣後的各種感想。

曾經當選過岩手縣議員的高橋博之,現為《東北食通信》的總編輯,言談間帶著男孩的任性,以及成熟男人的韌性,從一個政治代理人到產地前線的工作歷程,認為就算沒有錢也要做對的事,生命轉折充滿戲劇性,一旦決定了方向,再苦也要堅持到底。

高橋博之說:「把其他的生物的生命變成自己的養分就是吃的行為。」這是人要活下去的基本條件,以外食的狀況為例,因為便宜、方便、選擇多,所以理所當然認為食物是「廉價」的,又怎麼會去珍惜?

高橋博之2

既然沒人要做,不如我來吧!

高橋先生提到勞動力的問題:「現在日本年輕人都不務農了,因為太辛苦!」來到台灣這幾天,高橋先生有許多機會跟在地的農友互動,發現台灣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生產者高齡化問題嚴重,投入農業的年輕人太少,內需不足、東西賣不出去等等。

因為高度工業化的關係,從事勞力工作的人變少了,日本聘用大量的外籍勞工,從事日本人不願意做的事情,這些工人領很少的薪水,卻做很多的工作,這樣的差別待遇在日本相當普遍,同樣身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卻有著不公平的待遇,高橋先生問在座的與會者:「做正確的事情也不會帶來收入,大家不覺得奇怪嗎?」現在日本人對於食物產業不願意投入,同時也都低估了食物的價值。

正因為觀察到這樣的情況,高橋先生想到在未來,可能連外國人都不想來日本工作,於是燃起自己應該也要參與其中的念頭,繼而投入第一線工作,「賺不到錢也要做啊!」高橋先生苦笑著說。

高橋博之4

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信任關係,有助產業發展!

日本國寶級的人物福原愛,近來與台灣桌球選手江宏傑結婚,從三四歲開始,日本人就透過媒體看著她打桌球到現在,舉國上下疼愛有加,這是一種情感的累積與投射,高橋先生認為,消費者若要跟生產者要建立起這樣的情感關係,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網路、產地之旅的方式,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加信任關係,就更能改變對食物的態度,透過消費行為,讓這個社會產生更多不可思議的改變。

因為全球化的關係,現代人要買什麼都很容易,但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連結是不能被切割的,應該要互相尊敬感謝,並鼓勵這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畢竟要投入這樣的產業並不容易,高橋先生強調,並非要大家回到過去每個人都務農,如果透過智慧型手機也能跟這些生產者連結的話,生活就能彼此相連了。

三年前在日本米價大跌影響很多農家生計,新聞大肆報導,許多人感到同情,但覺得無所謂的人也不少,因為他們不會去思考「有人種自己才有得吃」,這並不是跟自己無關的事情,這事件突顯消費者不認識生產者,所以無法產生具體行動的問題,現在都市人跟農村越來越沒有關係了。

輻食問題嚴重,該如何重建社會信心?

面對主婦聯盟基金會提問到,岩手縣位於311重創的東北地區,日本國民擔心輻射污染,對於當地出產的食材失去信心,而長期喜愛日本食材的台灣人也對產品充滿疑慮,高橋先生坦承,因為大家不買的狀況嚴重,的確打擊到生產者的信心。

高橋先生認為,人民對日本政府失去信心,即便是經過各種嚴格的檢驗,再好的產品還是無法挽回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這時,就驗證他所強調的,積極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關係,是有助於產業延續的關鍵之一,透過高橋先生所經營的食材通信,他觀察到消費者對於生產者、生產過程、檢驗狀況有了瞭解,就能安心地購買,是一個很重要的橋樑。

高橋博之3

是否再度參與選舉?

高橋表示:比起選舉,有更重要的使命。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提問,自己也有參與公職選舉的經驗,希望透過政治代理人的身份改變制度,不知道高橋先生將來還有無計劃投入相關工作,高橋先生說:「政治工作很辛苦的!」透過制度面確實可以改變一些狀況,但是現場端是他目前最為看重的事情:「因為沒有人要做,自己實際做了之後,更能抬頭挺胸地活下去。」

在各種倡議的過程裡面,很容易讓人感到沮喪,即便是在日本如此先進的國家裡,也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顧慮食安而拋棄口腹之慾,甚至是去體貼生產者的辛勞,高橋先生透過自己的實踐,期待藉由這樣的飲食革命,能夠改變更多人的消費習慣,才能改變「食」這件事情。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