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探索美麗寶島《千里步道2:到農漁村住一晚》

2013-02-05・關於年貨,你所不知道的事!

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3年2月113期。
文/李孟瑩 圖/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提供

快過年了,最近和夫婿討論要去哪兒走走。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經費有限,而且我們一向覺得台灣都玩不完了,不急著往國外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心想,這不正是最適合我們的旅遊指南嗎?

綠觀念:生態旅遊


本書提及生態旅遊學會為生態旅遊下的定義:「『生態旅遊』是一種具有環境責任感的旅遊方式,保育自然環境與延續當地住民福祉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最終目標。」這使我想起公平貿易的概念,最終是要照顧到當地居民的生活,這樣,我們就不只是去消費與觀光,除了不破壞當地的自然景觀,不干擾動植物,也了解當地居民的文化及尊重他們的隱私,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深入當地的生活。也因此,所從事的休閒活動及營宿,必須是低環境衝擊的,內政部訂定的《生態旅遊白皮書》中,連遊客量都得限制,並儘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

九顆發光的璞玉


書中引薦的九個定點,都非常具有在地特色和社區活力。到宜蘭內城去看,是多麼乾淨的水源,才能孕育出好吃的香魚;再坐上耕耘機鐵牛拉的拖車「力阿卡」, 到「宜豐碾米廠」,看看早期碾米的土礱;繞一圈農村,水稻田與遠處小山的呼應,交織出寬廣的田園風景與心胸。在這裡,還可以打工換宿,和農夫們一起作息,感受農村,認識土地。

透過「一日遊地圖」以及書裡面提供的交通、住宿資訊,當地發展協會及在地友善小農市集連絡方式,便可以安排一次深度旅遊。「社區特色人事物」介紹當地特殊人文趣事,讓旅行不只是走馬看花,到店家消費紀念品而已。

花蓮太巴塱除了豐年祭,還可以體驗七分鐘就可燒烤上桌的傳統稻草悶雞,以及費時三十分鐘用木杵搗出來的阿美麻糬。再來一整套從生火開始的料理,飄著炭香的米飯、鹽焗吳郭魚,以及快炒野菜。光是紙上閱讀,已經讓人蠢蠢欲動,其餘的璞玉就留給社員去與書籍對話囉!

一場綠色旅行, 除了儘量搭乘大眾運輸,自備水壺、餐具及沐浴用品,避免再製造額外垃圾。享用在地食材,縮短食物與餐桌之間里程,也是另一個終極目標。曾聽鄰居說,她在屋頂種了一棵咖啡樹,採收後現磨,沖泡成一杯零里程的咖啡,當時對於這樣的概念還覺得很新鮮,現在我們也有機會和孩子一起體驗什麼叫做「食物零里程」了,因為自己勞動自己吃,真正能體驗農村生活的精髓呢!(作者:北南分社編輯委員)

M-201302-113-p2901-400x600
走進農村參觀碾米廠,兩層樓高的木製碾米機目前仍可運作,是小學生鄉土文化的「活」教材。

M-201302-113-p2902-600x400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鐵牛力阿卡」穿梭在鄉間田野中,迎著風欣賞內城的好風光。

關於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文/王琪君

當這個世界持續加速運轉,追求時間壓縮空間,為了縮短旅行距離而戮力高速有效率的移動方式,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卻反其道而行,倡議一種由下而上、深入在地、友善環境的移動想像。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始於二○○六年,經由學者黃武雄、作家小野、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徐仁修等人號召集志,遂展開一系列的千里環島步道計畫,反對大興土木的觀光建設思維,拒絕水銀燈、除草劑與水泥破壞自然生態,而改以手工造路的替代方式鋪陳出專屬雙腳與單車的「11號國道」。二○一○年暑假終於串連長達三千公里的山海環島路線,隔年出版《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書,記錄了這五年來的行走足跡;延續千里步道的宗旨,二○一二年八月出版的《千里步道2:到農漁村住一晚》則期待讀者可以深訪環島網絡中的九個小據點。

強調放慢腳步的「步道運動」不考慮起點與終點之間的最短路程,而是思索這其中有什麼曾經被我們遺忘的美麗事物,正等著被重新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認為經由多看多走的迂迴繞行,反而可以串連台灣大小角落的各個人文景點,爬梳在地風俗的紋理。出版成書的目標,也是希望引領讀者透過圖文閱讀,在心中描繪一個自己的步道地圖,規劃適宜的旅程,進而造訪書中那些真實存在的美麗風光。

延伸閱讀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

台灣步道志工網

M-201302-113-p2903-600x400
來到太巴塱文化園區,一定要嘗試的鹽焗吳郭魚。

[one_half last="no"]M-201302-113-p2905-600x400[/one_half]

[one_half last="yes"]M-201302-113-p2904-600x400[/one_half]

到太巴塱感受原鄉旺盛的生命力。吃桶仔雞前先親手在雞身上塗鹽巴做spa,再用稻草當薪材悶烤。


文章留言